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明永:本分讓我們避免錯誤的選擇

文 | 崔玉賢

晚7點,深圳灣一號最高的萊佛士酒店高層,正當媒體老師們還在糾結今晚的交流主題是否爲“本分”時,那位對“本分”有着重度執念的理想者來了。

陳明永,OPPO創始人,2020年胡潤百富榜306名,段永平門徒之一,跟隨其從小霸王一路走到步步高,2004年在段的支持下成立了OPPO。他爲人極爲低調、更偏內向,很少出現在公共場合,接受媒體採訪的次數,一隻手都數的過來。

面對這次難得的對話,媒體們期待已久,希望可以挖掘出這位傳奇人物不爲人知的故事,還原一個“真實的陳明永”。畢竟這個男人將OPPO藍光機做到了全球TOP級;把MP3做到令人誤以爲是韓國高端品牌;甚至一度拿下中國手機市場第一的桂冠。

這樣一位“本分”的手機人,你不好奇嗎?

在商場如戰場的今天,OPPO就像一股清流,提出了“只爲美好,不唯贏”的價值觀;在疾風知勁草,“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碾壓式創新的手機行業,OPPO卻說要“致善式”創新。

除了“兇、狠、詐、猛”之外,OPPO,在嘗試着“另外一種可能”。

競爭,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全程近四個小時的採訪,看不到陳明永有過一絲的焦慮與急躁。

“對不起,來晚了。”推門而進的陳明永說道。淺藍色襯衣,深色西裝褲,面帶笑容,聲音沉穩輕柔。與媒體們一一握手,打過招呼之後,突然想起還沒拿出名片,他又重新開始,一一遞上名片,不急不躁。

落座之後,陳明永詢問了媒體對他下午演講內容的感受。2020年OPPO未來科技大會,陳明永做了《躍遷·致善》的主題演講。

在這場演講中,陳明永沒有提到2020年OPPO的銷量目標,如何在手機市場貼身肉搏中搶佔更多份額,而是指出了經商的“另外一種方式”。他認爲不管是生活還是經商不靠“兇”、“狠”、“詐”、“猛”,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善的方式,一樣可以實現美好的結果

陳明永回顧了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經歷。莊稼澆水需要從水庫引水,有些人不不願意自己做就等別人引水的時候,將水渠悄悄打開一個口子,將水引到他們田裡,被發現後,就會大吵大鬧,甚至打架。

這些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在陳明永看來卻不融洽,不美好,也非常的不適應。因此,陳明永會自覺地將自己與這些不美好的事情隔絕開來。

在後來讀大學時,他在書本上看到了一位傳奇商人,他做生意時讓別人先贏,哪怕自己吃點虧,其實也沒什麼。

現實和書裡的人疊加在一起,讓陳明永認定,經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不靠“兇”、“狠”、“詐”、“猛”,而是善的方式。

據瞭解,OPPO從未將經營目標設定爲“要比某公司強”,OPPO的高管接受媒體採訪也從來不會與“友商”作比較。OPPO副總裁吳強曾強調:“OPPO從來不提口號和目標,也從來不會說三年做到多少萬臺,也不會說三到五年做到市場份額第一,OPPO做的事情永遠是練好基本功,把自己的基礎打紮實。”

當受到了別人的詆譭和攻擊,OPPO也不會去辯解。

“互相攻訐的最大壞處是,當我說你不好,你也說我不好的時候,在第三方看來是我們兩個都不好他們的話術一定是這樣,所以這種事情我們不能幹。”陳明永說道。

比如OPPO的商標在國外被別人註冊的時候,OPPO一方面搶注了後面的商標,另一方面也反擊了對方,搶注了對方一個商標。據瞭解,此事在OPPO內部被通報批評,並且向對方團隊道了歉。“如果我們變成和他們一樣鬥兇鬥狠的時候,會發現我們本質上和他們是一樣的,會違背做企業或者做人的本質。”

如今的手機行業已然成爲一片紅海,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動不動就喊出“碾壓式技術”、“甩出友商幾條街”、“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等口號。企業創新的出發點不再是爲了用戶,而是恐懼公司被競爭淘汰,爲了競爭而競爭。此時,OPPO卻提出了“不唯贏”的競爭觀。

當然,“不唯贏”不是說不競爭。“競爭肯定是需要的。就跟下棋一樣肯定要有個輸贏。但輸贏不是一上來就廝殺。”

