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分級基金告別市場進入“讀秒”階段

(原標題存量分級基金告別市場進入“讀秒階段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誕生於2007年、最高管理規模曾達到5000億元的分級基金,歷經13年的發展歷程,將自明年起集體告別市場。12月2日,存量分級基金密集發佈分級份額終止運作並將終止上市公告,此類產品最後交易日爲今年12月31日,並於2021年1月起終止上市。

告別市場時間定了

12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的分級基金中,易方達國企改革指數分級、鵬華國鋼鐵行業指數分級、長盛中證申萬一帶一路主題指數分級等產品,紛紛發佈分級份額終止運作的實施方案。根據公告,上述產品的最後交易日定爲2020年12月31日,摘牌日爲2021年1月4日,終止上市日爲2021年1月5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於近期密集發佈公告信誠中證智能家居指數分級、招商中證銀行指數分級、申萬菱信深證成指分級等存量分級產品已向深交所申請於2021年1月4日終止上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經審查,深交所決定上述基金自2021年1月4日起終止上市交易,上述產品的最後交易日同樣爲2020年12月31日。

早在2018年4月27日,“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就要求,“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並要求存量分級基金應當在2020年底前取消分級運作,完成規範和整改。

“資管新規後,市場對分級基金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了心理預期。這類產品的退出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利益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上海一位基金分析師稱,由於分級基金設計複雜,風險收益特徵不穩定,產品運作機制淨值上漲時槓桿效應減弱,下跌時分級B槓桿倍數增加,在極端市場中就會導致“慢漲快跌”,產品的缺陷在市場牛熊轉換時較爲突出。分級基金這一特點,不僅容易導致非專業投資者承擔較大的虧損風險,也不符合公募基金穩定資本市場、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發展初衷。

分級B平均溢價率收斂

資管新規後,由於市場各方對分級基金2020年底整改大限已有明確預期,在分級基金存續最後一個月,分級基金數量、規模和持有人都大幅縮減,大量分級產品B類份額溢價率已明顯收斂,甚至出現部分折價的現象。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上市分級基金數量從“資管新規”發佈時的134只降至71只,場內規模從561億份降至296億份,產品數量和存續規模皆萎縮近五成。場內投資者人數從111萬下降至今年半年報的77.7萬,減少逾三成。

從分級基金B類份額的折溢價數據看,截至12月2日,存量的71只分級B產品平均溢價率2.74%,比三季度末回落了5.26個百分點。其中,36只分級產品B份額出現折價,佔比過半;31只產品B份額溢價率低於20%,佔比43.66%。目前,B份額溢價率高於20%的產品只有3只。

“在上市基金即將到期或終止上市時,一般場內的價格將逐漸接近基金淨值,場內投資者就不會因爲存在折溢價導致交易風險,投資者可以以接近淨值的價格退出,對產品今後的平穩轉型等運作,都有積極意義。”上述上海基金分析師稱。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也提醒,今年12月份,存量的多家基金公司的分級基金密集退出市場,有的即將轉型爲LOF基金,有的可能選擇清盤,有的取消分級運作機制。在一個月內密集退出市場時,各家基金公司最應該注意的是做好對持有人的風險提示,尤其是部分B類份額仍然存在高溢價風險,應該持續提醒投資者理性參與。

從分級基金髮展歷程看,我國首隻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基金,於2007年7月正式誕生,這也是封基市場停擺5年後推出的首隻創新型封閉式基金。不過,由於初生的分級基金運作機制複雜,投資者相對陌生,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股市暴跌,管理規模到2013年還不足500億元。分級基金的大發展還是在2014年~2015年牛市階段,當時分級B創造了遠超股票型基金投資收益,一舉成爲市場明星,該類基金的總規模快速越過1000億、2000億,並在2015年中報中躍升至4577億元,考慮到當年6月下旬股市暴跌,在當年股市高點分級基金規模可能超過5000億元。

然而,2015年下半年股市暴跌,分級基金頻繁觸發下折,B類份額在下跌時的放大效應導致部分持有人虧損慘重。證監會於當年7月份就暫停了該類產品的註冊,並對存量產品開展規範和整改工作。

2016年11月,滬、深交易所發佈《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提高該類產品投資門檻,要求投資者簽署風險揭示書等,同時,監管層還引導行業採取暫停場內大額申購、場外轉場內託管、份額拆分等,多舉措引導基金公司有序壓降分級基金場內規模,這類產品管理規模也呈現出逐年下臺階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