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增加病毒表面抗原篩檢 量身治肝炎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19日公佈最新慢性B型肝炎治療指引,強調除了檢測B肝病毒量,也要定量檢測病毒表面抗原,讓醫師病人量身訂製最佳的肝炎治療計劃

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會長臺大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所長高嘉宏指出,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檢測,代表患者免疫系統對抗B肝病毒的反應,幫助醫師評估某些藥物是否有效,更快掌握及因應病情變化,進而降低病情惡化的機率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指出,過去他的研究顯示,當病患血中的B肝病毒DNA濃度超過100萬單位,是病情好壞的分水嶺,現在進一步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量,可以更精細的評估疾病風險

中央研究院士廖運範補充說明,愈來愈多資料顯示,慢性B肝病患的表面抗原量與控制B肝病毒感染間接相關,表面抗原量愈低,疾病控制愈好,病患接受藥物治療前,由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諮詢,定量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與DNA檢測互補並用,可提供B肝患者個人化療程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B型肝炎表面抗原可在體液分泌液內被發現,但只有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顯示具感染性。當有e抗原或病毒DNA存在時,表示體內病毒濃度高具有高傳染力,經由受污染注射器、周產期感染及性行爲皆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輸入未經檢驗之血液及其製劑亦有可能感染。

東南亞國家遠東地區新生兒周產期感染是重要傳染途徑,尤其是經由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兩項檢驗皆陽性母親生產前後傳染給新生兒。另外,家庭接觸感染共用刮鬍刀牙刷亦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

B型肝炎發病通常是隱伏的,伴隨着厭食,隱約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有時會有關節痛出疹,通常隨後會發生黃疸。可能沒有發燒或只是輕微發燒。疾病的嚴重度可從僅能靠血清檢驗才能測出之無症狀感染,到會引發致命情況的猛爆性肝炎幼兒感染個案將可能在成人時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原發性肝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