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躲就業?專家:找工作需克服心態難

高校畢業生“躲就業”“緩就業”增多?專家建議:找工作需克服“心態難”

學生就業難、求職難,是近10年來老生常談的話題,尤其是今年,大家議論得更多。因爲疫情,2020屆畢業生經歷了史上最困難的就業季;而2021屆畢業生又將面臨艱難時刻。如何迎難而上,破解困局?本報從今天起推出“關注2021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系列報道”,聚焦當下畢業生的就業心態、求職環境、成功案例等。希望每名畢業生找到一些可借鑑的經驗信息,最終成功就業。

疫情之下,滬上各高校剛剛完成艱難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馬上迎來2021屆畢業生就業。經歷了特殊的疫情就業季洗禮,新一屆畢業生求職心態如何?就業市場狀況又如何?記者走訪多場高校招聘會及幾位高校就業中心負責人獲悉,相較上一屆畢業生,2021屆畢業生普遍感覺就業壓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有六七成本科畢業生選擇考研,“躲就業”“緩就業”學生呈現繼續增多的趨勢

畢業生求穩心態加重

華東理工大學連續舉辦兩場2021屆畢業生校園綜合招聘會,寶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上海醫藥集團等大型國企帶來了近3000個工作崗位。記者在現場發現,與往年有所不同,國企、事業單位的求職熱度迅速上升。華理化工學院小張同學表示,“看到疫情期間許多外企、民企裁員,更希望找一份穩定安全的工作。”還有更多同學考慮更“安全”的“求職方式”——考研。華理藥學院的小曾認爲:“與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不如考個研,再在校園裡躲幾年,等待最佳的就業時機。”

上週末本市名校舉辦2021屆畢業生秋季綜合類招聘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單位參會,吸引了2000多名應屆畢業生參加。現場,文獻信息研究中心碩士畢業生楊雅茹正準備將簡歷投遞給湖州市教育局。當被問到求職意向時,她談道:“此次秋招會我主要關注基層和事業單位的工作機會。”

非崗位少而是“心態難”

不少2021屆畢業生對求職前景並不樂觀,求穩心態加重。對此,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鄭東分析認爲,相比師兄師姐,2021屆畢業生就業環境依然嚴峻。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態防控條件下,2021屆畢業生難以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而現在的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學歷培訓證書則放在其次。鄭東表示。“今後,如果一個學生一直呆在校園不與社會接觸,不具備實習經歷,缺乏工作經驗,勢必在就業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對於“躲就業”“緩就業”者趨多的現象,鄭東表示出擔憂。他介紹,以華東理工爲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佔本校本科畢業生比例約爲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達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數本科畢業生實現不了完美的“緩就業”願望。而一旦考研失利,畢業生就業壓力倍增。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國際經濟發展環境變化和國內經濟同時轉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關領域,如製造業、房地產業等高校畢業生就業用人需求出現下降趨勢,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增添了不確定因素。與此同時,隨着當前畢業生主體轉向“95後”,就業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就業期望由以前的“能就業”全面轉向了“好就業”,就業觀念、就業選擇、就業方式更加多元多樣,“好就業”“隱性就業”“不就業”“慢就業”等羣體正在不斷壯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當下,畢業後不急於就業的、考研考公務員失利後再次報考的學生迅速擴大。

對此,鄭東表示,不主張2021屆畢業生“躲就業”“緩就業”。一來,所謂的“躲就業”就是與社會脫節,想躲在象牙塔裡的學生可能永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二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轉型,需要大量高校優秀人才的參與。鄭東說:“希望每個2021屆畢業生抱着積極的心態就業,多出去走一走,多動一動手,就會發現,自己離一份工作並不遙遠。”從滬上各高校的實際情況看,所謂大學生就業難,並非難在缺少就業崗位,而是“心態難”。只要畢業生調整心態,放低姿態,還是能夠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