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民生報》
不覺,民生報走了5年了。民生報,祖籍臺灣,生於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八日,卒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得年二十八歲,死於自殺,原因近年媒體圈風行腥羶色,向來以儒家溫良恭儉讓美德自律的民生報不願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只能效法先賢屈原以死明志。
教我怎能不傷心?身爲一位聯合報系的校園特約記者,生平第一篇刊登在校外媒體的新聞就是刊登在民生報上,今年暑假又在民生報藝文組實習,昨天聽到民生報吹息燈號,臺北的天空突然暗了暗,接着大雨傾盆直直落,想起民生報裡那些惠我良多的記者前輩們可能都將失去飯碗,脣亡齒寒,我無能爲力,只能以眼淚哀悼。
許多人對光怪陸離的謀殺或搶劫等社會新聞敬而遠之,更有一羣人對口水氾濫的政治新聞敬謝不敏,民生報就是這麼一份沒有社會新聞、沒有政治新聞的質報。民生報的影劇、體育、藝文、醫藥等版面水準勇冠各大報,比報過的人都會發現。在我進入民生報藝文組實習後,藝文組長林英喆、記者紀慧玲、賴素鈴、黑中亮、劉鬱青這些前輩領着我,闖蕩浩瀚的文藝之海,每次與他們對話,我就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庸俗無知,也都把他們當成追尋的目標。
還記得林英喆第一次把我叫到辦公室裡聊天,我幾乎緊張得語無倫次,英喆組長也很鼓勵我多投稿,讓我一度熄滅的文學火焰又能重燃。紀姊則是讓我知道了考據的重要,要對新聞裡的每一個字負責,用心的考據不可或缺。素鈴姊與我更是有革命情誼,我們曾經一起到新竹交通大學採訪安藤忠雄,素鈴姊不經意的與安藤忠雄斡旋,換來了一張張獨家的安騰忠雄笑臉照片,驚奇女人溫柔力量之神奇,可以讓一個不茍言笑的國際級建築大師笑開懷。黑大哥則是耐心的爲我解說兩廳院的構造與內部架構,也帶我到新舞臺看歌劇,多虧了他讓我能近距離看到曾道雄,也能坐在VIP席看《DonGiovanni》。鬱青姊溫文儒雅的談吐讓我瞭解到溫柔的必需,還大方的送我一套文學叢書。特別是素鈴姊與鬱青姊每次都會很細心的告訴我稿件還可以再更好的地方,讓我這個非新聞科系的學生新聞能愈寫愈順手,也分清楚了校園媒體與校外媒體裡寫作技巧的區別。
民生報藝文組實習期間,讓我得以近距離接觸許多國內外傑出的藝文人士與政商名流,諸如臺北市長馬英九、前外交部長錢復與其妻田玲玲女士、寶來集團董事長白文正、日本藝術家橋本典久、晶晶書庫負責人賴正哲、建築師阮慶嶽、當紅老生於魁智等等,也進出君悅飯店專訪日本漫畫家福山遼子與中村春菊,還有幸跟攝影大師張照堂、作家王文華同桌面對面共進下午茶。若非沾了民生報的光,以我一個平凡的二十歲少年郎,怎麼可能有機會可以跟這些事業卓然有成的人平起平坐、甚至還能有對話的機會?
另外民生報藝文組與影劇組是隔鄰,每次跑完新聞回到報社坐在辦公桌上打稿時,影劇組長王祖壽、記者朱立羣、林建良、麥若愚、劉育良、姜玉景等都在我身旁走來走去,我打稿途中必須用力剋制自己的孺慕之情,爲的是這些早已熟悉的名字,如今都一個個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叫我這個菜鳥記者怎能不誠惶誠恐?也因爲自己的不夠勇敢與拘謹,只敢遠遠的看着他們。
清楚記得與榮導邱文通的飯局上,我們聊到了報業的困境,只是沒想到民生報退場的這一天會是這麼樣的突如其來,遺憾的是我還沒有跟這些記者前輩們說聲再見,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再相逢?追悼那個充滿翩翩君子的民生報,哀痛一個時代的結束。
●作者王景新,新北市三重區,自由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