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力 | 張伯禮:中西醫可以互補,不可相互取代

17年前,非典爆發,他主動請纓,建紅區力挽狂瀾。

17年後,新冠施虐,他逆向而行,和武漢肝膽相照。

在由本站新聞毛鋪共同打造的高端文化類訪談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錄製現場,“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向知名主持人楊瀾講述了把“膽留在武漢”的緣由。

當時正是新冠疫情爆發伊始,武漢醫療緊張,張伯禮院士建議方艙醫院必須馬上運轉,但在辛勞工作的背後,身體卻傳來了劇痛。

“必須馬上手術!”前線外科專家給出明確判斷,張伯禮院士10點決定手術治療,11點就躺在了手術臺上,這讓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捏了把汗,特別是在疫區特殊時期的一場手術。

很多人勸他撤回天津,他說“這次第一時間就讓你(中醫)參戰了,並且給了你一個方艙,給了陣地,那麼好的機會怎麼能丟,怎麼能捨棄,我沒有一絲一毫要回去的想法,絕對沒有,因爲手術最快,手術完了以後立刻恢復工作。”

這纔有了中醫在江夏中醫方艙醫院的一次“大練兵”。

在這裡,既有統一方案,又根據患者的病症採取個性療法,所有患者除統一服用中藥湯劑外,還因人施治調製中藥顆粒劑,再輔以保健操八段錦和心理疏導。最終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外界評論,張伯禮院士挺起了中醫藥人的脊樑,在抗疫戰場上書寫了文化自信的絢麗篇章。

他堅稱,這是中西醫之間“和”的勝利!別人問他爲什麼?

他說,中西醫的目標都是看病救人,“我們的根是一樣的,我需要有西醫的診斷和搶救來給大夫和病人信心,也需要因地適宜的中醫治療方案。”

在節目中,張伯禮院士非常篤定地說,西醫和中醫優勢可以互補,但不可以互相取代。

而在下集節目中,他還將就中西醫結合和中醫治療機制等大家關心的問題,與楊瀾展開深入講述。

以下是《中國和力》與張伯禮院士訪談的上集部分摘選:

一、我們這些人上前線就是職責所在

楊瀾:人民英雄是一個至高的榮譽,您也當之無愧。但在和平年代被授予英雄稱號,您是怎樣理解的?

張伯禮:給我人民英雄稱號,盛名難副,我們從小知道,英雄是高大上的,像董存瑞黃繼光他們是英雄,像我們這些人,都是職責所在,疫情來了,醫務人員就應該上前線。

給我們這個榮譽更多的是黨和政府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褒獎,實際是給廣大醫務人民的,所以我想我們應該把這份榮譽珍藏起來,不要認爲是一種炫耀,應該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看病,更好的教書,特別是努力做好今秋冬第二波疫情防控工作,這是最根本的東西

我覺得全中國人民都是英雄,特別是武漢人民,湖北人民,這次他們做出了非常大的犧牲。

楊瀾:現在您回頭再看,剛剛進入疫區的時候,對於後邊疫情的發展,包括中醫藥所起到的作用,您有哪些是當初沒有想到的?

張伯禮:一個是規模之大,患病人數之多,因爲開始到武漢的時候,只知道有600多個患者,我覺得病人不多,但實際是當時檢測能力上不去,有很多人已經發病了,而沒有確診,這個情況當時沒有想到。第二個,武漢當時在1月份,醫院擠爆了,這個沒有想到。第三,當時醫療物資短缺,短缺的程度沒有想到。

楊瀾:在接到召集令的時候,心中有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或者害怕?

張伯禮:害怕、恐懼應該說都沒有,爲什麼?因爲有了2003年的經驗。但心裡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因爲這個和當年的非典畢竟不是一個傳染病,這病到底怎麼傳染,臨牀表現是什麼,疾病的轉歸是什麼,對人的傷害是什麼,這些都是未知的。第二,特別是對我來說,我在天津有隊伍,我一個人到武漢是光桿司令,這兩個加在一起,忐忑不安。

楊瀾:每次看到您收拾行裝,前往疫區,前方有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不知道家裡人是什麼樣的心情?

張伯禮:我和老伴也是將近半個世紀了,都比較瞭解,她知道我是必須去,不會猶豫,幫我收拾東西。

楊瀾:當時跟家裡人,您有些什麼交待嗎?

張伯禮:沒有,我很有信心,我說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爲我自己以前進過紅區,對傳染病也有一定的防控經驗。第二個,我覺得我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會大意,所以我沒有做更多安排,一個是保持電話聯繫,第二個,你們在家裡要注意,能不出去儘量不出去。

楊瀾:武漢清零的那一天,正好是您72歲生日,這個生日過的與以往有什麼不一樣?

張伯禮:從來沒想在那兒過生日,到那兒連提也沒提,我以爲學生也不知道,後來他們不知道在哪兒搞了蛋糕,這時候報告武漢清零,我說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楊瀾:這次疫情可能在您的身上也做下了一個記號,您把“膽”留在武漢了,當時爲什麼一定要做這個手術?

張伯禮:這個結石已經將近15年了,有小結石,我們倆平安相處,它不理我,我不理它,沒有任何問題,這次在武漢,一個是武漢的氣候比較冷,飲食不規律,再一個工作比較緊張,作息時間亂了,生活不規律導致的。

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快,怎麼快怎麼來,照完了CT以後,說石頭卡在那兒,出不來進不去,膽囊要破了,趕緊手術,十點定下來做手術,十一點半就進去做了。國家局的領導希望我轉回天津去,更安全點。

楊瀾:您爲什麼沒回?

