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聯合利劍軍演 宣告「斬首戰」來臨(譚傳毅)

中共解放軍宣佈4月8日至10日在臺灣海峽和臺灣北部、南部與臺灣本島以東海空域進行「聯合利劍」環臺軍演。(示意圖/中新社資料照片)

解放軍宣佈8日起至10日連續3天,進行環臺(聯合利劍)軍演。自4月8日至10日總共3天,國軍偵獲共機與共艦演習數量超過以往。在軍事上,我們應該如何定性「聯合利劍」軍演?「聯合利劍」軍演的對象是誰?「聯合利劍」的影響是什麼?

如何定性「聯合利劍」?

定性分析就是針對研究對象進行「本質」的分析,透過歸納、演繹、概括等方法,期能去蕪存菁並去僞存真,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例如潛艇有聲納接觸,值更人員必須立即判斷到底聲納所接觸的是1艘敵人潛艇、或是1頭鯨魚?

歷經這幾年解放軍對臺軍演,即使在局勢最嚴峻的2020年至今的3年當中,大家最擔心的一個問題:軍演會不會「由訓轉戰」?到現在爲止尚未發生。

沒有發生並不表示不會發生,只是我們還不知道未來將如何發生。當我們逐漸探討「聯合利劍」的本質:演習本身的對象、目標、方法,我們發現,如果「武統」這件事情存在,國軍在防禦方面可能搞錯了方向。

沒有發生「由訓轉戰」,可能是因爲:時機還不成熟、消耗國軍的物質與精神戰力、麻痹國軍的抵抗意志、堅定國軍錯誤的備戰思維;更重要的是,解放軍軍演所針對的根本就不是臺灣人民,而是上層的領導階級。

例如「聯合利劍」所針對的是「蔡麥會」,沒有人會反對這個看法。針對麥卡錫,就是發給美國的一份警告備忘錄,未來只要臺美高層會面,就會有進一步的軍演。針對蔡英文,就是告知大衆,「聯合利劍」的對象就是蔡英文;只是,蔡英文綁架了所有的臺灣人,把戰爭風險平均分攤給每一個臺灣人。

這是個極爲重要的結論,若果真如此,日後解放軍的行動就不會是兩棲登陸作戰、以及登陸之後的巷戰,因爲兩棲登陸作戰以及巷戰所針對的,正是廣大的臺灣人。考慮到戰後的重建以及治理問題,這是個超級的社會工程,解放軍會如此做嗎?以目前解放軍實力,要做的話早就可以做了,何苦等候至今?

如果「聯合利劍」只針對蔡英文,那麼未來解放軍動武的方式也就呼之欲出:斬首戰。只要時機成熟,解放軍就可能發動斬首戰,只有斬首戰才能以最低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國軍應該妥爲準備「反斬首戰」,而不應把重點放在反登陸戰。

本島雖然不大,但國軍軍力分爲「十」,正是陷於「備多力分」的窘境,假若解放軍集中兵力「以十攻其一」,就是在某個決戰點之上解放軍以「衆」擊國軍之「寡」,再加上解放軍牽制「分爲十」的國軍部隊,使得南中北不相救援,事情就壞了。

「聯合利劍」的目標其實很明確:消耗國軍的物質與精神戰力、麻痹國軍的抵抗意志、堅定國軍錯誤的備戰思維,當時機成熟,即發起斬首戰。

當前國軍軍力分爲「十」,以更少量兵力防備至少14個紅色海灘,備多力分,雖然還有廣大的後備部隊可供巷戰消耗;但在面對斬首行動,例如直接以直升機羣突擊總統官邸,這些部隊可能連被消耗的機會都沒有。

斬首行動很可能是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

斬首行動是一個近代纔出現的軍事術語,在對手尚未察覺之前,使用飛彈等投射武器或以直升機羣,精確打擊或捕獲敵方領導的行動。

斬首行動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行動之前必須能精確掌握敵人首腦位置的情報(透過內應)。第二,行動必須迅速而精準。第三,行動之後,要能夠準確預估事發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並妥善處置。

