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中美俄《中導條約》鬥法:大國遊戲 臺灣慎入

文/陳宗逸

臺灣軍方近日的新聞非常火熱,不僅自制藍鵲教練機即將「提早」出廠、自制潛艇「前途光明」及行政院2019年施政報告書提出規模龐大的軍購計劃,隸屬國防部官媒青年日報》也發表社論首度證實臺灣已成功研發部署擁有增程型的戰略飛彈一事,成爲一連串波瀾的起頭者。

臺灣高調 所爲何來

《青年日報》的社論表示:「中科院研發之雄二E型攻陸飛彈與雄三反艦飛彈亦有相當進展,運用新式發動機終端導引技術,能有效延伸飛彈射程,並提高抗干擾能力及命中精確度。」這是官方低調多年後,首度以「官媒」證實有「雄二E型攻陸飛彈」的存在,且已完成「增程型」,運用「新式發動機和終端導引技術」,則暗示已從美國方面拿到相關技術。

臺灣軍方高調錶態攻擊能力的動作,除了因應中方「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緊迫壓力外,也是爲了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而國安高層方面,則藉此武力宣告,連結到美國去年10月開始醞釀「退出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簡稱中導條約,INF)的一連串動作上,試圖對臺灣民衆說明:「美國退出INF,解除了中程飛彈緊箍咒,美國和歐洲將會加大與中國大陸的對抗,部署中程飛彈在西太平洋,而臺灣處於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關鍵區,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在美國做出戰略調整的關鍵時候,臺灣應該要率先衝出,作爲美中對抗的前線。」

從推論上看,好像無懈可擊,中美關係如此,臺灣作爲美國的跟班小弟,此時不爲老大賣命,更待何時?但美國突然退出INF,與俄羅斯撕破臉,真的是爲了抗衡中國大陸並解救臺灣危境?這種推理是否能站得住腳,值得懷疑。

退出INF 非關臺灣

首先,美國爲何選在此刻退出INF條約?實際有幾層考量。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因素」。

由於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在1987年簽約當下的中導條約,到如今,其可約制的飛彈「種類」,已經被新科技破壞殆盡。當年所謂「中程飛彈」,已有許多新的不同定義,中國大陸近期研製的各式超音速巡弋飛彈、陸對艦彈道飛彈高超音速匿蹤攻擊載具等新技術,都無法被歸納在1987年的舊條約定義裡,美國爲此相當憂心,無法如以往般可在中國大陸周邊沿海「如入無人之境」,故進行如此激烈的動作,其實顯露出美國在未來的多極大國政治中,所展現的不安與狂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個人推特上直白地說:「這是威脅,你認爲威脅誰都行。包括中國,包括俄羅斯,包括任何其他想下場玩的人。你玩不起。你玩不過我。俄羅斯若無法勸中國也加入INF,從歐洲到亞洲,都將籠罩在全球核武激增陰影下。」他的憂心很明顯,就是中國大陸未被納入此秩序中。1月28日,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佈一份報告稱:「川普政府將中國大陸列爲其打算退出1987年與俄羅斯簽署的INF條約背後考量的一個主要原因。北京不是INF條約的締約國。與INF對美、俄施加限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大陸因在該協議之外,讓其能夠迅速擴大其飛彈庫,作爲其旨在打擊美國和盟軍在亞洲力量的軍事戰略的一部分。」

▼新式高教機原本命名爲藍鵲,但國防部現在徵求全民投稿。(圖/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中國不願進入美國的遊戲規則

對於美國的反應,大陸外交部於2月2日做出強硬迴應,發言人耿爽表示:「中國大陸反對美國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並啓動退約程序,中方敦促美俄雙方透過建設性對話、妥善解決分歧。中導條約多邊化涉及一系列政治、軍事、法律等複雜問題,不少國家均對此存有關切。中方反對條約多邊化,當務之急是維護並執行好現有條約,而不是破舊立新。」而俄國國家安全會議前秘書科科申(Andrey Kokoshin)於 2月1日受訪時表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真正原因,是中國大陸部署了1,000枚中程和短程飛彈,試圖阻止美國在鄰近海域現身。這是中國大陸在其周邊領海的絕對領域、是不可碰觸的主權問題。

由此可知,中導條約本質上是大國遊戲,在1980年代「美蘇爭霸」的冷戰格局下,只有美蘇兩巨頭玩得起,當時連中國大陸都沒資格插嘴。如今隨着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和軍事現代化水準的提高,重新定義「中程飛彈」的威脅性,打破了西太平洋近海軍事平衡,潛在威脅美國在此區域的絕對軍事霸權,美國才動念出手撕毀協議。

即使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2月16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呼籲中國大陸加入INF,以挽救此一限制軍備的協議,與會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仍當場回絕,他強調:「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僅僅用於自我防衛,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可以明顯意識到,美中之間的複雜競和關係,連德國如此大國都無法置喙,臺灣又能如何?

必須認知,在INF棋局中,主要玩家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大陸,最多加上北約及日本。INF解體後,世界是否會陷入新一輪軍備競賽?或許會。但即便如此,主要也是在中、美、俄之間展開競賽,而且是全球範圍、甚至到地球大氣層外的新一輪全球戰略重整,這種層次的軍備競賽,臺灣沒有說話的餘地。

全球戰略改變 臺灣沒有話語權

在此關鍵時機,臺灣跳出來「刷存在感」,不斷強調「我有中程飛彈、我可以打擊中國大陸的上海與杭州……」,甚至運用官媒宣傳此能力,意義何在?中美之間在貿易摩擦中,正尋找磨合之道的關鍵時刻,臺灣是否會成爲他們的籌碼猶未可知,而美國官方、智庫學者不斷提醒臺灣「小心!別踩紅線」,而臺灣選擇在軍事方面不斷強硬表態,是福是禍?

可以理解,2019年是總統大選年,強硬的軍事宣傳,蔡英文陣營想營造所謂「辣臺妹」氣氛,或有助於執政當局凝聚士氣、一致對外的效果,也可幫助民意支持度低迷的民進黨提升人氣。但把臺灣安全與選舉算計掛鉤,如此走鋼索式的「自產自銷與自爽」宣傳,恐怕將帶來難以數計的災難。

在中、美、俄重整國際戰略格局,朝向多極世界發展的關鍵時刻,連歐陸各大軍事強權噤聲不語,靜觀其變,西太平洋影響力最大的日本,甚至連評論都沒有,更不敢站出來刷存在感、展現自己的軍備實力遑論處於更邊緣的臺灣?整個世局都在重整,臺灣唯一能夠掌握的,就是「強本」,即提高自身經濟實力,沒有經濟實力,僅剩下「義和團」式的馬戲表演,只會讓臺灣更沉淪。

臺灣必須明白,要「獨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前途,最重要的是讓臺灣經濟起飛,重整人民生活。唯有人民生活充實、有朝氣,纔是真正的「臺灣力量」,纔有更充分的籌碼,在大國棋局的關鍵時刻,掌握一點話語權,被世界看見。除此之外,在純屬大國遊戲的中導條約議題上湊熱鬧,不僅自取其辱,還可能爲臺灣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