陳明永非常認可圍棋宗師吳清源說過的一句話: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沒有任何廝殺,最終高下立見。

但,到底哪種方式纔是正確的?陳明永則以教育孩子成才爲例做了類比:一種方式是嚴格教育,最後考上了清華北大;一種是讓孩子找到興趣,快樂學習,也可能考上了清華北大。兩種方式都能夠成才,不能說哪一種就是異類。

只是OPPO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成才。

本分,避免了錯誤的選擇

OPPO如今向外界傳遞的“善意”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早已刻入骨子裡,融入血液當中的精神。

陳明永說,在他跟着段永平做小霸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本分”的意識。

1992年,陳明永從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系畢業,聽從家人意見,進入一家四川電子管廠工作。只因“國營老廠與自己在大學讀的索尼、本田等企業史書籍中的畫面不一致”,陳明永離開了當時的鐵飯碗,南下廣東,加入了小霸王。

“那時候,我跟阿段就說過類似的話。(比如)這個人容易衝動,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總是從這個角度說事情。之後我們就開始提本分誠信,但我們說本分永遠在誠信的前面。”陳明永回憶道。

“本分”最初是要做應該做,必須做的。在陳明永和段永平們提“本分”十年之後,看到論語裡這麼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可以說是萬法相通,深淺而已。

2004-2005年,OPPO將“本分”提升爲核心價值觀,並對“本分”做了詮釋:隔離外在的壓力和誘惑,保持平常心態,迴歸事物的本源,把握住我們應該做的合理方向;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當出現問題時,首先求責於己;與人合作的態度——我不佔人便宜;本分高於誠信,即使沒有承諾,本來應該做的事情也要做到。

“本分”已經在OPPO商業環境中形成了約束力,OPPO和合作夥伴會自覺約束自己。

“我覺得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文化,再加上整體機制。”OPPO河南總裁唐景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比如在河南,我們所有的客戶是先款後貨的,可能別人都是賒賬的。我們在這幾十年堅定地這樣做。我們本分裡就是肯吃虧,碰到問題主動吃虧,纔有這麼好的信用系統,大家非常信任你。”

據瞭解,在OPPO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時,遇到了空前的壓力。由於沒有預想到智能機如此快速到來,OPPO產生了上百萬功能機庫存壓力。各省級代理商開始分攤庫存任務,降價、促銷、清庫存。在這次轉型中,零售商沒有虧錢,OPPO卻付出了3億元的代價,就因爲OPPO向終端渠道商保證,清庫存期間全額現金補差價。

這也是爲何,有些經銷商數十年只銷售OPPO手機,因爲他們知道:關鍵時刻,OPPO不會坑你。

當然,“本分”文化也是在不斷演進。2018年OPPO在本分文化中加入了一條:敢於質疑,敢於挑戰,通過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質。

“這個批判不是中文批判的意思,更多是反思、檢視。這樣有利於追問,通過追問找到本質。這個原則有點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提這個意見是爲了你更好,而不是批鬥你。”陳明永解釋道。

之所以添加“批判性思維”是當時(2017-2018年)OPPO迅速擴張,組織規模變大,一部分員工在表現出批評和質疑的聲音時,不被理解。

“我們的現實困境就是在慣性思維和在權威面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與之平等對話的勇氣,不敢去質疑和挑戰,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或者隨大流,而時移事遷,我們往往打偏方向而沒察覺。”陳明永曾表示。

因爲“本分”,所以在遇到危機時,能夠主動吃虧;因爲“本分”,所以不盲目競爭,能夠迴歸初心;因爲“本分”,所以不追求銷量,能夠靜下心做好產品;因爲“本分”,所以不只求短平快,能夠堅持長期主義。

陳明永也表示,因爲本分,讓OPPO少犯了錯誤,少掉進了坑裡。

據瞭解,OPPO已經將“本分”價值觀納入了所有員工的考覈體系當中。

科技,只爲美好

“本分”的價值觀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對“極致”的追求。

相比談企業文化,產品似乎更能讓陳明永有表達的慾望。在對產品的理解上,陳明永有着天然的靈感。

在他看來,產品的精緻度要勝於美。“有時候產品不一定那麼美,但精緻度做好的時候也很美。”早在20多年前,陳明永就將“精緻”這一哲學貫穿在了OPPO的產品設計當中。

陳明永對產品如此嚴苛的要求,可以追溯到他的原生家庭。媒體曾報道過,陳明永的祖父曾經因爲質量爭議而把修堤壩的石匠氣走,爲了做一個竹椅,裁縫父親會苛求靠背的曲線弧度,不能接受過彎與過直,否則就得重做。

