海納百川》民進黨可能對鄭成功有新解讀(季霆剛)

臺南近來向中央爭取經費,投入包括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現址遺構挖掘及周邊考古等,圖爲安平古堡。(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市安平古堡內兩處古蹟「臺灣城殘跡(安平古堡殘跡)和「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被蔡政府決議合併,並改名爲「熱蘭遮堡」,受到各界質疑。臺南市文化局表示,更名牽涉工程浩繁,可能包括教科書等都要改動。

「熱蘭遮堡」源自荷蘭語的「ZEELANDIA」有「海之城」的意思或指荷蘭西南地區的熱蘭省。兩岸甚至全世界的觀光客只知道安平古堡大名,而大概不知「熱蘭遮堡」是指什麼,臺文化部將世界有名的安平古堡「合併」爲「熱蘭遮堡」,總有多此一舉的感覺。

臺南這個重要旅遊景點區,安平古堡是最具代表性景點,更名爲「熱蘭遮堡」會誤導觀光客。臺南當地能將教科書、導覽書甚至指示改爲「熱蘭遮堡」,但外國或對岸出版的觀光指南依然會稱之爲安平古堡。到訪臺南的觀光客必定會找安平古堡,如果全部觀光指南和路上指示皆指向「熱蘭遮堡」,會否造成遊客諸多不便,這是應該考慮之事。

大清康熙年間,熱蘭遮城逐漸失修而傾毀,後被完全剷平,目前安平古堡西洋建築爲日據時期所建,安平古堡是臺灣光復後由國民政府命名。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 鄭氏因爲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爲「安平鎮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

鄭成功在數百年以來在中國以至世界一直有不同的形象,明朝遺臣鄭成功驅走荷蘭人的事蹟,令他作爲民族英雄的標誌長期留在中國人心中。他誓不降清的事蹟被反清者以及儒家封爲忠義之士,到1949年國民黨當局播遷臺灣後,蔣介石則利用鄭成功之形象來提高反攻大陸的士氣。

蔡英文上臺後,似乎希望臺灣與鄭成功割裂。2019年行政院發言人就在其社交媒體上指因鄭成功有如「臺灣版哥倫布,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所以要「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鄭成功」。

今年是鄭成功收復臺灣360週年,大陸在泉州舉辦盛大紀念活動,國臺辦和國民黨代表亦有出席。大陸現今認爲鄭成功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是擔起民族大義的義舉,是抗外力、促統一的圖騰,明顯民進黨當局希望抽離這段對歷史的解讀。

「安平古堡」這個遺址的歷史脈絡、分量和定位已經十分清晰。「安平」之名就是鄭成功在臺驅走荷蘭人的歷史見證,既然現址所能觀光早已非「熱蘭遮城」古蹟,當局反將遺址改名爲「熱蘭遮堡」,是不是會予人有喧賓奪主、鵲巢鳩佔之感。「熱蘭遮堡」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所起之名,臺灣當局反而以此來蓋過與鄭成功有關係的「安平」,其意圖十分清楚。

當局日後是否有計劃逐步將鄭成功與臺灣的歷史割裂,企圖將收復臺灣這段史實抽離,只講鄭成功誓不降清、舉「前朝」「明鄭」大旗、在臺灣「另起爐竈」以鼓舞臺灣本土意識,這亦十分值得觀察。「不降清」和「前朝」兩種概念對民進黨的暗喻亦容易操控,只不過不太願意以「中華民國」自居的民進黨執政團隊將如何偷換概念,將其本土化,這亦需要大量改動文史脈絡甚至教科書中的評價。

位處臺北的總統府在日據時期名爲「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即1948年至2006年間名爲「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如果按照當局的邏輯,如此捨本逐末、舍易取難的話,豈不是要改回「臺灣總督府」或「介壽館」纔對?

這場改名的緣由看來不是爲了「復古」或「還原現址風貌」,筆者雖然不想向「去中國化」的方向臆測,但或許當中真是有人不希望將臺灣第一古蹟連結上鄭成功的泉州故鄉,「合併」改名的動作強硬將福建省一個地名脫離、故意將臺灣光復後的古蹟「易名」,實在刻意得令人匪夷所思。這場「合併」背後到底是真正是基於考古挖掘原因、還是另有目的,真是需要認真思考。(作者爲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