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漁業機關輔選的反思
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選情更加緊繃,各候選人無不使盡全力奮力一搏。此時也不斷傳出行政機關違反行政中立的新聞。像日前漁業團體刊登大幅廣告挺馬被質疑係出於漁政機關的授意,引來在野黨的大力批評。其實每到選舉政府機關要求各接受政府補助或輔導的人民團體公開表態支持執政黨早已經不是新聞(藍綠皆然),民衆也習以爲常。對這些人民團體而言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若因此而無法選賢與能,對產業長遠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相關團體與其日後爲選錯人後悔,甚至要走上街頭來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不如勇敢拒絕,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用心選出真正關心產業困境並且能提出解決對策的候選人。
縱觀此次總統大選期間政府農政機關的一些舉措確實脫離常軌,最後無論誰輸誰贏恐將賠上人民對政府機構的尊重與信賴,絕非國家之福,值得深刻省思。謹分析如下:
首先政府多數官員均屬事務官而非政務官,理應要嚴格遵守公務員行政中立法之規定,避免介入競選活動,以免影響日後施政的超然性。遺憾的是,每次大選總會看到漁業團體負責人身先士卒出面力挺,問題是國內漁業長期處於艱困環境,問題重重包括:疫病叢生、產銷失衡、國際魚類配額遭限縮、漁民作業環境不安全、沿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優良魚種暨科技外流等等,昔日漁民快樂出航豐收返港的日子早已不復存在。這些負責人代表該團體會員出面力挺是否應該要先經過會員大會通過,並要求候選人簽下解決漁民當前困擾的時間表與承諾書,給會員一個交待,否則如何杜外界悠悠之口。
其次在總統大選期間,臺東遭遇罕見冬雨農害宛如颱風侵襲,宜蘭、貧雲林等地區部分農產品也發生農損。在馬總統指示下農政機關立即改變救助規定,改採取從寬認定和調高災害救助金額的方式,雖然是一體適用,但因時機敏感,外界難免有「政策買票」的不當聯想,也讓農友們戲稱有選舉真好。只是政府施政應有一定的步驟與作法,不應該有太多選舉考量,致模糊了焦點,引起其他民衆的反彈。如果現行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早已過時或執行上卻有缺失,政府早應該邀集相關機關、學者專家和業界人士共同研商解決方案解民所苦,而不是選擇在特定時間匆促爲之。特別是透過風險分擔設計來加強對農民保護,已經是先進農業國家的普遍做法,早已不再單靠政府的補助款。
還有前些日子農產品一再發生產銷失衡導致價格暴跌,引發農怨。農政機關雖然很快的端出穩定農產品產銷六大決策,問題是農產品產銷失衡並未因此而獲得改善,明顯未能對症下藥,許多根本問題如:農業基礎資料不完善、農業預警機制失靈、農業科技對產業貢獻率降低、農業科技外流、農業產銷資訊與管道不夠透明化等都未見有效的改善,反而加深了農民對馬團隊執政能力的質疑。儘管馬總統再度提出黃金十年政見。然而漁民想問的是如果連最起碼的出海作業安全政府都無法給予保障,又要如何期待黃金十年。執政黨不能只在選舉時纔想到農漁民手中的選票。
最重要的是,馬總統雖然透過ECFA賣力將臺灣水果、石斑魚、秋刀魚等行銷到對岸,讓部分農漁民笑開懷,卻刻意忽略中國大陸透過普設臺灣農民創業園,有計劃的吸收臺灣資金、技術、品種等所產生的強大磁吸效應,讓臺灣的損失何止上億美元的事實。對於中國的諸多政治操作(如養殖蝨目魚契作、農產品緊急採購等)南部農民其實心知肚明,也自有一套因應對策,明顯較政府高明多了,政治人物千萬不要低估農民的智慧。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