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式教育: "快樂不是教育本質 兇狠就是大愛"

本站教育頻道編輯

因3歲時在雪地裸跑而“揚名”的何宜德暱稱“多多”)近日來到廣州,籤售他的自傳《我是“裸跑弟”》。1歲徒步暴走,2歲勇攀高峰,3歲雪地裸跑,4歲揚帆出海,5歲駕機翱翔,6歲出版自傳……5歲9個月24天時,多多在爸爸的要求下完成了10萬字的長篇自傳體漫畫圖書《我是“裸跑弟”》,成爲全世界最小自傳作者。

職務 南京知名企業總經理

我推崇拔苗助長,是受錢學森老先生的影響,錢老先生有一位助手,講了錢老師教學理念,他主張孩子4歲上學,主張拔苗助長,主張囫圇吞棗。孩子在小的時候,要多積累一些。要科學拔苗助手。比如袁隆平水稻,要是在古代完全不能想象,而袁隆平用了非常科學的種植方法,使水稻高產,因此拔苗是科學的,助長爲什麼不可取呢?

我提倡囫圇吞棗,小時候學到的知識其實是做了一種原始積累,慢慢地,隨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強,及對世界、社會的理解,慢慢感悟之後,就會慢慢理解。

我在開公司前,當過11年的初中老師,並擔任班主任,在教育方面我是有一定的經驗的。多多課外的課確實是多,有時候會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一天上12節課,大家都認爲孩子會瘋掉了,但實際上我們與其他家長的做法是有本質的區別。首先我們的課,與應試教育沒有任何關係,比如科學試驗,繪畫等,沒有考試,對孩子沒有任何壓力,這些課也是多多非常喜歡的。

另外,我們讓多多上課的目的不同,比如,現在孩子大多數學琴考級畫畫要考級。我們不要求多多考級,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智力、情商,拓展她的經驗、知識面。我們沒有任何功利性

當然不早。當孩子自己有選擇時,要等到18歲、20歲,那就太晚了。我想說的是,沒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沒有目標的家長。

比如朗朗、孫楊,在他們小時候,父母就已經開始培養他們了,如果沒有小時候的辛苦訓練與付出,怎麼會有現在的成就呢?如果等他們18歲自己決定了再學習、再努力,是不是已經晚了呢?他們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了。

有的,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在他小時候,我們也想過到底讓多多學什麼。最初,媽媽說要學鋼琴,我想男孩子學琴不太合適;後來又想學足球,我又覺得太危險;又想到學下棋,又覺得下棋沒有運動感。我當時想,我們一定要選一項運動壽命長危險性小、有國際規則的項目來練,後來選擇了高爾夫球。但高爾夫不能成爲他一生的理想啊,做到最後,肯定要轉行。比如楊立萍老師,她舞跳得好,但不能只靠跳舞謀生的,現在她舉辦大型演出,就要跟經濟打交道,所以我總結,任何人要有成就,最終都是要跟經濟打交道。對於多多的培養,不如直接切入經濟,我本身是做企業的,對於經濟有一定的理解。

父母如果不是企業家,把孩子往企業家方向培養,還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我瞭解商業規則,遊戲規則。我有這個優勢。

我現在就開始培養他一些企業的素質,成本、利潤、誠信等等;我每天給他講企業家的故事,比爾蓋茨李嘉誠;每天讀爸爸寫的書《創業密碼》。

在多多心裡,對我是又愛又怕,因爲我嚴格,所以會怕我;但是也喜歡爸爸,爸爸會帶給他新奇的東西,別的孩子想不到。

我們一起做別人想不到、不敢做、不願意去做的事情,非常有趣。

在多多的書中,是這樣描寫爸爸的:

“我的爸爸超級胖,長得不帥,頭最大,他喜歡穿亮色的衣服。他象豬八戒,豬八戒用丁耙打人,他也用丁耙打我,所以他象豬八戒。爸爸有時候凶死了,媽媽溫柔,爸爸象老虎。

爸爸很兇,但我不討厭爸爸。爸爸教我開飛機,我喜歡。”

所謂鷹式教育,就是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它趕下山崖,在幼鷹往谷底墜下的時候,拼命拍打翅膀,趁此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本領——飛翔。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也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斷崖式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發揮小孩潛能,讓他們不得不繼續前進,從而促使孩子們成長。

鷹式教育是根據我從小被鷹式教育、當11年老師的教學經驗以及17年經營企業的心得,運用到孩子身上

鷹式教育,包括兩個方面:

其一,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總體分成7商,即體商德商智商財商、情商、逆商膽商,以此來培養多多各種能力。

其二,頂層設計,目標導向,不要以上大學爲目標,而是以未來發展爲長遠目標,目前,多多的目標,是未來當企業家。

記者後記:對於何烈勝來說,多多就是自己“鷹”式教育理念的實驗品。他深信“不打不成器”的古老教子法則,且深信自己的實驗一定會成功。根據“鷹爸”的計劃,“裸跑弟”需要達到的目標已被調整爲:十歲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當企業家。這不免讓人擔憂。十歲上大學的例子在國內外確實有過,卻大多陷入適應困境。一些這樣的“年少英才”既無法與年紀比自己大得多的同學溝通,與無法與教育層次遠低於自己的同齡人溝通,因而只能被迫變成“孤家寡人”,這恰恰是經營企業或創業的大忌。同時,我也想說,“鷹式教育”別太急。

點擊這裡,查看專訪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