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吞藥用貼的 一次搞懂醫藥貼片

其實大家熟悉的痠痛貼布只是藥物貼片的一種,現在心絞痛、失智症、癌症疼痛,都有貼片可用。(圖/陳德信

走進藥局藥妝店,常見陳列架上各式痠痛貼布,琳琅滿目。其實大家熟悉的痠痛貼布只是藥物貼片的一種,現在心絞痛、失智症、癌症疼痛,都有貼片可用。

貼片跟口服藥、針劑一樣,都是藥物劑型的一種。其中痠痛貼布、暈車貼片及戒菸貼片屬於醫師藥師指示藥品,可自行在藥局購買使用;治療心絞痛、阿茲海默症巴金氏症、癌症疼痛、帶狀皰疹神經痛等的藥物貼片屬於處方藥,醫師診斷後才能開立使用。

無論哪一種皮膚貼片,都須依照使用說明及醫囑,充分了解使用方式及副作用,才能達到療效又不傷身

痠痛貼布是一般民衆最常用及愛用的皮膚貼片,依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7年健保門診共開出超過7,100萬片痠痛貼布。以一片貼布長10公分計算,全部貼布攤平可繞臺灣約6圈,這還只是門診由醫師開立處方的用量,不包括民衆自行到藥局購買的貼布數量。

恩主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文志表示,門診時要求開痠痛貼布的病患的確不少,其中又以年長者居多,主要是年紀大了常有肩頸痠痛、膝關節疼痛的問題。健保規定口服、貼布及擦的藥膏只能3選1,不過有的病患選擇口服藥後,願意再加碼自費拿貼布回家。

痠痛貼布使用不當也會有副作用。(圖片來源:Pixabay)

王文志說,痠痛貼布主要成分爲非類固醇消炎藥,依藥物成分可分3種:①消炎作用較強、②止痛作用較強、③加入局部麻醉藥,有更強的止痛效果。門診時會依病患症狀開立適用的貼布,使用前要確認自己是否會過敏,可先剪小片試貼看看。另外,貼布不能貼在有傷口或是皮膚有病竈的部位,貼在皮膚上不要超過8小時、1天以2片爲限,以免造成肝腎負擔。

臺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提醒,痠痛貼布使用不當也會有副作用。一次貼很多片,跟一次口服很多顆相同藥物是同樣的意思,一樣會全身吸收、藥物過量、造成腎臟負擔。有民衆覺得「貼愈久愈有效」,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爲貼布內的藥物會在一定時間內釋放完畢,繼續貼只會刺激皮膚。安全起見,應避免大面積及長時間使用。

開業藥師洪增陽也說,很多人肩膀痛或背痛時會將痠痛貼布「貼好貼滿」,但藥物成分經皮膚吸收一樣要小心劑量,尤其痠痛貼布及藥膏,多半含有水楊酸類成分以提高消炎止痛效果,國外曾有17歲的田徑運動員疑長期大量使用痠痛藥膏,體內無法代謝,導致水楊酸中毒死亡,因此使用痠痛貼片也要小心。

痠痛貼布及暈車貼片可「隨買隨貼」十分方便,但屬於處方藥的貼片就不是病患想用就可以用,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箋,而且還有一個轉換過程。

王平宇表示,考量藥物劑量吸收的個體差異性,使用貼片前醫師會先以一般劑型藥品(口服或針劑)調整好劑量、確認療效及有無不良反應,再轉換成貼片使用。否則劑量輕了達不到效果,重了可能造成副作用。

目前臨牀上使用的皮膚貼片有治療心絞痛貼片、阿茲海默症貼片、巴金森氏症貼片、癌症止痛貼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貼片等。王平宇表示,把藥做成貼片不容易,對藥品來說,皮膚是一個保護層藥效如何穿透保護層進入體內被吸收,需要時間研發跟設計,還要考量包括藥物是水溶性還是脂溶性、如何設計出可穿透皮膚的藥品結構、每小時釋放多少單位藥量、如何控制釋放速度等,並不是每種藥都能開發成貼片使用。

