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凱警告“新冷戰”發起者:會有算賬的一天
海外網8月20日電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8月20日消息,8月13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應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會長艾倫邀請,同20餘名學者及有關人士就中美關係舉行視頻交流。崔大使發表主旨講話,講話全文摘錄如下:
日前,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將軍不幸逝世,中方對此表示沉痛哀悼。多年來,以斯考克羅夫特將軍爲代表的有膽識、睿智的政治家引領中美關係走過風風雨雨。在世界大變局中,他們給予人們靈感和力量。他們樹立的榜樣將鼓舞我們不懈努力,確保中美關係繼續行進在正確軌道上。
當前,中美關係正在朝錯誤方向發展,有人將其形容爲“自由落體”。兩國關係一直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如今令人警惕的是,有人企圖否定兩國幾代人通過數十年艱苦卓絕努力取得的成就,蓄意將雙方推向對抗和衝突。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遭受重挫的情況下,各國尤其是大國亟需開展合作,上述局面則對合作構成嚴重干擾。中美關係惡化還重創全球經濟信心,給兩國和世界人民都帶來嚴重後果。
美國一些人熱衷搞大國競爭和戰略對抗。回顧本世紀以來發生的“9·11”恐怖襲擊、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這三大危機無疑都是戰略性的,但已非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威脅,無一能靠傳統的大國競爭工具箱解決。世界已經變了。大國之間固然會有分歧甚至競爭,但這不是對抗的理由。今天,推動大國合作的力量遠遠大於推動分裂的力量。搞污名化不會令任何人偉大,搞“意識形態十字軍東征”不能解決當今世界任何問題,註定遭到失敗。
也許有人認爲,搞對抗有助於遏制中國發展,甚至更迭中國政權,這是癡心妄想。歷史反覆證明,外部壓力只會使中國人民更加團結、中國社會更加凝聚、中國經濟更具韌性。一些人如此沉迷於“冷戰”一詞,或許是認爲他們曾贏得冷戰,但不應忘記世界爲40多年冷戰付出的代價。即便冷戰期間也發生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兩場熱戰,使美國及相關國家付出慘痛代價。我們不應讓歷史重演。如果中美關係的負面趨勢繼續發展,中國可能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但“新冷戰”的發起者也必須仔細掂量自己將付出的代價,以及給世界帶來的災禍。“鍾爲誰鳴”,將來會有算賬的一天。
當前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在於:在中國與現有國際秩序深度融合的情況下,美國能否容納中國,與一個歷史、文化和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從中美開啓關係正常化進程直至建交開始,雙方已作出選擇,即兩國必須和平共處、共同演進、管控分歧、擴大合作,發展全面、穩定和建設性的關係。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否定歷史,導致兩國關係沿着危險的道路滑下去。
中國始終是國際體系的積極參與者、支持者和貢獻者。同時,中國作爲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大國,融入國際體系不可避免爲之帶來一些變化,國際體系也要相應作出調整。這如同化學反應一樣,完全自然、合理。但中國無意對現有國際體系進行“革命”或自己創建全新體系,而是希望在融入、適應的同時積極推動根據形勢變化進行相應改革。美國是否願與中國等各國共同努力,確保國際秩序和全球體系符合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國需要,攜手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還是任由局面失控,沉迷於大國競爭的零和遊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必須作出根本性的選擇。
“後疫情世界”建設爲中美合作提供了難得良機。那將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技術進步等因素導致國際經濟結構和供應鏈深刻調整,經濟指導思想也將發生變化,對公共衛生等社會問題、如何應對傳染病蔓延的關注上升。新形勢下,國際社會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並對全球治理體系進行改革,特別是在公共衛生等社會領域。面對重要任務和嚴峻挑戰,中美應作出正確選擇,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礎上,不僅爲構建“後疫情世界”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發揮積極作用,而且發展更穩定、更具前瞻性和更強有力的中美關係。
中方一如既往致力於與美方一道,克服困難、面向未來,構建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係。近期,中方已就此發出一系列清晰信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長文,從縱觀歷史的角度闡述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等多次發表講話和接受採訪,重申中方堅定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我們期待得到美方積極迴應。
也許有人認爲中方在等待今年11月美國大選結果。我願聲明,中方沒有等待,更不願在等待中浪費時間。預測或影響美國內政走向遠非中方所能,中方既無意願、也無興趣捲入其中。大約半個世紀前尼克松總統訪華時,曾引用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今天,我們仍願只爭朝夕,隨時隨地與美國現政府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希望美方一些人儘快擺脫恐懼和偏執,因爲這正使他們失去常識,甚至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
中美兩國社會各界應高度警惕任何試圖將中美關係推向對抗衝突的險惡圖謀,堅決防止“麥卡錫主義”回潮,積極擴大交往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儘快迴歸正軌。
崔天凱警告“新冷戰”發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