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向憲法法庭提死刑辯論意旨:應維持合憲見解

圖爲法務部。記者王聖藜/攝影

憲法法庭將於4月23日就死刑制度是否違憲進行言詞辯論,法務部多盎擬定言詞辯論意旨書,將由檢察司長郭永發帶領訴訟團隊表達死刑制度合憲的立場,希望維持死刑合憲見解,辯論意旨書今天送憲法法庭。

法務部表示,死刑是重大爭議問題,應由代表民意之立法機關形成共識,而非透過司法判決逕行決定

目前大多數國家是透過立法或修憲程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死刑違憲極爲少數,而這些國家解釋死刑違憲也具共通背景,即立法、行政機關間有一致共識或至少無對立立場,如匈牙利、立陶宛、南非等釋憲前後,立法、行政機關對於廢除死刑已有相當程度共識,反觀我國立法、行政機關尚未形成共識,民意有超過八成反對廢除死刑,不應透過違憲審查方式廢除死刑。

法務部說,死刑制度在司法院釋字第194號、第263號、第476號等憲法解釋,已數次宣告合憲,死刑制度已長期爲我國憲政秩序所肯認,有鑑於目前憲政秩序、社會法價值未有改變,多數民意仍反對廢除死刑,時空環境並無變遷,憲法法庭應維持向來死刑合憲之見解。

法務部辯論意旨認爲,生命權固爲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但並非不得以法律干預之,就生命權的干預,一般認爲,憲法第23條之「限制」包括「剝奪」在內,而依法律允許剝奪生命之情況,並不當然違反人性尊嚴。死刑制度屬於最後不得已之手段,亦非以殘忍、不合人道的方式執行,並非酷刑。

法務部認爲,目前全球尚有許多具影響力國家如美國、日本、新加坡等,仍堅守死刑制度,亞洲國家普遍存在死刑,日本及南韓均有對死刑違憲審查過,目前仍然維持死刑合憲判斷。

此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並未要求廢除死刑,只是要求須限於情節最嚴重之罪,才能科處死刑,國際法上未絕對禁止死刑,難認禁止死刑爲有共識之國際法原則。

法務部還說,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Gregg案認爲在極端的犯罪,死刑並非不能通過罪刑相當性的審查,死刑作爲一極端刑罰,可適用於極端的犯罪。日本最高法院1983年最高裁昭和58.7.8判決認爲死刑非屬殘虐刑罰,死刑規定亦未違背憲法意旨。南韓憲法法院2010年判決,亦認爲死刑法律已在相關的不同法益之間取得平衡,並未違反比例原則。

法務部表示,死刑存廢議題現階段在國內具有嚴重價值對立及意見分歧,歷年調查死刑制度存在皆有高度民意支持,司法違憲審查應謹慎自制,憲法法庭應尊重民意及歷來死刑制度合憲性解釋結果。

法務部指出,死刑議題在我國具有高度爭議性,在社會尚未有共識情形下,驟然宣告死刑制度違憲,可能引發國內社會對立及衝突,更侵越立法權決定,逾越權力分立界線,憲法法庭應將解釋後果評估納入考量,不應透過憲法判決主導刑事政策之形成,避免引發憲法機關間衝突及國內社會動盪。

法務部說,憲法法庭應審酌我國曆史背景文化與歐盟國家迥然不同,不應將歐洲廢除死刑經驗直接移植至國內。又憲法法庭歷次解釋認定死刑制度爲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及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因目前憲政秩序、社會法價值未有改變,憲法法庭應維持以往一貫死刑合憲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