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號「快」跑 西安榮景再現

西安發車的長安跨境班列,打通陜西一帶中亞地區的貿易通道。(陳柏廷攝)

新歐班列開通後,隨後開通的各條中歐鐵路,陜西西安永遠都是必經的中繼站,拒當過路財神的西安,在渝新歐基礎上,於2013年開通往返西安與中亞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以前走的是駱駝,現在跑的是火車

運輸時間縮短逾3成

凌晨12點整,「西安國際港務區」內集裝箱運作區裡,熱鬧得像個傳統市場,起重機進進出出、作業人員忙着清點集裝箱裝運「長安號」。

長安號主要目的地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等5國44城市,西安國際港務區紀工委書記李翔指出。

中外運空運發展公司西北分公司總經理宋新梅說,從西安運送貨物到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需要35-38天,有了長安號以後,運輸時間縮短至20天左右。

打造中國第一內陸

李翔強調,西安國際港務區扮演着西安執行一帶一路戰略中樞,其以打造中國首個「內陸港」爲目標導向;去年底正式獲得「身分證」,取得國家代碼「61900100」及國際代碼「CNXAG」後,西安港正式到位。

相比重慶還有長江,西安則是完全內陸城市,所有集裝箱必須經由天津上海港出海,沿海路抵達歐洲等目的地。

李翔說,原來走海運一個集裝箱出發,經天津或上海,然後沿海路到荷蘭鹿特丹,這個時間比起長安號走陸路上時間多了10多天;有了長安後,運輸成本則是下降幾千美元,大概是過往海路成本節省2、30%。

貨源不再「有去無回」

長安號最大問題,是中國有源源不絕的東西運出去,卻苦無等量貨物運回,「有去無回」導致每月只有4-5班,逢週六開行。陝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楊德春透露,正向中央申報設立糧食進口口岸,獲批後中亞便宜的大豆小麥可運抵西安,再轉銷至西南、西北、華中等地。不但可解決當前長安號無回程貨源的問題,還能緩解糧食生產壓力

兩千多年前,商隊西出長安,一路駝鈴陣陣,走出了萬國通商的繁榮盛景;兩千年後的今天,長安號搭載着中國夢,重新走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