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貶值?或許該去阿根廷吃一頓好牛肉了

牛排粉色的橫切面誘人極了 本文圖均爲 薛政

那是某個星期天,我騎車穿過綠蔭密佈的北郊,結果被誘人的燒烤香味擊中心房。這樣說讓我爲自己的饞癆感到不好意思,但是在南美洲清冽的空氣裡,這種忽然瀰漫的食物香氣,不禁讓我想起幼年生活城市裡,每到華燈初上時,狹窄的小巷裡開始飄散的飯菜香。這無疑讓我記憶中的飢腸轆轆再度復活,好像忽然回到了那個急於回家開飯的年齡,只是現在,我在遙遠的南美,我的家正遠在地球的對面。

不過當我搜索時下流行的博客文章,看到在阿根廷旅遊故事上貼滿了“牛排”的標籤,就讓我覺得有點好笑。這不就像去了埃及然後說“哦,這兒還有一些金字塔”一樣嘛。食肉可以看做阿根廷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是所有旅客造訪布宜諾斯艾利斯必修課

自稱美食家的Alejandro Frango專門經營以城市文化爲主題的旅遊,他說:“牛肉是我們的生命。在中國,你說你的家是你的港灣。在阿根廷我們可以用帶烤肉庭院和星期天的燒烤大會來指代家庭的溫暖。”

街頭燒烤攤的架勢就像一場隆重的獻祭

不過,由於大部分本地人都居住在公寓裡,這深切的渴望恰恰是很難實現的。幸運的是,這兒有另一個替代選擇:就是街頭巷尾的牛排店。第一次看到阿根廷的烤肉方式時,我着實嚇了一跳,烤肉架就像一個巨大的祭壇,火紅的炭火把半條街都薰得煙霧瀰漫,而烤架上的牛排實在大得驚人,使這個場景看起來更像一場隆重的獻祭。雖然阿根廷牛排本來就以腰圍粗壯聞名,但第一次的相會依然讓我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的心靈又忐忑不安起來。bife de chorizo(大約相當於臀尖肉),重量可達兩磅,並且可能在你誠惶誠恐地吃到依然血淋淋的中間部分時,需要重新讓廚子去加熱。不過其實你永遠不需要爲廚子的手藝擔心,肉本身的質量絕佳,再粗心的廚子都糟蹋不了。

聽說最好的肉源大多被豪華餐廳壟斷,因此我決定破費一筆,去奢侈的拉卡瓦尼亞(La Cabana)餐廳過把癮。飯店的燒烤部門主廚Diego告訴我說:“我們的牛的生長環境始終輕鬆愜意,質量上乘,足可以生吃。在我吃牛排時,我想品嚐出動物本身的味道和它周圍的自然環境。”他這樣講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拉卡瓦尼亞的牛肉已經建立起追溯系統,在餐廳的電腦系統裡可以查詢出你的盤中餐來自哪個農場。我點的牛腰肉上菜時就帶着一個條碼。當我把掃碼器對着條碼掃描時,就看到了它的出生地資料及照片,包括它吃的草料和喝的沙濾水。雖然我看到照片上這頭年輕的安格斯閹牛時心裡泛起一絲負罪感,但不可否認,這個噱頭讓不少食客都挺滿意。誰說吃了雞蛋就不能認識那隻母雞呢?

La Cabana的後廚簡直是肉的天堂

在豪華餐廳,好牛源只是一切的開始,拉卡瓦尼亞餐廳的肉在運輸途中全部採用真空包裝。在烹調前5個小時打開包裝,然後用Diego總結出的“燒烤哲學”來烤制:必須使用足夠的火頭讓所有的蛋白質和風味封存在肉裡,只轉動牛排一次,永遠不要在火候不到的時候翻轉,新手常做的戳肉看熟度的做法是烤肉大忌。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對細節的關注,相當吸引當地的有錢人,再加上地處時髦地段,引來不少名人做他家常客

不過,隨着旅程的深入,我開始體會到食物並不是阿根廷烤肉店的全部。讓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小牛排館們如此出類拔萃的是溫厚的舒適感歸屬感。因此即便在不能豪擲千金的時候,街邊小店也照樣溫暖我的腸胃。這些小店就在不打眼的拐角處,但卻優雅迷人。舉止得體的餐廳領班侍應生有充足的耐心等待我這個不諳西文的外來客翻看厚厚的菜單,也能給我最合適的建議。在那裡常常有熱心的鄰桌向你問好,給你解釋難懂的菜名,而最後我總是在滿足、歡快和微微的醉意中慢慢踱回住處。

在輕車熟路之後,偶爾我也會去拓展我的牛排疆土。比如坐公車博卡區的老港口轉轉。那些搖搖欲墜的老牆壁上貼滿了拳擊手和足球運動員的舊照片。這些盡職的牛排店會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樂觀氣氛一直精神飽滿地保存到打烊的時刻。即使夥計們已經開始打掃地板,他們也不會反對你在威士忌堅果甜點、咖啡和白蘭地之間繼續猶豫不決。

布宜諾斯艾利斯色彩斑斕的街頭

不過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牛排館也開始變化,越來越多的時尚牛排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特別是在Palermo Viejo和Las Canitas等時髦地區。老式牛排館的田園牧歌情懷在新牛排館不再有跡可尋,它們需要和日益受歡迎的壽司等時尚餐品競爭。它們不如老式牛排館溫暖,即使如此,美味多汁的牛肉和不斷升級的葡萄酒單依然沒有辱沒阿根廷牛排的名聲。不過在我心中,我仍然希望能有機會吃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夢想中的牛排,在星期天的溫暖午後,在小小庭院的家庭聚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