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數據領跑 宋運輝不再是“愣頭青”

王凱飾演運輝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電視劇《大江大河2》上週末登陸東方衛視,每晚7:30兩集連播。該劇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領銜主演

《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時,恰逢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一波回憶殺引發觀衆的追看熱潮,並獲得了飛天獎、白玉蘭獎、金鷹獎認可。

第二部播出後同樣反響熱烈,豆瓣9.4分的“開分”成績,爲國產劇年度最佳。此外,該劇也在社交網絡攢足了話題:“宋運輝打工人”“王凱李光潔對手戲”“宋運輝好難”等話題紛紛登上微博熱搜榜,主話題“大江大河2”閱讀量突破4.8億,討論量達106.9萬。

A

製作:不變與變

《大江大河》第一部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爲代表的時代親歷者抓住機遇,在不同領域實現理想故事,展現了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及個體經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與變革。第二部將故事時代背景放到上世紀90年代前後,留學歸來的樑思申(楊採鈺飾)及一衆新角色先後出場,共同探索革新的篇章

第二部核心演員沒有變化,主演陣容依然是王凱、楊爍、董子健組成的“鐵三角”,第一部中周放、練練、馮暉趙達楊立新蘇小明組成的配角陣容也繼續出演。新加入的演員則有楊採鈺、霍青齊奎林棟甫、李光潔、孫藝洲張佳寧等。幕後團隊進行了微調:導演方面,第一部由孔笙黃偉執導,第二部中,黃偉繼續執導,曾執導《僞裝者》《琅琊榜》的李雪加入聯合導演陣容,孔笙擔任監製;編劇方面,第一部的編劇袁克平退出,第二部由唐堯執筆,同時加入了聯合編劇馬騁怡

《大江大河》第一部主要反映了農村經濟改革,第二部則加重城市戲份,製作依然保持高水準,從景別的精細調度、切換,到服化道的考究呈現,再到演員生活化的表演都抓住了觀衆的心。

B

人設:破局發展

雖然第二部才播了8集,但三位男主角的“破局式”發展,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開創期後,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劇情中迎來轉變。

宋運輝

在第一部中,宋運輝憑藉高考改變命運,大學畢業後到金州的國營化工刻苦鑽研技術,成爲技術骨幹。到了第二部,宋運輝告別金州,前往東海化工籌備組,參與新項目的設計與建設。宋運輝的“拓荒之路”面臨一系列難題:項目報批難、內部團結難、技術革新難……整部劇圍繞着宋運輝解決難題,實現國營經濟“除舊立新”的線索展開。

經過生活歷練,宋運輝的處事風格也發生了變化:第一部中,宋運輝一門心思拼事業、搞技術,但因不懂變通,也在工作上吃過虧。第二部中,宋運輝變了——面對專業問題,他不卑不亢、任勞任怨;面對專業以外的問題,他接受領導“要用一些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理想”的忠告,合理合規運用人際關係化解矛盾,處理問題越發遊刃有餘。

王凱的表演風格也隨着角色的發展而進行調整,從第一部的“愣頭青”“技術宅”,變成了第二部中拖家帶口仍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中年事業咖”,演技接地氣——工作場景中,他穩健、執拗、不苟言笑;生活場景中,他面對妻子和孩子,秒變暖心大叔。

雷東寶

第一部中,退伍軍人雷東寶轉業回鄉之後趕上了農村改革的浪潮,於是帶領村民辦磚廠、電線廠,實現全村富裕。在第二部中,雷東寶着手新事業,籌建電解銅廠。但工廠投產之後發生重大爆炸事故,無奈之下,雷東寶通過行賄方式,動用行政關係解決困局,此舉成了其日後隱患。

楊爍也精準展現了雷東寶敢作敢當的人物性格——事業上,他勇立潮頭、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生活上,他與飯店老闆娘韋春紅日久生情,共結連理。在《大江大河》中,楊爍蓄起鬍子,大口吃飯、喝酒,騎摩托在土地上飛馳……近年他被觀衆屢屢吐槽的“油膩”問題在《大江大河》中不復存在。

楊巡

第一部中,楊巡從賣饅頭、山貨開始發展個體事業,之後,楊巡經營揚子街電器市場,事業發展如火如荼。第二部中,楊巡繼續尋覓商機,他瞄準了東海的潛力謀求新發展,但挑戰隨之而來。

目前,楊巡的出場戲份不多,董子健保持了角色的“機靈勁”和吃苦精神。

鏈接

“打工人”宋運輝進階

在第二部播出的初始階段,宋運輝的遭遇讓不少正在經歷殘酷職場的觀衆感同身受,而“打工人”宋運輝攻克職場難題的方法,也讓不少觀衆大讚:“這纔是真正的職場劇!”

方法一:多方推進

爲了讓東海化工項目獲批,宋運輝動用了各種關係見到擁有審批決定權的路司長(李光潔飾),但路司長並沒有同意審批該項目。項目組其他同事紛紛放棄,準備打道回府,只有宋運輝未放棄。他利用新項目的技術優勢,通過其他部門成功推進項目。

方法二:話術巧妙

宋運輝讓老同事——金州化工廠的閔廠長幫忙將他引薦給路司長。閔廠長原本不想幫忙,在電話裡委婉推託,但宋運輝一句話就讓閔廠長主動幫忙:“項目批不下來,我可能就要想辦法回金州了。”言外之意:如果你不幫我,我就殺回來跟你搶飯碗

方法三:足夠專業

當宋運輝被“發配”到東海工地推進技術工作時,並沒有叫苦叫累,而是迅速上任,帶領自己在金州的嫡系團隊,去東海攻堅克難。在東海項目總負責人選擇犧牲新技術時,宋運輝決不妥協。對於專業的執着與自信,幫助他迅速聚攏人心。

(責編: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