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小孩有陪讀需求2萬份食物包等待認獻

採訪協助/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文/關若 圖/關若、救助協會

征服年齡、征服體力、征服地位與工作、征服財富與階級。靠單車的輪轉,每踩一下,彷彿都可代表一個急難家庭的轉危爲安。

碧潭串連老、中、青、壯、幼的記憶,爲救助急難家庭募款而「壯騎」全臺1,400公里的45位熱血勇士,2011年12月24日在美麗的碧潭吊橋畔、鼓舞人心的「1919愛走動」送行聲,揮別2,200位臺北從凱達格蘭大道陪騎到碧潭的善心車友,扛起單車,猶如扛起重擔,神情毅然、神態自若、神清氣爽,循階梯走上吊橋,牽着單車,踏上征途。而他(她)們的征途,安危之間,特別需要上帝祝福

輪轉的臺語是流利的意思。當天晚上是聖誕夜、平安夜,筆者祈禱臺灣將來有更多的愛心輪轉,涓滴成河、聚沙成塔,像從不枯竭的河流,把愛的力量,輸送到各地角落的急難家庭。

45位環臺勇士,年齡最高的,是66歲的張世良,今年是他第4次參加。最年輕的,是從上海專程回來的16歲女生李存愛。世界善良、人生存愛,預告與揭示了「單車環臺大串連」的善、愛與急難家庭的無窮希望。

陪讀志工 8年幫助上萬學子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說:「12月是愛心與禮物的季節。」

而愛心比美麗更動人。12月20日,以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走紅的林依晨,從象徵聖誕希望的大禮物盒現身,並代表臺灣歐德傢俱公司(Order)、優渥實木傢俱公司,致贈1,500份聖誕禮物給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轉送陪讀班的清寒孩童

也許是童心未泯,或許是被小朋友的歡樂氣氛所感染,林依晨特別顯得俏皮可愛,陪讀班小朋友跳舞時,林依晨很快趕上節奏,舞姿淘氣。她也完全配合攝影記者的要求擺POSE,當紅藝人做公益,事半功倍外,尤令人在最冷寒流即將來臨之際,備感溫暖。

陪讀班的孩童多半來自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的家庭,由救助協會資助各地教會,支付必要花費,並招募志工,當陪讀班孩童的老師與益友。陪讀班相當於安親班,所不同的,參加陪讀班完全免費。許多陪讀班甚至有專車,接送孩童上下課。8年來已幫助超過1萬名孩童,從學習瓶頸中,藉由讀書,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許多陪讀班的孩子,陸續考上很好的高中與大學。

有些偏鄉教會,需要幫助的孩童非常多,經費常不夠用,牧師師母、傳道甚至自掏腰包。《聖經》中喻示基督徒,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其實每月只要捐出少許,即可讓一位小朋友,快快樂樂參加陪讀班。

學習困境 10萬名孩子仍待援手

隱藏在臺灣的角落約有10萬名的低收入戶家庭子女,需要課後輔導。因父母忙於賺錢養家,沒有能力給予課業的指導,導致孩子的學習陷入困境,成績不佳,學習成就感低落,最終放棄學習。

夏忠堅說,陪讀班除課業輔導外,也強調品格教育及全人成長,老師與志工會作家庭訪視。

一位小朋友就是一粒希望的種子,在種子長成大樹的過程中,需要細心的呵護、灌溉與培育,如果孩子輸在起跑點,對孩子並不公平。夏忠堅呼籲企業像歐德傢俱一樣,多贊助陪讀班,許孩子一個滿懷期盼的未來。

林依晨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擄獲衆多少男少女的心,現場看她「本人比電視上漂亮」,從愉悅的神情看來,她比代言商業活動更開心,還不時會說:「小朋友,我一定會愛你!」

基督教救助協會結合企業發起的「聖誕鞋盒傳愛」過去三年來,帶給了弱勢家庭兒童許多驚喜的回憶, 2011年總計有19家企業員工參與,共募集了6,676份禮物,比2010年足足增加了一倍!這些禮物都在聖誕節前,分送至全臺167個陪讀班的孩子手中。

下鄉助人 你我都能照顧弱勢

企業本着取諸社會、回饋社會的襟懷,發動員工、上下游廠商、客戶等,募集聖誕禮物,不僅讓陪讀班的孩童真切感受到社會的關懷,激發上進的動力與正向的人格發展;參與「聖誕鞋盒傳愛」的企業,也因而提升企業形象,並蒙受上帝的滿滿祝福。

根據「環臺日志」,12月27日,環臺車隊來到梧棲敬拜教會休息,教會租用以前經營MTV的場地改裝成教會,一樓是聚會廳,二樓做陪讀班教室。

20年前大量原住民來到梧棲打工,而梧棲敬拜教會就是爲阿美族開拓的教會。後來各族原住民紛紛加入,當更多原住民選擇在梧棲落戶後,教會的發展方向就由原住民轉成對整個城市。目前教會有4成是平地人,6成是原住民,也發展了不少社區服務工作。

