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大藥廠的產品,可能不是“正牌”!揭秘貼牌藥生意

出品|眼健爲實

作者|陳真真

1、你買到的很多印有知名藥企品牌logo的產品,其實是貼牌的。

2、貼牌產品可以迅速達到規模經濟效益,且利潤又很高,以仁和藥業爲例,OEM貼牌產品爲其貢獻了約50%的營收。但貼牌產品質量層次不齊,品質難以保證。

3、貼牌並不違法,也並不是說貼牌的產品就一定不好,但企業如何做好監管,保證產品質量、防止亂象,這一點似乎更重要。

說到仁和、修正、葵花,大家可能並不陌生,腦海裡總會冒出幾句熟悉的廣告詞。無論是仁和當年“洗洗更健康”,還是葵花葯業的“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亦或者修正藥業那句“良心藥,修正第一”,這些深入人心的廣告詞,讓仁和、修正、葵花成爲國民心目中的放心醫藥品牌。

然而近些年,有些消費者發現,我們身邊印有仁和、修正、葵花logo的產品越來越多,從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到洗面奶、護膚品,再到溼紙巾、花露水,它們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席捲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當這些產品印上知名藥企的“黃金招牌”時,哪怕價格高一點,也能讓部分人出於信任花錢購買。然而,你可能有所不知,這些產品並非來自知名藥企,而是貼牌的,生產方完全是其他公司。比如,一款名爲“仁和菊粉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產品,其生產企業爲安徽省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修正的一款名爲“修正牌鈣鐵鋅咀嚼片”其生產企業爲山東聖海保健品有限公司,葵花葯業的一款“膚癢顆粒”,其生產企業爲蘭州和盛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就連在疫情期間,可能很多人都會吃到的仁和布洛芬,也是來自福建太平洋製藥有限公司。

爲什麼這些老牌藥企要做貼牌生意?貼牌產品會帶來哪些亂象?貼牌藥還能放心購買麼?

1、老牌藥企,靠四處貼牌支撐起業務半邊天

貼牌和我們理解的“代工”有所不同。

代工指的是,品牌方負責產品的研發,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和設計,而工廠只負責生產這個環節。比如蘋果手機在全球有多個代工廠,但代工廠是按照蘋果公司的要求進行產品生產。

貼牌則是,製造方負責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後期維護的全流程,品牌方只需要進行一定的監管,並掛上自己的品牌銷售即可。在這種模式下,可以認爲貼牌產品是品牌認的“乾兒子”,而不是自己的“親兒子”。

貼牌模式在我國服裝製造行業非常盛行。比如我們熟知的南極人,就將貼牌模式做到了天際,從內衣、服裝、箱包、鞋品,到小家電……貼牌範圍之廣,一度讓大家感慨,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

那麼,爲何這種貼牌模式會蔓延到老牌藥企呢?

以仁和藥業爲例,據其2022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61億元。公司產品分爲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從收入來看,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基本各佔一半。事實上,自2015年起,OEM貼牌產品就能爲仁和藥業貢獻40%以上的營收。

由此我們可以窺探一二,貼牌可以迅速達到規模經濟效益,且利潤又很高。比如在叮噹快藥上,一款同爲福建太平洋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布洛芬緩釋膠囊,仁和賣到24元(0.3g*22粒),而太平集團僅賣12元(0.3g*20粒)。貼上仁和的標後,身價瞬間漲了一倍。

在醫療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款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少則5年,多則20年,平均10年。如果走新藥研發路線,不僅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還要花費幾千萬建立自己的生產線,而將研發、生產環節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營銷,便可以輕鬆獲取利潤。辛辛苦苦搞實業,還不如貼牌來得快,這也是爲何越來越多有品牌知名度、溢價能力強的藥企走上了貼牌之路。

2、貼牌產品亂象叢生!藥企真能做好品控麼?