歷史上有許多斬首行動。在車臣問題中,車臣獨立之父杜達耶夫是俄羅斯的頭號目標。1996年4月22日,俄羅斯軍方捕捉了杜達耶夫手機信號,確認了杜達耶夫的位置。俄軍派出2架蘇-25戰機發射了2枚反輻射導彈,當場炸死了杜達耶夫及4名保鏢。

杜達耶夫被炸死之後,巴薩耶夫成爲車臣政府的實權人物,準備斬首普丁。2006年巴薩耶夫準備了一支炸彈卡車隊由他親自帶隊。但遭俄羅斯特工鎖定位置,成功引爆其中1輛卡車,整個車隊出現連環爆炸,巴薩耶夫也在爆炸中死亡。

1986年,美國曾對利比亞格達費實施「斬首行動」。行動發起之後,共有5個軍事目標被美軍摧毀;但只有他的1個養女被炸死、2個兒子受傷,格達費仍然活着。這是個失敗的斬首行動。

賓拉登也是死於斬首行動。由於杜達耶夫的前車之鑑,賓拉登不再使用電話和網路,都是透過信使與外界聯絡。2010年,美國CIA監聽到了一名賓拉登信使的通話,進而鎖定賓拉登的位置。之後,美軍派出24名海豹突擊隊,「斬首」了賓拉登。

2020年美軍以察打一體無人機斬首了伊朗指揮官蘇萊曼尼,看起來簡單,不過是無人機在美軍操控下的一次精準打擊。這事件絕非簡單的斬首行動,其中涉及正確的情報、高精準度的打擊。

由此可以看出,與許多軍事目標比較起來,例如坦克部隊、飛彈陣地,敵方領導人可說是最脆弱的環節,往往也是對方重點清除或捕捉的對象。

如何準備一場斬首行動?

雖然使用精確導引武器進行遠端斬首的效率最高,但有些時候必須出動特種部隊;例如捕捉某個目標人物,這就不能使用精確導引武器。如何使用特種部隊呢?

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報準備工作。如果不重視情報準備工作,斬首行動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前述斬首行動成敗,無一不與情報有關。

其次,要使用各種特種作戰裝備。幾乎所有特戰部隊的斬首行動都在夜間,而最重要的特種作戰裝備就是夜視儀,能夠讓特種部隊利用夜色的掩護,削弱目標保衛力量的戰鬥力。

常用的夜視儀分爲星光夜視儀和熱成像夜視儀兩種,但現代特種部隊使用得更多的是星光夜視儀。熱成像夜視儀的體積和重量還是偏大,特種部隊還是偏愛成像清晰、重量輕、體積小的星光夜視儀。

最後是特種部隊進入和撤離任務區。一旦特種部隊進入任務區,完成任務後,必須能夠迅速地撤離,否則就會釀成大禍。最常見的運輸工具就是搭乘直升機。例如美軍在斬首賓拉登行動中,動用了經過改裝成匿蹤的黑鷹直升機,用以運輸執行任務的特種部隊。

總的來講,斬首行動是一件極爲複雜而危險的軍事行動,行動之前必須經過無數次的規劃與演練,一場斬首行動纔可能獲得成功。出動特種部隊逮人的難度最高,其所必需的規劃與計算也必須更縝密。

結論

以上所說的是強國面對弱國的斬首行動,相對比較簡單,考慮因素也較少。但國軍具備相當的防禦措施,倘若解放軍真的要對臺實施斬首行動,除了複雜的國際因素,光是軍事上所需考量的因素就更多了;事實上,進行一個斬首行動所需的準備,不會比兩棲登陸作戰少。

在發起斬首行動之前,解放軍必須先期癱瘓北部所有的防空設施、對大臺北或北部地區實施斷網與斷通,直升機突擊羣才能順利進入任務區、執行斬首行動、撤出。

建議國軍下次(39)漢光演習時,不妨演練「反斬首行動」。看起來,解放軍實施斬首行動的概率越來越高了。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