而陳明永曾在小學四五年級時幫助祖父抄寫名單,名字沒有對齊被要求重寫,因爲“看着難看。”

據瞭解,當年OPPO做的第一部手機A103,也就是後來的“笑臉手機”,陳明永選擇了昂貴的日立顯示屏和進口電芯,正面是索尼經常用的鋁合金拉絲面板,背面的攝像頭,自拍鏡和揚聲器組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臉。陳明永說,這款產品不斷地進行重新設計,打磨,創造了推出產品“最慢的紀錄”。

後來一位OPPO高管回憶陳明永時說:“已經開模了,廢掉,重新開,就是爲了一點點,就是這樣吹毛求疵。”

然而,事實證明陳明永做了正確的選擇,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在不到半年的時間,笑臉手機的銷量超過了一百萬,創造了當時的奇蹟。

後來的OPPO依然堅持着“極致”產品的追求,做出了R系列的爆品,做出了引領行業的快充技術。就如陳明永所提到的,OPPO要以科技爲手段,實現每一個人對美、對想象力、對人性的追求。

在如今的萬物互融時代,OPPO提出了“3+N+X”的科技躍遷戰略。陳明永說,OPPO希望通過“3+N+X”的科技躍遷戰略,不僅能讓身處大城市的用戶獲得科技的創新體驗,還可以讓老家四川那裡的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

晚11點,媒體活動結束,本次對話毫無懸念圍繞“本分”展開,但可喜的是,這一次讓我們看到了陳明永在於“本分”之後的思考。

以下爲態℃等媒體與陳明永訪談部分記錄:

談競爭

記者:今年爲什麼想講“不唯贏”這個主題,感覺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了蠻多跟競爭相關的東西

陳明永:因爲競爭驅動往往是人能夠掌握到這個信息,人是能被競爭驅動的,但是這個驅動會導致很多動作變形。

“不唯贏”就是你不要想着這個東西。還是我們的文化是抓本質,抓本質發現輸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以輸贏爲導向驅動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就失去了長遠的考量,就比較短期了。

記者:那你覺得競爭是需要的嗎?

陳明永:競爭肯定是需要的,商業最後是競爭,就跟下棋一樣肯定要有個輸贏,但是輸贏不是一上來就是撕殺,有的人可能會享受撕殺的樂趣,但是商業、下棋都有相似的點,比如下棋道德層面的理解,如果理解到位的話你做你該做的事情,所有的結果會自然呈現出來。

比如我們說的圍棋,圍棋裡有一個術語叫本手,該怎麼下就怎麼下,不是因爲我要贏你或者是看到你的漏洞欺負你,本手下的時候自然就獲得勝利。但是爲競爭驅動的時候,本來是個高手,發現下的棋很難看。

記者:行業今年競爭形勢怎麼樣?你認爲競爭的代價是什麼?

陳明永:不管是功能機還是智能機從頭到尾競爭一直很激烈,就沒有不激烈過,但是現在相比以前可能理性一點。如果是“你追我趕”的競爭方式,能夠促進大家前進,一致提高,這是非常好的良性方式,代價小。但是如果競爭不是朝這個方向,或者是非理性的,可能就會有壞處,代價可能是讓行業變得不健康。

談產品

記者:之前OPPO的員工說老闆對產品很有感覺,能夠感覺出產品好不好,能不能大賣。今天正好有機會,你的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從哪些直覺來判斷產品會不會好、會不會火?

陳明永:這有可能被他們誇大了,但是我肯定對產品跟一般人比起來突出很多的這種感覺,比如我對產品有這麼幾個特點是我比較關注的,以我對產品的理解它一定首先看起來漂亮,拿出手有美感,二是有足夠的精緻度,細節一定是完美設計,然後是一種極致打磨的感覺,要有這種感覺,不能一看覺得不高級,有粗製濫造的感覺。對這一點,我對它的追求比前面那個還要高。

有時候產品美感不一定那麼美,但精緻度做好的時候也很美。但是如果這個產品形態有美感,但是精緻度做的不好,差異很大。

記者:精緻度具體怎麼理解呢?

