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嫌假期太少?專家:不能只靠法定假日拉動假日經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至,很多人開始計劃假日出遊。
談及假日,關於我國法定假期是多是少,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老闆類型的人自然會覺得假期太多,工人爲他賺錢的時間太少;打工者會認爲假日太少,休息時間完全不夠。如今,大量跑偏了的狼性、感恩、奮鬥的“企業文化”,無不將鼓勵變成命令,讓大家多工作、少休息。所以,諸如“大小周”“上六休一”“996”“007”等成爲打工人的常態,而且是每日8小時外、週末以及法定節假日的加班沒有加班費。
國家之所以調休,將有一些原本很少的假期拆過來補過去,其目的中包含着促進旅遊和消費的想法。例如2021年“五一”爲了湊長假,操作下來實際只放了一天假,對此網友們的態度褒貶不一。筆者認爲,國家調休目的是好的,基層執行則不會那麼順利。筆者所知道的許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放假方法中,無論法定假期長短都得加班。
假日經濟大打折扣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購買將會從生活的必需品如“衣食住行”的物質生活,轉向“吃喝玩樂”的“物質+精神”生活。可問題在於一天超過16個小時的工作,連續多日無休的勞動者,又會有多少時間和精力能在電商或實體店之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假期越少,假日經濟越是不可行,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是,每年到底配多少假期才合理?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高增長,是無數勞動人民拼搏出來的。在現階段國內、國外多種不確定因素的挑戰下,保持高質量、穩健的經濟增長是一項重要任務,越多的人努力工作意味着越多的價值能被創造出來,在沒有取得全面現代化之前,假期大概率不會增加。
爲什麼不能增加更多的法定節假日?節假日不是很利於旅遊業發展嗎?以金融體系爲例,法定節假日期間,我國證券、期貨市場也將休市,許多金融活動都將暫停。在全球諸多市場工作日期間正常運行,中國因節假日的休市多少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目前法定節假日的數量,使得負面影響可控。若是增加的節假日過多,負面影響將不斷增多。比如,2020年春節期間的法定節假日一度延長,A股增長休市時間也集聚了相當多的風險。
有人會提議法定節假日期間,只要非週六日就正常啓動證券市場,那是否能消除影響?試想,如果交易所假日期間正常工作,那麼券商就要法定節假日正常上班,上市公司也要上班,銀行也要上班、機構也要上班、股民也要盯盤……繼而法定節假日成爲了全民上班日,假期也就失去了意義。
每逢假期,朋友圈中刷屏的通常不是風景如畫,一般多以人潮洶涌——景點承載能力吃緊、交通工具運力緊張、高速公路多處擁堵,相關收費地方賺得盆滿鉢溢,遊客的體驗大打折扣。好不容易盼到三天到七天的假期,本想着過上一番愜意生活,最終卻在擁堵中體驗不佳。
從保護我國文化傳統角度,筆者支持清明、端午、中秋節放假一天,更支持春節假期、國慶假期的放假政策。但從假日經濟以及居民消費體驗來看,太多的、固定的法定節假日,不一定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例如買票買不到、預約不到門票或者酒店等。不難發現,法定節假日時間集中導致的人滿爲患,或將令假日經濟大打折扣。
如果假日可以錯峰,想必擁堵情況可以大幅好轉。一方面,節假日時期的擁堵將會減少,各方面的經營壓力能得到緩解;另一方面,選擇淡季出行的遊客數量將增多,將有助於平衡運力空閒較多、景區遊客數量少等經濟不旺的問題。筆者認爲,加大強制性的年假要求,既不需要增加節假日數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作用,類似於“套期保值”。
當前我國年假制度以工作年滿一年後五天起步,十年後增加至十天,二十年後增加至十五天,這種年假的現實情況是“不夠用”和“不讓用”。筆者建議,年假制度一是要增加天數,如工作後一年以七天起步,每工作一年增加一天,最多不超過45天爲宜;二是要強制休年假,除涉及安全的特殊崗位外,員工每年必須休完全部年假,當年未能休完的年假可在次年春節期間全部休完,未能休完的假期以三倍工資計算,讓員工假期可以落在實處。
年假數量的增多,可以使假日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延伸到日常,我國旅遊業將進一步發展。同時,錯峰假日不會過於影響到國家正常的工作秩序,市場也能夠繼續開放、證券可以繼續交易、商貿可以繼續流通,人們的奮進也不會改變。
當然,年假數量的增多需要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否則企業也無力承擔員工太多的假期,若是企業員工都休假怎麼辦?其實不難解決,多招聘員工,大家輪着休年假。實際上,我國勞動者所羨慕的發達國家的一年一百多天的帶薪假期,亦與他們的先人當初所付出的勞動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