雖然貼牌是一條致富的捷徑之路,但由於品控難,質量良莠不齊,一旦出了問題,品牌力也會受到折損。近年來,在社交平臺上,對貼牌藥企的質疑聲越來越大,相關產品的投訴也越來愈多,品牌面臨的“信任危機”也在日益凸顯。

據《紅週刊》調查報道,仁和、修正等藥企的貼牌產品,或涉嫌存在一證多套、虛假宣傳、添加違禁成分等亂象。

比如,一款美白祛斑霜,生產廠家爲廣州市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批准文號均爲國妝特字G20152200,卻對應了藥都仁和韓熙美白祛斑霜、南京同仁堂韓熙美白祛斑霜、雲南本草韓熙美白祛斑霜三款產品。按照規定,一個批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但在貼牌的過程中,一些廠家仍然會冒險操作。

在仁和匠心的某款生髮、育發產品中,商家將其宣傳成“100%生新發、醫用育發才能真育發、藥監局認證”等字樣,而實際上,國家食藥監局並未組織對相關產品所稱功效進行審覈。

在修正藥業的多款貼牌產品中,職業打假人王海旗下公司檢測出含有隱瞞添加的防腐劑或藥物成分。

雖然貼牌並不違法,也並不是說貼牌的產品就一定不好,但企業如何做好監管,保證產品質量、防止亂象,這一點似乎更重要。

仁和藥業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公司非常重視對於OEM貼牌產品的管理工作,所有合作伙伴及貼牌產品都符合國家規定,同時,仁和公司對於OEM貼牌產品的各個環節,都有嚴密的內控體系,對於OEM貼牌產品的合作廠家都派有駐廠質檢人員,負責貼牌產品的現場質量管理及監督。不過,一家負責生產仁和匠心姜約防脫生髮液的廠家——廣州雨曉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僅在2022年一年內就因生產不符合規範被處罰兩次,而此前該廠家也因涉嫌虛假宣傳被罰款。對於一家這樣多次被處罰的企業,是如何被仁和藥業選中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藥企無法做好品質保證,那貼牌生意無異於飲鴆止渴。

3、藥品是否適合貼牌?

目前,大多數藥企的貼牌產品主要爲大健康品類,如保健品、藥妝、美妝、生活類產品等,但部分藥企仍然涉足“貼牌藥”。

雖然OEM藥品和其他產品是一樣的,每一批次都需要送到當地藥監局檢驗,只要質檢合格,產品的質量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問題是,由於不需要進行品牌培育,生產企業更多的是扮演僱傭角色,沒有生產優質產品的動力,甚至有的企業可能會降低生產加工成本,只要達到藥品標準的最低質量即可,不會進行100%投入。

此外,由於藥企有強大的影響力及營銷宣傳能力,部分“貼牌藥”也會利用品牌的影響力進行誇大宣傳,那麼一旦藥品質量出現問題,造成的相關影響,生產方和品牌方都是難辭其咎的。

食品藥品安全關係到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權,對食品藥品的質量監督再嚴格也不爲過。近些年,有業內人士建議,應當嚴肅“正牌藥”與“貼牌藥”界限,控制“貼牌藥”在醫療機構內流通經營數量,藥事管理不能邊緣“商標貼牌藥”。

而作爲老牌藥企,更應當做好社會責任,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謂的“快錢”。

【參考文獻】

1、上海人家喻戶曉!知名老牌藥企年入41億,居然一半是貼牌產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949232843911169&wfr=spider&for=pc

2、老牌藥企學網紅品牌,這類貼牌產品你買過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421569724218140&wfr=spider&for=pc

3、仁和藥業長高、生男“神器”牽出OEM亂象 四年僅一款仿製藥獲批一致性評http://www.cjckcn.com/mj/10021.html

4、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檢查通告(2022年第2期)

https://www.gz.gov.cn/zwgk/zdly/spypaq/zlxx/hzpzlxx/content/post_8482842.html

5、四處貼牌的仁和藥業,同根生出叮噹快藥

https://www.huxiu.com/article/74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