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火了,“老字號”自行車企業的機遇來了!

新華社天津3月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付光宇 丁靜)彷彿一夜之間,共享單車火了!在很多城市地鐵站點、居民社區大學校園商場、公園,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人們面前,成爲街頭一景,爲解決人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提供了重要選擇。

那麼,這些“小黃”“小綠”的共享單車是在哪裡“出生”的?近日,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深入自行車製造企業一線,直擊共享單車的生產過程,並採訪專家分析共享單車發展傳統老字號”自行車企業帶來的新機遇

記者探訪:共享單車是怎樣“煉成”的

在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裡,各條生產線上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記者看到了ofo小黃車的生產過程:從車輪車架,共有80多工序,一條几十米長的流水線下來,一輛小黃車就完成包裝可以出廠了。

“在組裝線上,輪輞有13道工序,整車組裝共有68道工序,新增加工序約七八項。”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趙錕告訴記者,共享單車比之前的普通自行車標準更高了,提升了易損和使用頻繁部件耐磨性。組裝從“85裝”變成“98裝”了,比如以前車座座管不用連接,都是到店裡面再組裝,共享單車由於沒有經銷商環節,所以要在工廠裝好,以前專賣店技師的工作現在要前置到工廠來完成。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下一步製造企業將繼續針對共享單車進行產品研發,比如在防盜方面,將採取更加專業的設計,使一般工具無法通用,可以有效降低車輛被拆卸、盜竊的概率。

一場“激活”傳統車企的盛宴

當下共享單車行業的火爆態勢,對於飛鴿等“老字號”自行車製造企業而言,也迎來了難得的市場機遇。

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瑛說,沒有共享單車時,行業的淡旺季很明顯,現在已經沒有淡季了,全年都得開足馬力。去年底工廠就增加了100多人,到現在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以今年3月份訂單爲例,飛鴿的四個工廠總產量預計約爲90萬輛,其中共享單車有45萬輛,佔了一半。由於訂單量持續增加,最近飛鴿已經開始着手進一步提升產能了。

“幹了一輩子自行車,也沒想過自行車會有今天。”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理事長劉學權說,從去年上半年到現在,共享單車在全國已發展到有29個品牌,投入市場的總量超過300萬輛。“共享單車 激活 了一批傳統自行車製造企業。”

記者採訪瞭解到,天津是全國重要的自行車生產製造基地。隨着共享單車持續升溫,有一定規模的自行車企業,如飛鴿、富士達愛瑪等都參與了共享單車的設計和製造並從中受益。而曾與飛鴿並肩的“老字號”車企上海永久和鳳凰,同樣也攬下不少共享單車的訂單。

劉學權表示,按目前共享單車的投放範圍來看,全國總需求量初步估計在2000萬輛左右。以每輛車平均每天5個人騎計算,產品使用壽命約在2年。未來每年將會有1000萬輛的修補市場,而這個市場將成爲未來製造企業爭奪的關鍵。

積極鼓勵引導,“共享”綠色生活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日前表示,共享單車是城市慢行系統的一種模式創新,實際上也是“互聯網+交通運輸”的一種實現方式,能有效解決人民羣衆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

“作爲一種新生事物,很多方面可能都沒準備好,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個例不是主流。共享單車能夠實現互聯網企業、傳統制造企業和方便羣衆出行的三方多贏,市場需求強烈,前景非常光明。”劉學權說。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麗梅認爲,共享單車的出現爲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有利於改善氣候,降低碳排放,尤其在霧霾肆意侵襲的當下,意義更加凸顯。相關部門要主動作爲,創造條件,加強監管,真正爲大家把“好事辦好”。

業內士人和專家建議,應積極編制自行車交通專項規劃,明確路權,同時完善綠色慢行交通系統及停放場地的配置,明確執法管理,避免盲目粗暴。尤其是要針對共享單車的投放做好科學的規劃和佈局,劃示明確的停放點,保證公共自行車的投放與居民出行需求相匹配,這樣可以有效杜絕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

張金瑛表示,共享理念讓人們有了從擁有到使用的轉變,也改變了市場結構和需求,讓自行車重新回到大衆視線,迴歸到生活,綠色健康的出行理念不再是一句口號。“如果是擁有一輛自行車,你會有很多顧慮,比如怕丟,而共享單車則能避免很多擔心,使用起來更加隨心所欲,甚至可以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原標題:共享單車火了,“老字號”自行車企業的機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