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資訊不對稱、慈善公益與區塊鏈應用

在投資、財務理論中,「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通常是指經營團隊相較於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掌握較多公司經營的訊息。因此,在具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如果其他條件相近,資訊愈「透明」的公司,愈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若把焦點轉到慈善公益,將可發現類似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透明揭露捐款用途、有效應用善款的慈善團體,長期而言,理應獲得較多的捐款,發揮較大影響力。這個概念容易理解,但是在實務運作上仍有幾個問題。

首先,由誰來監督、確認揭露的捐款用途,監督者具有公信力嗎?其次,當所捐款項進入「大水庫」,該如何稽覈各項資金支出、對應不同專案的執行,則是另一個繁瑣的問題。再者,捐款者無法確保慈善機構是否信守募款時的承諾,也難以評估執行效率。

對上市櫃企業而言,財報有明確的會計原則,並透過大型會計事務所定期稽覈。企業爲提升股東價值,願意支付高額的會計簽證費用。然而,慈善機構沒有「提升股東價值」的驅動力,爲了節省成本,通常選擇公信力較低的小型會計事務所,相對缺乏嚴謹的外部審計。此外,慈善機構每期揭露的資訊內容不盡相同,難以簡化爲營收數字與每股盈餘,捐款者不易判斷善款的使用效率。

前述問題,若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將有機會獲得解決。回到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將其想像成是由許多伺服器(或稱「節點」)所組成的分散式系統。伺服器經由網路連結,並透過演算法加密,將已經發生的紀錄封包在區塊中。每個被加密封包的區塊,會被擴散同步到系統內所有的節點。新形成的區塊,將會被串接在現有資料區塊後,並賦予時間註記。經區塊鏈技術形成的資料紀錄,若建置在公有鏈上,可視作一個公開、具保密性、分散式(去中心化)、難以竄改的大型帳本

若應用區塊鏈技術處理慈善捐款,至少有以下三個優點

1、具有公信力、難以竄改;2、資金用途容易溯源;3、結合「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設計,可自動執行事先規劃好的工作、履行承諾,提升營運效率。結合前述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只要能夠將資金流向正確記錄上鍊,資料將難以竄改,慈善機構可透過較低成本,獲得類似大型會計事務所的簽證效果。

此外,每筆資金用途若能完整上鍊,則類似食品溯源,捐款流向以及各專案撥款的對象都可查詢。若系統設計中具有通訊功能,甚至可配合捐款者要求,在資金送抵特定對象或達成目標時自動發出郵件,通知捐款者,提供較完整、即時的資訊回饋。

除了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公信力,在慈善公益的應用上,區塊鏈技術還有另一項特色:保密性。區塊鏈技術透過點對點加密,可對應使用情境,進行不同的匿名模式設定(例如雙向匿名或者單向匿名),對於某些較敏感的捐助專案,可顧及受款人的隱私,也能讓資金流向保持透明。

既然區塊鏈技術在慈善公益的應用上有諸多優勢,爲什麼主流慈善公益機構尚未導入?本文認爲可歸納爲以下三點:1、捐款大衆缺乏對區塊鏈技術的瞭解、2、慈善機構欠缺具有相關技術知識的人才,3、金流與資訊流可能脫鉤。第一點與第二點可能互爲因果;如果捐款者大多並不瞭解區塊鏈,慈善機構將缺乏建置系統的誘因。在此情況下,慈善機構不會積極引入具有相關知識的人才,難以跟系統開發者溝通。第三點是金流若無法緊密結合資訊流,即使導入區塊鏈系統,仍有兩者脫鉤的風險(金流沒有完整或正確轉換成資訊流)。

基於以上說明,再回顧近年海內外的相關慈善公益運作,可獲得間接佐證。幾個比較知名的區塊鏈慈善公益應用,都是由兼具資訊流與金流服務的企業提出。例如2016年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結合支付寶的金流服務,與外部慈善基金會合作,透過區塊鏈技術籌措公益善款。國際大型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成立慈善基金會,在今年全球疫情爆發後,與Integro基金會共同募集約100萬美元的虛擬貨幣,用於購置、捐贈醫療級口罩

首先,不論螞蟻金服或幣安,它們的使用者都已熟悉數位金融服務。幣安的客戶更瞭解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自然較易接受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慈善公益募款。其次,支付寶的系統可自動記錄金流,大幅降低金流與資訊流脫鉤的風險;至於幣安所募集的虛擬貨幣,金流本身就是資訊流。

總結以上觀察,結合數位金融服務在臺逐步普及,本文認爲金融機構最有機會推動區塊鏈在慈善公益的應用。金融機構具有廣大客戶羣,擅長整合金流與資訊流。金融機構也受到主管機關的嚴格監管,民衆信任度高。再加上金融機構有資訊開發單位,具有了解金融科技的技術人才。若由金融機構主導,協助慈善公益機構數位轉型,建置以區塊鏈技術爲核心的運作機制,應可有效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疑慮,擴大公益募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