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鱗癌患者化療化到死 病友盼「這治療」納健保給付

病友團體、學會及立法委員共同呼籲健保署跟上國際腳步,將肺鱗癌的癌症免疫藥物搭配化學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給患者續命的機會。(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去年共奪走1萬53條人命,但外界難以想像的事,如今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治療仍爲20年前的化療。適逢世界肺癌日,病友團體、學會及立法委員共同呼籲健保署跟上國際腳步,將肺鱗癌的癌症免疫藥物搭配化學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給患者續命的機會。

肺癌患者中,以肺腺癌、肺鱗癌最常見,這兩種型別的肺癌在目前的健保給付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治療命運。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腫瘤委員會副召集人何肇基表示,相較於治療資源豐沛的肺腺癌,肺鱗癌第一線創新治療較匱乏,一半的患者存活期不到一年,可謂非小細胞肺癌當中的「癌王」。

48歲的賴先生,2020年因背痛就醫,診斷爲肺鱗癌。與多數肺鱗癌病友一樣,賴先生在一開始選擇電療、放療與化療等傳統療法,但傳統治療的治療頻率與副作用,讓身爲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他不得不中斷工作。與醫師討論後,考量到尚有商業保險可負擔,賴先生開始自費使用癌症免疫藥物,迄今已治療50多次,副作用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且隨時可以繼續工作。

「如果不是幸運,我也只能化療化到死!」。賴先生直言,他看過很多癌友,因沒有保險,爲續命幾乎傾家蕩產。沒錢沒資源的癌友,就只能打化療,一直換藥、化療,要不化療化到死,要不換藥換到沒藥送安寧病房。癌症免疫新藥給了肺鱗癌患者一線生機,但可惜的是,受限健保給付條件,常常出現「有錢求生、沒錢往生」的悲劇。

何肇基表示,肺癌患者逾半數確診時已晚期,第一線治療對延長存活期非常重要,但目前健保給付的晚期肺鱗癌第一線治療仍以傳統化療爲主,雖然3年前開始給付癌症免疫藥物,但僅限單用且給付條件嚴苛,多數癌友可說是看得到卻用不到。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也說,癌症免疫藥物在肺癌的應用上,仍與臺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國際標準治療指引有落差。以肺鱗癌爲例,一旦患者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則只剩20多年前的傳統老藥可選,甚至約半數患者活不過一年。

立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認爲,肺鱗癌治療停留在20年前老藥,就像現在大家都用4G、5G手機上網,卻仍有一羣人只能依賴市話撥接通訊。健保設立的初衷爲提升國民健康、減少貧富間的健康差距,然目前健保的成本控制思維反而加大貧富健康差距,呼籲健保應加速給付肺鱗癌的免疫癌症藥物合併化療,幫助經濟弱勢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