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中小學形式多樣“開學第一課”領跑新學期

天高雲淡,秋風送爽。

8月29日起,東城區小學學生分批次錯峰開學返校,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新學年。新學年正處於常態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時期,東城區堅持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首位,堅守師生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築牢安全健康第一道防線,牢牢把握學生成長的核心任務,圍繞迎新立志、防疫教育、儉以養德、垃圾分類主題設計了豐富多彩的“開學第一課”,學有所得,厚德育心,積蓄青春力量弘揚時代榜樣,煥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良好精神風貌。

圖說:8月30日,燈市口小學一年級“小豆包”們迎來了新生培訓的第二天。他們像一隻只活潑靈動的小鳥,充滿活力,進入校園看到可愛的老師們,同學們熱情地打招呼~一聲聲:老師,您早!又開啓了新一天的美好的校園生活

防疫第一課:致敬戰疫榜樣,防疫知識記心中

疫情防控期間的開學典禮,各校堅持把做好疫情防控作爲第一責任、第一前提、第一標準、第一要求,把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嚴評估、細化落實,確保開學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和平里第九小學邀請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郭欣爲同學們帶來“安全防疫大講堂”,課程資料詳實,闡述深入淺出,讓全體師生對開學後的防疫工作以及注意事項更加清晰。

黑芝麻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健康中心的老師們對全校師生進行了疫情常態化的校園衛生防疫知識培訓,強化了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開學第一課更是以疫情後的心理健康重建爲切入點,邀請心聆教育專業心理教師,對全校師生做團體心理輔導。課前發放網上家長調查問卷,以問題爲導向,以遊戲爲手段,幫助師生擺正心態,調整情緒,順利完成新學期的工作與學習。

在文匯中學舉辦的“凝聚中國力量·共築青春夢想”初一年級開學典禮暨南校區啓動儀式上,三位學生家長作爲親歷者講述了他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故事。一位護士媽媽,在湖北最艱難的時刻選擇逆流而上,作爲援鄂護士抵達湖北,第一時間投入緊張的救治工作,防護服裡又悶又熱,裡面塑料的氣味也讓人不好受,頭痛、噁心、汗流浹背更是家常便飯,但只要想到她的病人,想到遠在北京的家人,再苦再難都義無反顧。“願用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中華。”是每名援鄂醫療隊隊員共同的心聲。另外兩位講述者,一位是北京新發地疫情爆發後工作在覈酸檢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另一位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如既往守護街道治安的人民警察。三位家長用自己的故事,引導並鼓勵同學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光榮品質,努力學習,成長成才,報效祖國。

東直門中學的開學典禮以抗疫主題沙畫視頻《榜樣的力量》開篇,師生一同回顧全民抗疫過程中的感人事蹟,從80多歲的抗疫英雄終南山,到爲工作減去長髮的白衣天使舍小家爲大家,用愛溫暖一座城,向廣大師生弘揚時代榜樣,厚植家國情懷。隨後,師生帶來主題朗誦,共同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疫情期間家校間在線上積極開展師生間的互動互助。面對疫情,全體師生堅守、突破、成長,更是在榜樣的引領下,收穫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十一中、十一中實驗學校、十一中附屬精忠街小學2500餘名師生共同迎來了開學典禮,以建校七十週年爲契機,學校邀請火箭專家、中國工程院龍樂豪院士錄製視頻,邀請知名校友竇春起先生親臨現場,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動人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自信、自強的進取之心。用短片《“疫”路成長》呈現全體十一中人在抗擊疫情、居家學習期間創新家校共育模式、改革教與學方式,師生同心,攻堅克難,努力拼搏的感人畫面。

一師附小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爲契機,鼓勵學生學習先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開學第一課中,邀請心理教師、新黨員教師、援鄂醫生、奧運冠軍宣講,幫助學生適應開學生活,激發愛國愛黨之情,弘揚抗疫精神,爲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