陳明永:精緻度有幾個特點,比如說細節,類似手感,類似縫隙的設計,類似質感的東西是不是表現得很到位,甚至有時候說直接一點就是做工,是不是很強調做工,細節能感覺到認真精心打磨的感覺,如果沒這個感覺,你會感覺到它粗製濫造。

記者:基本上這個哲學是貫穿在OPPO的產品設計裡面的。

陳明永:二十年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

記者:除了美、精緻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

陳明永:當然這個產品要解決具體的問題,用戶在一些場景用起來,他的體驗好。

記者:解決痛點

陳明永:一定要解決痛點或者讓他感覺很爽。

記者:這種產品如果拿到你手上是要看很久才決定?

陳明永:美不美一眼就看出來,我以前決定產品的時候會第一眼看覺得行還是不行,然後再拿出來第二遍的時候一定要再好看,第二眼是考驗這個產品耐不耐看,一個好的產品一定要耐看,甚至有很多經典的產品,十年前的產品現在不用了,拿出來以後還是覺得很精緻、很好、很耐看。

談本分

記者:假如我是一個OPPO員工,想要賺取個人的財富,各種慾望、各種幻想,在OPPO裡面怎麼實現。

陳明永:本分,有的理解就是說我不攻擊,可能比較平和。但是這個理解我覺得就有點片面了,本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要做正確的事情,比如要有進取心、企圖心、目標感,它也是屬於一個內容。本分只是說當你獲取目標的時候,你要想想它跟你的初心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正確的事情,如果是一個正確的事情,你肯定要盡120%的力氣去幹這個事情。而且幹這個事情之後,最後實現了這個目標,肯定給這個組織或個人帶來成就,同樣也是激勵的。

但是它不是單純的物質激勵或者單純的激勵,它首先是在理念上必須搞對,搞對了之後先必須正己,正己了之後再平天下,最後的結果要平天下的,你要去參與全球或者參與你能去的市場,而且從某種角度你的產品或者服務自認爲好的話,應該跟更多的用戶推廣這個東西,去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只是一個要求把自己綁住了,綁住的是自己的私心雜念

記者:如果員工有私心雜念就想發財怎麼辦呢?

陳明永:發財不是問題,走歪路發財就沒辦法,走歪路發財不是我們要的員工。

記者:您個人追求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人生觀

陳明永:人生觀的定義是什麼?正直的理想主義者。

我覺得以前我不屬於特別穩的,帶一點激進或者說文藝青年。30歲以後發生了變化,有些事情把環節打通了之後,從理論、結構上打通了之後發現這個事情一定會是這樣的結果,你表現的就會淡定,有些東西就不會那麼衝動。

像我今天講的王陽明的心學,類似禪宗的東西,都能讓你心境得到昇華。

記者: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看這些東西?

陳明永: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就看,我最早看是道家的,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道家,老子、莊子,特別是老子。

記者:你會把老子的思想用到經營過程中嗎?

陳明永:老子的思想,比如《道德經裡》“太上,不知有之”,最高階的領導是大家不知道有這個領導,這是屬於道家思想,如果真正對它有理解的話就要學會放權、授權,但是也沒告訴你怎麼授權,知道授權也不一定授得好,授權是另外一門學問,但是思想是告訴你這麼去做。

談批判性思維

記者:段永平在雪球上講不太理解你做電視這種行爲,很好奇你們的溝通機制是什麼樣的?

陳明永:我看了之後也笑了,說明這個事情在他心中不是很至關重要的事情,假設我做的不本分,我相信他一定會打電話給我,他只說他沒看懂,我覺得他表達的意思很純粹,他只是表明他沒看懂,他並不認爲這個事情是錯的,理解嗎?

阿段看不懂這種事情也很正常,也不代表什麼事情他都需要看懂,當然他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反思一下。但是我們做智能電視更多是基於用戶體驗覈心的場景,要把萬物互融的體驗做好,這個是需要去做好的,必須做的。

記者: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初,OPPO在本分的文化中加入了“批判性思維”,當時加入的初衷是什麼?在怎樣的背景下加入這樣一條?