張伯禮:不可能,我到了天津以後,凡是接觸我的人都得隔離,第二個,關鍵是我根本不打算回,因爲方艙是我主張建的,剛收病人我就跑了,我真不放心。我覺得這場戰鬥,實際是給中醫一個機會,第一時間就讓你參戰了,並且給了你一個方艙,給了陣地,那麼好的機會怎麼能丟,怎麼能捨棄,所以我絕對沒有一絲一毫要回去的想法,絕對沒有。

2、 方艙醫院的勝利,是中西醫結合的勝利

楊瀾:中醫方艙醫院,當時給病人進行診治,都包括什麼樣的內容,當時像抗生素這些西藥都沒有用嗎?

張伯禮:都沒有用,但這些藥都有,當時我提出來中醫包方艙的,就想完全使用中醫藥,後來我也提到,即使在方艙完全使用中醫藥治也是中西結合的勝利。

他們說爲什麼,我說診斷是西醫的,我這個方艙裡放着CT、呼吸機,西醫的搶救設備都有,西藥也都有,沒有這些東西,大夫治起來也沒有底氣,而病人沒有看到這些東西,他也恐慌。

我們不拘泥於我非得是純中醫藥,把西醫都排除了,我不認爲這是對的,該用就用,關鍵時候還要用它。如果中藥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挺好,那我就不用。

楊瀾:其實中醫和西醫也是符合我們說的“和而不同”,大家有不同的體系,不同的理論,不同的方案去治療,但是在什麼地方他們是和的?

張伯禮:中國有兩套醫學,西醫和中醫,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優勢可以互補,不可以互相取代。你在重症搶救的時候,呼吸支持、循環支持靠的都是西藥、西醫。有些人對這個有看法,說西醫不就是吸點輸點液,我說吸點氧輸點液就把命保住了,不吸氧不輸液人都沒了,給誰吃中藥?這就是非常好的中西結合,和就和在這兒了。

我覺得中醫治病的原理跟西醫不一樣,其實根是一樣的,都是解決人體健康的問題,怎麼把人體調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實際很多疾病根本不是靠外邊人治,還是自己來治,只是你去幫他一下,中藥也好,西藥也好。

楊瀾: 中醫經常說的是一人一方,每一個人的身體條件,包括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樣,每個人抓一副藥,分量都是不同的,這次您用的是中藥漫灌的方式,這個理念怎麼說得通?

張伯禮:非常好的問題,很多人都在問這塊,我們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就是一人一個治療的法則,一人一個方子來治療,這個是中醫的優勢,也是中醫的特點。

但是對有共性疾病的時候,我們就用中成藥。這次疫病跟這些情況都不一樣,同一個病因,症狀相類似,有幾萬人得病,這種情況下只能採取一個通治法,我們在第一天晚上和中央指導組開會的時候就提出中藥漫灌。

3、 今秋冬完全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

楊瀾:面對突發的疫情,如何進行病人撫慰,是不是吃藥也有一種撫慰作用?

張伯禮:有人老是問,中藥是不是心理作用,我說中藥是治療的作用,也有撫慰的作用,中藥確實有效,很多病人吃藥一兩天以後,確實退燒了,也確實止渴了,憋氣不重了,他自己有信心了,看到希望了。

瀾:疫情來臨的時候,醫生就是戰士,就是要往前衝,您從醫有多少次上前線?

張伯禮:最早的是在60年代,當時有霍亂,小範圍流行,特別在天津,在濱海新區的塘沽。

而真正讓我一生難忘的是2003年的非典,當時我是天津的副總指揮,是中醫的總指揮,中醫的人進了紅區,不允許用中醫藥,直到5月8日以後,中醫界強烈呼籲,中央才批准中醫可以參加戰鬥,並且可以使用中醫藥,然後纔有了中醫藥大面積的介入。我在天津組建了兩個中醫的紅區,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取得了一定經驗,減少了激素的用量,使病情穩定不反彈,同時病人改善症狀也比較好,取得了這個經驗,也爲這次新冠防治奠定了基礎。

楊瀾:人們都在預測,說秋天冬天的時候疫情還會來,您爲這個做了什麼樣的部署?

張伯禮:今秋冬大概率出現第二波,流感和新冠交疊發病,狼狽爲奸,完全有可能。

這種情況下,一個是堅守過去我們總結的好經驗,少聚集,保持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這些東西一定要堅持,不要因爲它簡單,但簡單是有效的,一個口罩就可以預防被感染的機會,所以一定要堅持。第二個,不要熬夜。第三,不要胡吃海塞,把身體調到最佳狀態。

我還做了幾件事,武漢是海鮮市場,北京是新發地,又是海鮮,大連又是海鮮,我給海關提出建議,加大對高發病地區的高疫區來的海鮮,冷鏈運輸貨物外包裝上的檢測的力度,希望他們把檢測關口前移,檢完只要發現有陽性,掉頭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兩次連續從一個地區出現檢測陽性的就融斷,非常高興海關採納了這個建議,已經融斷了兩個地方進口的海鮮。

全國人民繼續努力,再接再勵,能夠把今秋冬過去,我想疫情基本就勝利在望了。

《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是本站新聞與毛鋪共同打造高端泛文化類訪談節目,由知名主持人楊瀾主持,對話文化、財經、科技、健康、教育等領域12位行業翹楚,一起探尋中國和文化思想。

本站傳媒隸屬於本站集團,旗下涵蓋行業領先的新聞門戶業務以及移動資訊平臺業務,集中運營本站門戶、本站新聞客戶端、本站公開課等核心內容產品,是“內容消費升級的引領者”。

本次節目聯合出品方毛鋪,正是“和而不同”的代表,蘊含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毛鋪酒融濃、清、醬三香原酒,含多種活性成分,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漿;在文化方面,毛鋪酒兼容幷蓄、品味獨具,蘊含着包容向上、守正創新的文化價值。

和而不同,匠心毛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