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人類“敵人”嗎?傳染病專家解讀“病毒迷思”

人類文明史中,病毒一直以敵人身份登場。如今,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人類對付病毒的辦法依舊寥寥可數。病毒這種結構簡單的生物,靠着不斷演化、變異,快速地適應着這個世界。未來,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完全戰勝病毒?在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

自人類誕生以來,無數次與不同病毒的交手,無數的科學家經過不斷的實驗記錄,揭示了病毒的多樣性。肆虐地球3000多年的天花差點歐洲消滅殆盡的黑死病、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的SARS、以及至今還沒完全戰勝的新冠病毒,這些都只是病毒界的滄海一粟。

盧洪洲在《未來圖鑑》中提到,目前人類瞭解到的病毒大約有6000多種,而自然界中,僅哺乳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就有32萬種,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對病毒的認知非常不充分。未來要如何與病毒在地球上共存,瞭解對手纔是關鍵

盧洪洲用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爲例,證明了病毒的特異性。在流感病人打噴嚏時,會有2億個病毒隨飛沫噴出,吸入了超過500個病毒,免疫系統將難以消滅它們;艾滋病病毒需要超過100個病毒個體,纔會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的崩潰。但是,埃博拉病毒只需要一個病毒個體進入人體,就會引發劇烈的出血熱。也就是說,在與病毒對抗時,人類需要單獨針對每一種病毒進行單項研究

在病毒的研究之路上,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預知不了未來地球上的病毒環境,因爲病毒的變異是無意識的;我們無法未雨綢繆,因爲還有許多未知的病毒在等待着我們。但是現在人類能做到在病毒變異後緊追不捨――它變異了,它出現了,就研究它。

節目最後暢想環節主持人問到:“如果您的面前有一個按鈕,能將這個星球上的病毒消滅乾淨,您會按嗎?”盧洪洲醫生拒絕了這個“按鈕”,作爲一個學者,他清楚病毒存在的必要性。在生物界中,許多生命體都與病毒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無法預知這個世界沒有病毒後的樣子。另一方面,盧洪洲醫生強調,病毒存在的普遍性讓這種生命體沒有被完全消滅的可能,對於未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與病毒和平共存。

據介紹,《未來圖鑑》由優酷人文與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總共5集,分別以五個不同角度去勾勒未來人類可能面對的情況。全片以科學爲底料鏡頭語言介質,旨在喚起人們對未來的思考,並通過構建未來場景來提醒人們把握當下,躊躇未來。

目前,我國科研技術日益發達,許多國內科學家已爲人類的未來奮鬥了大半生,而讓默默耕耘數十載的科學家能夠暢談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是《未來圖鑑》的目標

據瞭解,《未來圖鑑》的第二集將聚焦“氫”,這種宇宙中分佈最廣泛的物質,究竟能否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12月21日,中科院院士、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科技重點專項首席專家歐陽明先生將帶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