陳明永:爲什麼會有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本質,我們發現你一下子去看這個事情好像是對的,但有可能抓的是表面,所以這個時候團隊或者周邊大家都要質疑、批判的做法,就像西方哲學的追問,追問就是批判,但是這個批判不是中文批判的意思,更多是叫反思、檢視,這樣對嗎,爲什麼這樣做嗎?最開始是怎麼考慮的?這就是叫批判。

或者這樣做是最好的方法嗎?最好的效益嗎?這就是質疑。不會把思維停留在表層或者中層,回到根源上,在根源上才能找到本質,這樣解決問題才能更加徹底,才能真正找到事物的本質。

記者:就像2018年這個時間點上提出批判性思維是有什麼事件觸動你嗎?

陳明永:2018年的時候我們組織規模大了,大了之後有一部分同事覺得有人能夠站出來接受批判或者質疑,他覺得是本能,或者這時候跟本來提倡的東西好像不一致,事實上這個理解還是表層,還要去想最本質的是什麼,你要抓住這個本質的東西,就要容忍別人的批判和思維,所以我們必須有這樣的氛圍。說你不對,不會影響你,任何一個事情在我們公司裡有人批評你,反而是好現象,讓你或者旁邊的人對這個事情有更深刻的認識,有所感知,這樣更好一些。

記者:所以公司反對的聲音有點少了?

陳明永:不是反對的聲音,而是有些員工表現出批評和質疑的聲音,另外一些員工不能理解這個事情。

要允許質疑和批判,我覺得是有利於追問,通過追問一定要找到本質,但是這種批判和質疑有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像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子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我們是一個團隊,我是跟你一起的,我是支持你的,但是你的觀點我不認同。小人是你觀點都很好,其實心裡是把你當敵人的。我們的批判和挑戰一定是屬於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和諧、和平,我們一個團隊的,爲了團隊,或者我提這個意見爲了你更好,不是說批鬥你。

現在風氣跟以前接受度不一樣,開會的時候,以前誰跳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有點怪異,現在出來說,大家很坦然、很開放地聽別人不同的意見,然後在思想上進行交鋒。但是這個交鋒的目的是要找到真正的事情是什麼,本分很重要就是不能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定要在正確的路上。

所以我覺得思維質疑和批判如果本着君子和而不同,這是我們要求的。如果以批鬥的方式,那是我們反對的。

談致善式創新

記者:今天下午講致善式創新的理念,爲什麼是現在提?這時候來提致善式創新的理念是因爲什麼?

陳明永:這種觀念我們一直是在骨子中的東西。我們一直對外很少說,只不過借這個機會很好地說出來,它也是我們一直踐行的。我們現在提這個,一方面是需要我們幫助品牌增加信仰,需要更多人知道。今天看到朋友圈說跟OPPO合作這麼久,感覺很多人對OPPO不瞭解,但又感覺跟OPPO的接觸就是這樣的,就應該這麼提。所以我們需要說出來讓大家更瞭解我,不然,除了很熟的人瞭解我們之外,更多的人包括一些夥伴可能都不瞭解我們。

記者:有人問致善,不是至,而是致,爲什麼是那個致?

陳明永:我們選擇的是極致的“致”。致善兩個字,你說到達的“至”,是做的最好,致善是我們一定要,是這個意思。至善就是最高點了,一個是頂點、終點,一個是我們無限的靠近它,或者說在正確的方向上。

善的這種力量,我看見了,然後我相信、我選擇、我行動,並且我堅持更進一步,最後實現我想要的終極,就是致善的世界,一步一步。

受到了別人的詆譭和攻擊,爲什麼OPPO不辯解?這在我們公司總是發生,被別人打擊了一下,大家就覺得那也要打擊回去,對吧?我是覺得沒有必要。

你再怎麼鬥我,我不管你,對吧?其實生意的本質它不是這個東西。詆譭和攻擊傾泄的是情緒,引起的是過度反應,往往讓人失去理性,同時也讓這個世界變得不美好。當這些事情結束了,我們相不相信這個東西?一定是更相信的。

互相攻訐的最大壞處是,當我說你不好,你也說我不好的時候,在第三方看來是我們兩個都不好。他們的話術一定是這樣,所以這種事情我們不能幹。

所以我們不要去強調碾壓,我們要去追求科學的進步,科技進步有更好的方法去服務好這個世界。我們必須以這種美好和善意去激發、去服務這個世界才行,這個纔是最重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