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遺產分配不公?專家4點教戰 生前贈與也能追回來

做好財產繼承分配很重要。(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實務上常見因爲家中父母的偏愛,讓某些子女私底下獲得比其他兄弟姊妹還要多的資產,難道比較不受寵的人,就只能忍氣吞聲嗎?周念暉律師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告訴你,在父母贈與後,要如何討回自己的權利。

根據民法第1173條規定,繼承人中有在繼承開始前因結婚、分居或營業,已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應將該贈與價額加入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所有之財產中,爲應繼遺產。但被繼承人于贈與時有反對之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

前項贈與價額,應於遺產分割時,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中扣除。贈與價額,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

另根據民法第1148-1條規定,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二年內,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該財產視爲其所得遺產。

前項財產如已移轉或滅失,其價額,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

依據上述兩法條的規定,周念暉律師指出,若是繼承人或債權人想討回權利,有以下4個重點:

一、受贈人必須是法定繼承人

若父母在生前所贈與之人並非法定繼承人,則沒有本條的適用。

二、債權人可依法追回財產,但只限於過世前2年內

雖然債務人過世前已將財產全部脫產,債權人仍可依第1148-1條之規定,主張爲「已得遺產」而追討,但必須是法定繼承人受贈,且時限是過世之前的2年內處分。若是處分財產的時間距離過世時間已超過兩年,則沒有本條的適用。

三、繼承人可依法追回因結婚、分居或營業而贈與之財產

依民法第1173條規定,如果父母是基於子女「結婚」、「分居」、「營業」而爲贈與時,繼承人就可以主張爲「已得遺產」來重新分配,但同樣必須是法定繼承人受贈,且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基於本條所稱的事由。

四、必須依據贈與時的價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