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出手保供穩價 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攀升政策空間充足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楊曦)今年以來,受國際傳導、全球流動性寬鬆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
爲合理引導預期,避免價格攀升對企業、居民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監管層近期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機構及業內人士認爲,從重要會議的高頻部署,以及有關部門的協同表態來看,中國經濟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空間充足、產業發展韌性較強。
5月份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兩次聚焦大宗商品漲價問題。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19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聲明,下一步,有關監管部門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爲“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擡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爲。
在政策影響下,近期煤炭、鐵礦石、螺紋鋼等原材料類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明顯回落,化工、能源等價格波動下降。
渤海期貨發佈的研報認爲,本輪大宗商品漲價的邏輯是週期輪動疊加供需失衡,美元貶值所帶來的“尺子效應”放大了通脹預期。從政策層面來看,高層已經注意到大宗商品漲價對企業盈利的侵蝕,預計將會在供給層面控制漲價幅度。此前財政部已經提高了鋼鐵等產品的出口稅,目的在於擴大內部供給,預計隨後可能會放鬆部分限產政策,保障鋼鐵等大宗商品供給。對於與煤、鋼鐵相關的大宗產品交易,預計將通過多收取準備金,提高交易費用的方式以降低炒作空間,打擊期貨市場投機行爲。
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分析,目前經濟繼續呈現“外需旺、內需穩”的態勢不變。本週,螺紋鋼、焦炭、動力煤等大宗商品均出現較大幅度回調,預計這一類以國內定價爲主的大宗商品價格高點可能已經到來,這一變化一定程度也將緩解PPI持續上行的趨勢性壓力,PPI年內同比增速高點預計在今年5-6月。
那麼,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到底有何影響?
瑞達期貨發佈的研報認爲,影響主要體現在推動工業品價格走高,使下游企業成本提高,進而壓縮企業利潤空間。我國是大宗商品主要進口國,從進口量看,影響我國PPI的主要是原油、鐵礦石和銅,其中原油的下游產業鏈較其他商品更長,對PPI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所以我國PPI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動更爲敏感。在全球通脹預期升溫的大環境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我國PPI,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而對於CPI的影響,從傳導機制上看,近年來我國PPI向CPI的傳導關係明顯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伏波動對我國CPI走勢的影響也相應較低。
業內人士指出,去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我國宏觀政策始終堅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爲主”,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目前我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同時,我國市場規模較大,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鏈、供應鏈自我調整的適應性強,科技創新正在推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中國經濟更好應對和消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