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兒童"早教"越來越早

(原標題:別讓“早教”越來越早)

不知從何時起,在線早教產品“觸達”的年齡段越來越低,從3—12歲,到2—8歲,再到1—3歲、0—3歲,學思維、學編程、學英語、學繪畫廣告隨處可見、產品林林總總,且多貼上人工智能、大數據標籤,令人眼花繚亂。

這讓人在感慨早教市場之繁華的同時,也難免心生擔憂。從“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是否真的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日趨低齡化的早教產品,更尊重教育規律,還是背離了教育本原

各類在線早教產品的宣傳口號,並不複雜。有的強調智力開發,如“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別錯過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敏感期”,有的則從消費心理入手,如“在家早教已成剛性需求”“讓自己的小孩成爲別人家的小孩”。但就是簡單的幾句話,往往能一下切中年輕父母內心——因未經歷過而擔心錯過,因擔心錯過而盲從

當然,從更深層次探究,年輕父母選擇在線“早早教”的產品,還有多重複雜成因。一方面,“80後”和“90後”父母,特別是年輕的“90後”父母,對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持開放的態度,對於數字屏和移動端也更樂於接受;另一方面,忙碌的工作節奏育兒知識的相對缺乏,也讓他們自主或不自主地將手機平板電腦作爲孩子的玩伴兒;此外,嚴峻的教育競爭壓力,也讓更多的年輕家長被裹挾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羣中。特別是近年來,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的在線教育行業不吝成本,通過大量投放廣告,影響着、驅動着尚未建構理性育兒觀消費觀的年輕父母加入在線早教產品消費者大軍

但過早通過在線教育軟件進行智力開發和知識教授,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有益嗎?科學研究表明,孩子身心發展有其成長規律,揠苗助長不僅會導致過猶不及,還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相關知識的興趣。更需重視的是,近年呈上升趨勢的低齡近視率,與過早使用手機或者平板不無關係。同時,有學者指出,過早與電子產品爲伴,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和性格養成,都會造成負面影響。3歲以內的孩子,要在父母的陪伴下,儘可能充分地接觸大自然、接觸小夥伴,觸摸、感知,建立一種基於真實接觸上的認知訓練,對於智力啓蒙和性格養成,才大有益處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2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