當陪讀班老師介紹陪讀工作時,她說:「陪讀班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與品格。」她用一段簡單的影片介紹一個陪讀班的孩子:「陪讀班孩子都不喜歡小茹化名),因爲她身上有臭味。小茹的媽媽被關在監獄,爸爸常打工不在家。通常家裡就只小茹一人,常好多天才洗一次澡。小茹沒有家裡鑰匙,只能從一人寬的小後巷中進後門。家裡就是一大間,既是客廳也是房間、廚房,連鍋子都放在牀上。小狗小白是她唯一的玩伴,每天跟她一起睡在牀上。陪讀班老師必須教小茹如何掃地、折被、整理衣服。但她學習能力不足,老師必須一對一陪着她、教她…。」

小茹的故事讓全隊隊員動容。林潔縈是一家美容生物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也是車隊中的美女。她說:「小茹的故事深深觸動我的心,我真的不知道在臺灣還有人生活得這麼苦。我養了6只小寵物狗,要花不少錢爲牠們買食物、洗澡、美容。我以爲生活就應該這樣,但今天才真正看到有人過着這麼貧窮的生活,還有人願遠離都市過樸素生活,來照顧這些鄉村弱勢的族羣。我想,我應該可以爲他們做一些什麼。」

食物銀行 呼籲各界慷慨解囊

爲救助東部與南部八八重建區裡經濟最弱勢的家庭,基督教救助協會於2011年初開始推出「1919食物銀行計劃」,並於復活節、端午節、父親節、中秋節、感恩節與聖誕節進行試送,每次各送出1,200包食物包,每包市價約1,200元。

2011年最後一次的發放特別選在聖誕節前,繼12月13日在臺東發放232份食物包後,14日在高屏重建區總共送出985包食物包。食物包裡裝有桂格奶粉、大燕麥片、白米、雞蛋麪、蔬菜油、特級醬油、洗衣粉、菜瓜布等民生用品。而爲了慶祝聖誕節,還特別送每戶一盒聖誕薑餅人,希望與弱勢家庭分享聖誕的喜樂與平安。

救助協會張謙方主任表示,「2012年起,1919食物銀行將從只在八八重建區發放6次,擴大到全臺,每月發放。單月發1,500多份至北區、花東區。雙月發1,800多份至桃竹苗區、中區及南區(含八八重建區)。每包食物包市價約1,500元。」

需要很大,但資源有限!1919食物銀行2012年預計發出2萬份食物包,總經費至少需要3,000萬元,因此救助協會呼籲各界支持「1919食物銀行」的工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資捐物資。讓「1919食物銀行」成爲一個發放「愛與恩慈」的銀行,使臺灣所有經濟弱勢的家庭都得到愛的關懷與救助。(「1919食物銀行」聯絡電話:(02)8660-9995,線上捐款:www.ccra.org.tw。)

《愛的故事1》不要怕 只要信

陳桃(化名)原本夜市擺攤賣醃漬水果,先生周信(化名)開電召計程車。兒子高三時出車禍,導致半身不遂,每月獲政府補助4千元。由於無暇全天候照顧兒子,陳桃聘了位印尼外傭代爲照顧。多年前曾中風的周信,2009年起失智日益嚴重,左眼視力也同時劇退,無法再開計程車。而2009年10月,夜市地主收回租地,陳桃突然失業。向市府申請大關懷救助金,也未獲通過。陳桃面對夫病、子殘、失業,每月還需支付房屋貸款、外傭和生活開支,卻全無收入,一籌莫展。

幸好市府透過里長通知高雄市福氣教會河堤社區照顧關懷站。站長蕭素秋一知道消息後,就立刻前往關心,並代向救助協會申請急難救助金,分4個月共資助陳桃兩萬元。陳桃說:「起初無法做生意,經濟又很緊,我都快得憂鬱症了!感謝教會伸出援手,讓我們全家大大鬆了口氣。」2011年2月,政府安排陳桃等攤販搬遷至博愛路夜市營業。而陳桃也順利賣掉房子,還掉了房貸,減輕了不少負擔。(資料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愛的故事2》接受與回饋 彼此相愛

家住新北市的容芬(化名),原本是金飾加工廠老闆娘,但因不景氣,工廠倒閉。更慘的是,婚姻也亮起紅燈,最後與先生離婚,5個孩子全歸她。容芬沒有一技之長,實在不知如何養活5個孩子?

幸好此時有新莊中平1919服務中心即時伸出援手,替她向救助協會申請了每月5,000元、連續4個月的急難救助金。又讓5個孩子到救助協會所贊助的「中平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做功課、吃晚餐。「孩子生病,都是由服務中心的牧師、師母帶去看病。學校發生什麼事,也都是由陪讀班的老師出面溝通,讓我可以安心地作清潔工作,賺錢養家。」容芬感激地說。現在容芬改賣飯糰,收入雖然不多,但有較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還每週一次到陪讀班爲孩子們煮晚餐。(資料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全文出處/創新發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