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積電被逼交機密是孟晚舟2.0版(季霆剛)

美國傳要包括臺積電在內的半導體業者提供機密資料,引起震撼。(圖/shutterstock)

美國拜登政府近日敦促半導體公司對其供應鏈「提高透明度」,因爲美方急於緩解全球晶片危機。據外媒報導,美國以提高晶片供應鏈透明度爲由,要求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業者繳出被視爲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資料。

臺灣經濟部長王美花稱此次爲「自願性回覆意見 」,其實不然。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如果公司不自願提供幫助,美國政府會考慮使用工具強迫公司交出有關其供應鏈的資料。事實上,美國政府這次強制要求半導體公司的作法,令人聯想到華爲公司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過境時被拘留,原因就出自美國司法部門的要求,突襲手段同樣橫熾。美國要求各大晶圓代工業者繳交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原因只有一個,美國希望利用這些重要的商業資料爲自己創建後備產業鏈,甚至有取而代之的鋪謀。

美國從疫情中明白其要務是令晶片供應鏈多樣化。2020年半導體生產放緩,導致全球晶片短缺。美國意識到晶片生產供應短絀導致了多個行業的系統性供應鏈中斷,尤其是汽車製造商。美國曾經是半導體的主要供應商,但現在 80% 的設施都設在亞洲。

隨着英特爾在今年3月宣佈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再建兩座製造工廠,以及臺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建工廠,預計亞利桑那州將在美國晶片行業中舉足輕重。美國亟欲半導體行業重回美國本土,以確定產品鏈的安全和穩定不受外企所牽制,美國預計會以更大行政手段重奪行業主動權。美國所謂解決國內的半導體經濟路線圖,實際上是橫行霸道,將外資企業的商業機密透過政府機器奪取據爲己有。

日前華爲表示受美國禁令影響,令今年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急跌逾300億美元。美國稱要解決半導體制造業困境的三個步驟是:尋找和培訓勞動力、建立彈性供應鏈,以及安裝周邊基礎設施,美國若真心按以上思路鋪謀半導體路線圖,可以要求美國科技巨擘、學術精英提供意見,爲何強逼勒令外企交出機密,此舉豈不是損人利己之術!

臺積電雖然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具領先地位,但兩岸持續對峙不穩,使臺積電被西方國家認爲是對相關行業的重大風險點。因此,此次美國尋求臺積電的機密資料是爲自己進行產業後備鏈鋪路,而且按照美國的思維和戰略,似乎需要繳交的資料持續提供,而不限於之前提出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

而回顧華爲事件,美國打擊華爲公司根本與所謂美國國家安全無關。美國時任總統川普在2018年打擊華爲時就提到「我們不與華爲做生意。我們要做自己的生意。你知道老式的方法嗎?我們會在美國境內做這件事,這是我長期以來一直在說的事。」 生意人川普的話中話不言而喻。

2018年當時華爲的手機在全球銷量繼續上升,而蘋果的市場份額下降。雖然物是人非,川普大權旁落,但美國的利己思維不會改變。拜登只是繼承了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的思維,企圖再向外企開刀自肥。即使臺積電在美國大額投資,但只要美國一日未重奪半導體的主導權在自己手中,半導體外企皆會成爲美國威逼、攘奪、侵損和勒詐的對象,當然這些在美國有鉅額投資的老闆不會如孟晚舟般被美國軟禁數年,但只要美國一聲「國安」、一喊 「國防」,所有企業只能震悸地順從美國降下的勒令意旨。

之前美國行政部門是針對俄企、中企,下一步誰知美國需要自身發展什麼?最諷刺的是臺灣經濟部稱會「瞭解相關情況,且企業如果需要政府協助,也一定會去了解幫忙 」。臺積電已成臺灣經濟主軸命脈,但臺當局在美國面前有沒有談判力,敢不敢忤逆美行政部門,力保機密不失,相信不少臺灣民衆皆有懷疑。

無數俄企、中企前車可鑑,臺灣當局若將臺積電被要求提供商業機密一事視若無事、處之泰然,未免太天真。若有一天,美國發布一份行政命令就可令一家國際級大企業遭殃,那臺灣所謂的「護國神山」恐難再護國,不可不慎也!(作者爲上海東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