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美中關係最終目標應是「管控型競爭」或「合作型競爭」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教授奈伊(Joseph Nye)。(圖/新華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和氣候特使凱瑞近期相繼訪問中國,都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美國最希望的軍方交流依然爲零。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教授奈伊(Joseph Nye)認爲,美中關係從整體上來說算不上「零和」,而美中關係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管控型競爭」或「合作型競爭」。

美國之音報導,一些人認爲美中已經陷入冷戰,另一些人認爲目前的美中關係與美蘇冷戰不同,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在軍事領域,兩國關係基本上爲「零和」。

奈伊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一個有關美中關係的論壇說:「在軍事競爭的頂層,確實像冷戰時期。我們和蘇聯人的軍事競爭接近於零和。不過,在這一點上,美國人仍然是佼佼者,是全球的軍事力量。中國正在快速崛起,但它不能像我們一樣,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抵禦軍事力量。」

奈伊把美中競爭看作是在三層立體棋盤的競爭,軍事關係位於最高的第三層;經濟關係爲第二層;兩國在氣候變化和其他跨國挑戰上的關係爲第一層。他認爲,目前的美中關係從整體上來說算不上「零和」,因爲在第一層和第二層美中依然有合作的空間。

奈伊認爲美中之間是「非零和」關係的第二個理由是,美中互相不構成生存威脅,因爲美中對彼此來說都是「太大了,而無法侵略或是改變」。但他又警告,唯一讓彼此變成生存威脅的可能,就是錯誤地陷入戰爭,而這個也不是不可能的;到那個時候,兩國關係就會從非零和走向零和。

奈伊認爲,美中關係並非零和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兩國在經濟上依然有巨大的聯繫,但是,美中經濟關係目前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拜登政府和共和黨都有一種共識,美國需要與中國在關鍵的經濟領域「去風險」。

奈伊說,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應該與冷戰中的美蘇不同。美國對前蘇聯的遏制戰略,激化了蘇聯內部的矛盾,從而導致了它的最後垮臺。他說,但是中國不同,中國如果垮臺,世界是否更加安全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美中發生戰爭,這場戰爭將會曠日持久。所以,美中關係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管控型競爭」還是「合作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