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憂鬱症的藥」會不會變笨、上癮? 醫師一次解答

▲憂鬱症藥物會修復因爲壓力情緒導致受損的神經。(圖/記者黃克翔攝/示意圖)文/李政洋許多人會感受到孤獨、悲傷、焦慮、情緒低落的假日憂鬱(Holiday blues),憂鬱症患者也可能因過節壓力導致病情發作。不論是因爲目前工作環境、經濟的壓力,讓你無法感覺到過節時的喜悅心情。或是過往對於過節不愉快的記憶,例如親友的逝去,讓節日反而觸景傷情。如果您在假日期間感到憂鬱,什麼情況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呢?1. 工作/學業表現上如果你上班/上課時發現,最近工作/唸書不能專心老闆師長的吩咐記不住,導致工作效率成績下滑。2. 休閒生活你是否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從事本來有興趣的休閒活動。例如很久沒有去運動,或是很久沒有好好喝個下午茶看場電影。或者就算去看了本來喜歡的戲劇,但卻沒有感受到愉快、放鬆的感覺。3. 社交/家庭生活不想參加親朋好友的邀約,甚至連電話都不接,只想待在房間裡,很少跟家人互動。以下是就醫前,大家常會擔心的幾個情況: 一、憂鬱症藥物,會讓我變笨嗎?不會。憂鬱症本身就會影響工作記憶診友常會注意到,工作內容很難記的起來,處理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就忘記。以及一些高階認知功能變得遲鈍,像是熟悉的技能變的很陌生,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研究也發現,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失智症風險增加。而憂鬱症藥物會增加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增加與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相關,像是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失智症,會修復因爲壓力、情緒導致受損的腦神經,反而會讓變遲鈍的腦袋回覆正常運作的功能。二、吃藥會不會有抗藥性?會。在去年國際知名期刊JAMA Psychiatry所發表關於老年憂鬱症的文章提到:若是憂鬱症的病程時間比較長,治療的反應可能較差。所以常有人問「我覺得心情好了,把藥先停下來,等心情不好的時候再吃,會不會藥就沒有效了(產生抗藥性)?」的確,現在國際上治療建議,若是憂鬱症病情已經緩解,再治療六個月,以減少復發。若提前中斷治療,則增加6.5倍的復發風險,且時間越長,可能治療反應會較差。三、會不會上癮?不會。就跟毒品使用會上癮、網路使用會成癮,大家也會擔心使用憂鬱症的藥物會不會上癮。在這裡請大家用兩個層面來自我評估,一個是生理上的依賴,藥會不會越吃越多,才能達到原本的效果;另一個則是心理上的依賴,在藥物快要吃完的時候,會很緊張沒有藥了怎麼辦,趕快去找醫生處方藥物。在門診中常見到,比較有機會產生生理以及心理上依賴的,反而是特定幾種的鎮靜安眠藥物,如Stilnox、FM2、Xanax。這些藥物在適當的時間使用,短期緩解症狀效果不錯,但是如果是因憂鬱症相關的失眠、焦慮,單以鎮靜安眠藥物控制,而沒有根本的治療,則可能發生有吃有效,一沒吃就睡不着、緊張的現象。而憂鬱症的藥物則是沒有成癮的現象。當您最近發現親人、好友最近工作不能專心,有時會情緒不穩定,越來越難約出來活動。可能就該考慮,說不定是被假日憂鬱,或是憂鬱症影響了。這時維持正常生活作息、規律飲食、睡眠、運動、服藥,提醒親友適度但是不過度關心,再搭配專業人員的協助 ,就可能及早回覆身心安適。本文作者李政洋(精神科專科醫師、老人精神科專科醫師、李政洋身心診所院長馬偕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臺灣EMDR協會理事、FB 粉絲團【李政洋身心診所】 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