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慎防在科技工具下的政治煤氣燈效應擴散

工商社論

數位科技革命與社羣媒體的創新,近幾年不斷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顫慄、西方政治制度已愈來愈擔心無法因應,也憂心現代通訊技術被操控,破壞民主發展;民主的存在有其基本的規則制度,可是當人們使用新科技隱蔽方式,破壞這些民主規則時,也將漸漸腐蝕「真善美」的人性,使整個社會陷入危險之中。不可否認,社羣媒體中「新聞亂相,已成爲當今最大破壞民主、腐蝕人性的工具

1980年之前,美國電視每天只有晚上30分鐘新聞節目,那時臺灣亦復如是;而1980年代以後,新聞已變成滾動式報導,需透過增加評論與座談來支撐新聞報導,而新聞節目也由純粹提供公益服務時段,進入創造高收益賺錢階段;爲了吸引觀衆,報導追求戲劇性,新聞報導更關注能吸金消息,而不論新聞的正確性、來源可信度與對社會的影響性;正因如此,現今媒體最重視的是點閱率而不是內涵,例如「臉書」和「推特」這類社羣媒體平臺所以賺大錢,都是透過提供誘因,吸引喜愛煽動羣衆、散佈謠言者,利用他們製造「假消息」,迎合喜好者點閱;由此引領議題傳統媒體隨後跟隨,找點閱率高、爭議性強的議題來報導,因而引動風潮,造成社會談論焦點

在1960年代,「煤氣燈效應」一詞是用來描述一種心理迫害;是指有心者試圖破壞對方的「現實感知」,先攻擊對方的精神穩定性,使其失去對現實真假的判別能力,需依賴有心者告訴他,等確認對方的現實感知被破壞後,有心者就進而操縱其行爲;近20年來這種方法被用於政治上,在選舉時,參選者運用傳統文宣技巧,結合現代傳播新科技、行銷策略等隱蔽方式競選;參選者先說謊吹捧自己,遭媒體指責說謊時,會駁斥這些批評,且更進一步吹捧自己重申此謊言,並進一步指控這些批評媒體帶有偏見,如此持續操作,導致民衆現實感知被破壞,分不清事情的真假;此種「政治煤氣燈效應」手法不僅用於選舉時也用於當選後;美國川普總統就是如此操弄議題,搶盡新聞焦點。

「政治煤氣燈效應」是政治人物破壞人民現實感知成功的關鍵手法,在此列出,期望民衆睜大眼睛,能不被蠱惑,喪失「現實感知」能力;此手法已被拆解成五個階段:(1)所斷言爭議之事,幾乎沒有事實依據,但卻極具爭議性,勢必引人注意;(2)會引用模糊或虛構消息來源,並快速散播之;(3)沒有明確承諾消息來源,但隨即會保證,在未來某個時刻會披露更多相關的消息,吸引、提高媒體的興趣;(4)利用此挑起的爭議,伺機攻擊任何批評他操作此議題的異議者;(5)無論實情如何,都要宣稱自己在此爭端中獲勝。

以美國前總統川普爲例,許多人已分不清楚事情的真假,只相信川普說的,一個社會充滿「假新聞」,而人民又無法分辨新聞真假是很危險的;政治訊息很重要,我們是要把重心放在政策制定和執行層面上,但訊息傳達的方式纔是政治成功與否的關鍵;當政治敘述趨於虛構,而非事實,會對社會造成兩種極大的傷害,不僅動搖了民主概念,同時也使實際治理執行困難;我們應以爲鑑,並及早規劃,防止「政治煤氣燈效應」在臺灣生根,現在不做預防規劃,恐將後悔莫及。

真善美是人類文明,古老而常新的精神價值柏拉圖把人的心靈劃分爲理智意志情感三個部分;「真」是理智的對象,體現爲科學活動;「善」是意志的對象,體現爲道德活動;「美」是情感的對象,體現爲藝術活動;而真善美三者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有着極爲緊密的聯繫,特別是科學活動體現的真,若沒有了,善與美也會不見,反之亦然,社會也就沒有價值觀

綜上所述,科技不斷創新是時代的必然,科技創造的社羣媒體工具,若影響到人類文明精神價值,那如何運用此工具,是需有所規範纔是。先進國家對社會未來發展都有前瞻規劃,其規劃並不只限於自然科學研究,也包含社會因科技進步而改變的人文科學研究。例如,美國哈佛大學艾利森教授,早於2012年研究創造出「修昔底德陷阱」一個術語,提醒中、美兩強目前處於戰爭狀態進行中,雙方需要剋制,避免爆發戰爭,這個警示報告,對世界和平免於戰爭是有貢獻的。若政府能支持一個人文科學結合自然科學的研究團隊,研究在科技創新進步下,維繫人類精神價值、社會進步,應有的科技法律建制,並定期召開研討會議,爲立法建立共識;此應該就是,防止產生如「假新聞」等危害社會,最根本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