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微生物可在太空中“採礦”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岩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元素。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在太空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爲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該研究論文稱,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這些稀土元素的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隨着人類開始探索其他行星,找到高效簡單提取稀土元素的方式至關重要。微生物已經被用來開採地球岩石中的稀土元素,但它們是否能在低重力或零重力的條件下完成這項工作尚不清楚。

論文通訊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查爾斯・科克爾(Charles Cockell)和同事評估了國際空間站上3種細菌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的生物採礦潛力,這3種細菌分別是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他們測量了這些細菌的提取效率――從玄武岩(類似於月球和火星表面的大部分物質)浸出的14種不同稀土元素的含量。同時,還在地球上進行了普通重力條件下的平行實驗

他們發現,鞘氨醇單胞菌在3種重力條件下都能讓玄武岩浸出稀土元素,而且該細菌的浸出率在3種重力條件下都差不多,玄武岩中含量最豐富的稀土元素的浸出率最高(鈰和釹的浸出率約爲70%)。測試中其他細菌物種的浸出率或是在低重力條件下減少,或是在任何實驗條件下都無法浸出稀土元素。

論文作者認爲,以上結果表明,雖然微生物的生物採礦能力具有生物體特異性,但這種能力在太空和類似火星的重力條件下是可以存在的。(記者 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