迎新第一課:樹立嶄新希望,融入校園新生活

新生入學教育是秋季開學的必修課。爲了緩解同學們初入校園的不適,幫助他們儘快融入集體,不少學校推陳出新,用獨有的方式迎接新同學。體育館路小學的“智慧形象”聰聰、慧慧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在開學典禮上和孩子們一起接受學校贈送的“防疫禮包”、向校醫提問、學習防疫常識,和孩子們一起參與互動。各班班主任老師爲自己班的學生準備了一份見面禮——由班主任親自設計、體現班級理念、彰顯班級氣質的班級吉祥物。印有班級吉祥物的貼紙粘貼在每一名新生的衣服上,也張貼在各班的教室裡,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吉祥貼融入新班級,找到新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孩子們的集體意識

在定安裡小學的入學禮上,一年級新生、教師、家長代表,五六年級學生代表分別在“希望樹”上寫下自己願望和志向,對於新生的寄語,以及新學期的目標,共同譜寫“希望樹”上的故事。

回民實驗小學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年齡特點,爲一年級新生開展《我愛校園》《我愛集體》《我愛夥伴》《我是健康小衛士》《我是健身小達人》《我是自律小榜樣》等和美系列課程,做好好習慣養成教育、防疫教育和安全教育。面向新生家長開展培訓,指導學生、家長做好入學前生活作息調整、心理調適等準備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節儉第一課:愛惜每一粒米,共做節約好少年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爲作出重要指示:“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開學典禮上,許多學校也呼籲學生加入“光盤行動”中,向浪費說“不”。分司廳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充分發揮多年來深度開展家校合作的功能與優勢,新學年伊始,就將常年開設的“家長講堂”作爲開學第一課,邀請五年級6班張敬迎同學的媽媽走進課堂,爲師生們帶來一節特殊的“勤儉”課程。張敬迎媽媽以《儉以養德:讓“節約”的種子在你我心中發芽》爲主題,講述了作爲愛心志願者,她曾見到西南山區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學習環境。她用一張張照片將山區孩子的日常生活拉近到眼前,用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引導同學們要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愛惜糧食,愛惜物品,將勤儉節約、懂感恩、知珍惜的道理浸入每個人的心中。最後,還向全體師生髮出倡議,邀請同學們加入他們的愛心支援書信站,行動起來,寫下對山區孩子的祝福,讓他們能夠被愛包圍。

一碗飯裡有多少米?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等於多少碗飯?多年來,史家教育集團就圍繞着小小“一粒米”蘊藏的大力量,鼓勵孩子們將節約落實在行動中。新學期,學校依然將勤儉節約的教育貫穿在各學科的課程和活動中,一堂數學課對“一粒米”進行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進而引申出一餐一飯努力做到零米粒,淨盤惜糧的重要意義,通過勤儉節約爲祖國發展作出貢獻。博悟課程是史家衚衕小學的精品特色課程,新學期,老師再次從文物入手帶領着學生以現場上課的方式,向學生講述着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勤儉節約,從古人的智慧中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環保第一課:趣味變廢爲寶,垃圾分類我先行

垃圾分類與我們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培養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垃圾減量、低碳環保的行爲習慣,進而影響家庭,帶動社區,引領良好的社會氛圍。暑假期間,培新小學爲學生搭建了動手實踐和展示平臺,鼓勵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無盡創意,利用可回收垃圾進行巧手改造,變廢爲寶,讓其重新煥發活力。開學典禮上,三位學生代表進行了現場分享,展示了自己利用最常見的礦泉水瓶、衛生紙卷和廢舊紙箱等可回收垃圾,製作而成的多功能筆筒、工藝小燈籠和創意小風扇,無形中減少了垃圾的產生,爲綠色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結合垃圾分類和光盤行動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府學衚衕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少先隊大隊展示了假期中同學們設計的光盤行動海報、遊戲棋和垃圾重複利用的小視頻,向同學們發出了有關垃圾分類和光盤行動的新學期倡議,倡議同學們在新的學期踐行垃圾分類、立行節約,共同爲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新學期,天壇東里小學在學生中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問答活動,鼓勵大家分享垃圾分類小妙招,並通過宣傳畫、兒歌等多種形式,號召同學們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培養孩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和環境保護意識。

來源:東城區教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