皮膚貼片與口服藥的療效有差異嗎?王平宇表示,單純討論藥品吸收程度,當然口服比貼片好,但貼片可以經由計算與設計,達到跟口服一樣的吸收量。比如劑量相同時,患者口服可以吸收90%,使用貼片只能吸收10%,此時可以透過增加貼片的藥物含量,達到跟口服藥一樣的吸收量。因此,同一個藥做成貼片跟口服藥時,就算成分及劑量不同,療效也相同,不會因爲是貼片療效就比較差。

另外要注意的是,處方貼片的貼法與一般痠痛貼布不同。痠痛貼布是哪裡痛貼哪裡,針對使用部位局部釋放藥品;處方貼布是貼在適當部位,經皮膚吸收藥效可到達全身。「適當部位」通常是指平整、清潔、乾燥、無毛髮、無傷口的健康皮膚。

不同貼片的位置略有不同,例如心絞痛貼片貼在離心臟近的前胸上臂上腹爲佳,避免貼在手肘或膝頭以下;癌症止痛貼片貼於健康且無放射線照射過的平整皮膚表面,如前胸、後背或上手臂;阿茲海默症貼在上背、下背、上臂、胸部皆可;巴金森氏症貼片從肩膀、上臂、腹部,到臀部、大腿,都可貼附。但發炎、受傷、過敏、紅腫、起疹子的皮膚部位,是不能使用貼片的。

處方貼片使用時間也比痠痛貼布長。像阿茲海默症貼片及巴金森氏症貼片每片可貼24小時,對年長患者來說,比口服藥方便多了,但一定要記得換藥的時間;癌症止痛貼片可貼3天;心絞痛貼片比較特別,爲維持藥效及避免藥物敏感性降低,通常每天1片、貼附10~12小時就取下,隔天同時間再貼新貼片。

貼布使用上的注意事項。(康健雜誌)

由於貼在皮膚上的時間長,洪增陽提醒,貼附的部位必須每次輪換,避免刺激皮膚。貼布不會因碰水脫落,所以游泳及洗澡不受影響,但要注意,洗澡只能淋浴不能泡澡,因爲泡澡會加速血液循環,增加皮膚吸收藥物的速度。同理,也要避免泡溫泉三溫暖,以及使用電毯或靠近電暖器

民衆常會將痠痛貼片剪成小片使用,處方藥貼片也可以裁剪嗎?

「只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貼片可裁剪,」王平宇指出,其他病症的治療貼片都不宜裁剪,因爲藥效是以貼片面積計算,剪成小片會影響劑量。有的貼片因設計特殊,剪裁會造成藥品外漏。像心絞痛貼片是以薄薄儲存槽儲存藥液,使用時藥液從薄膜中滲透出來讓皮膚吸收,裁剪會讓藥液外流。

癌症止痛貼片也是如此,裁剪會破壞特殊設計,造成藥品外漏,尤其癌症止痛貼片成分爲鴉片類,屬於二級管制藥品,外漏可能讓照顧者觸摸到藥物造成嚴重副作用,務必謹慎。且因成分是管制藥品,病人使用癌症止痛貼片必須詳細填寫紀錄表,撕下後對摺放回包裝內,下次回醫院領貼片時,先將紀錄表交給醫師蓋章,再連同用過的貼片一併送回藥局。其他貼片用畢則可對摺自行妥善丟棄。

①儲存於室內涼爽處,遠離高溫及溼氣。

②不應貼於發紅、受刺激或割傷的皮膚。

③貼的部位不可塗上護膚品,以免貼不住或阻礙藥物吸收。

④不重複貼附相同部位,以免對皮膚產生刺激性。

⑤處理貼片前後,都需洗淨雙手。

⑥痠痛貼布及暈車貼片,應選擇不會因穿着而摩擦導致貼片掉落的部位。

⑦使用藥品前須詳閱說明書,若有疑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