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美元市場的倉儲機器人都有哪些知名玩家?

本文作者:趙青暉

導語:今天新智造就爲大家盤點一下除了Kiva外,國外的那些知名的倉儲機器公司

雷鋒網(公衆號:雷鋒網)「新智造」按:據Tractica預測,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市場將達到224億美元,無疑這期間是快速增長的爆發期。相對於前端的物流機器人,留守倉庫的倉儲機器人發展更爲成熟。本文爲雷鋒網「新智造」推出的倉儲機器人專題的其中一篇報道,報道對象爲“國外的那些倉儲機器人玩家”。新智造作爲雷鋒網旗下欄目,關注智能時代的創新與創造,目標是找到值得創業和投資的機會。後續我們還將帶來行業玩家、資本、市場以及初創企業等更多關於倉儲機器人的報道,敬請期待。

對於電商來說,倉儲管理是整個電商運營體系中及其重要的一環,也是成本開始最高的環節之一。通常來說,在電商的倉庫中,需要對貨物進行分揀、位移、包裝等多個步驟,在早前,這些步驟基本上都由人工來完成,雖然很多倉庫中都有傳輸帶等設備來代替人類做一些移動貨物的工作,但是由於機器比較固定,靈活度較低,很多工作還是需要人類來完成。每至節假日或購物狂歡季,都是倉儲工作人員的噩夢,甚至很多電商的員工需要晝夜輪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種工作壓力是難以想象的。

這種情況不僅僅在電商中發生,物流行業的倉庫管理和分揀也是一樣。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的大手筆收購了Kiva System,並將其整編爲旗下機器人部門Amazon Robotics,隨後亞馬遜開始在其倉庫中大規模部署倉儲機器人,大大提升了倉儲運行的效率。也正是因爲Kiva的出現,正式打開了倉儲機器人領域的大門,讓人們瞭解了倉儲機器人的重要性。今天新智造就爲大家盤點一下除了Kiva外,國外的那些知名的倉儲機器人公司。

GreyOrange

GreyOrange成立於2011年,其創始人Samay Kohli創建公司伊始的目的是想做一些和教育培訓相關的機器人,後來,電商業和物流業迅猛發展發展,作爲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對倉儲自動化管理的需求也日漸旺盛,Samay Kohli也看到了這個商機,所以公司逐漸轉變爲一家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

目前,GreyOrange公司致力於工業機器人的製造,目前主要目標市場在於零售、物流及倉庫機器人領域的構建業務,可以說主要瞄準了電商公司。

GreyOrange主要推出了三款機器人自動化產品:高速動態的尺寸維度稱重系統Profiler、基於包裹分析和路徑的高速分揀機械系統Sorter,以及存儲和檢索機器人Butler。其可以收集要派發給用戶的包裹,系統還會計算庫存,按需補齊貨源。據悉,由GreyOrange提供的技術支持可以幫助企業完成每日300萬個包裹的分揀工作。

2016年8月,Samay Kohli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佈的第16屆TR35榜單,根據當時公佈的公司成績,GreyOrange已經佔領了印度92%的倉儲機器人市場,成爲印度倉儲機器人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同期,GreyOrange也拿到了老虎環球資本領投的、Blume Ventures跟投的3000萬美元B輪融資,開始了國際化的拓展。

Exotec

Exotec是一家法國機器人初創公司,創立於2015年,由前GE醫療軟件架構師Heitz和BA系統技術總監 Romain Moulin 聯合創立。其主要產品是一款小型的物流倉儲機器人系統Exotec Solutions,與一般公司宣稱的”代替人類“不同的是,Exotec機器人主打移動與協作

簡單來說,Exotec機器人在倉庫中工作的時候,主要的任務是將貨架上的貨物託下來,並運送到指定工作人員的位置。該機器人有智能集羣系統,操作員通過控制中心來爲機器人指派任務,通過人爲操作,讓人和機器的協作更加高效。據官方數據顯示,這款機器人能夠將倉庫中的工作人員的日平均行走量從15 km/天降至4 km/天,減少了很多在路途中浪費的人力勞動。

不過,作爲初創公司,Exotec的產品還在完善中,去年年底,該公司拿到了350萬美元的融資,當時該公司表示,希望能在2017年初推出其第一款名爲 Exo 的機器人產品。相信很快就會有這款產品的相關信息了。

Fetch Robotics

就在本週新智造將要撰寫倉儲機器人系列專題的時候,昨天在IEEE的官網上出現了一條消息,Fetch Robotics在美國ProMat大會上推出了兩款全新的大型物流載貨搬運機器人,新智造對此也進行了報道:

其中一款 Freight 500能夠搬運 500公斤的有效載荷,而且能夠處理“箱子”大小的貨物——可能也是物料搬運、供應鏈及物流解決方案領域裡的標準箱尺寸。另一款機器人 Freight 1500 則設計用於搬運托盤類的標準貨箱,尺寸也更大,能夠搬運 1500 公斤的有效載荷。

其實早在2015年,Fetch Robotics就推出了兩款小型的倉儲機器人,其中一款叫Fetch,該機器人有一個機械臂,可以利用機器視覺圖像處理和導航等技術,按照訂單內容,把商品從貨架上拿下來,並放入另一款機器人上。另一款機器人叫Freight,該機器人負責貨物的運輸。這兩款機器人均靠電力驅動,在停止工作時,機器人可以自動返回充電,整體來說智能程度還是很高的。

這兩款機器人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套裝使用,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該公司拿到了2300 萬美元的融資,而這次融資的領投者是日本著名巨頭 SoftBank (軟銀)。

這次Fetch Robotics又發佈大型的機器人,使其在倉儲領域的產品線又圓滿了一些。

Clearpath Robotics

提到大型物流載貨搬運機器人,就不得不提一下Clearpath Robotics。

Clearpath Robotics 創立於2009年,那個時候Kiva還沒有成名,不過,那時Clearpath Robotics也沒有在做倉儲機器人。

Clearpath Robotics最初是由四位滑鐵盧大學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的學生建立的,公司創立之初是爲美國陸軍雷區操作發明機器人,後來業務有擴展到煤礦、勘探、災害防治甚至教育等領域。從2010年拿到36萬美元的天使融資之後,這家公司就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隨着倉儲機器人的崛起,該公司也開始涉獵這一領域,研發了一款名爲Ontario的倉儲機器人。

與亞馬遜的Kiva機器人不同的是,Ontario機器人並不需要掃描地上的尋跡信息,而Ontario身上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自動在倉庫中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Clearpath Robotics算是Fetch Robotics的一個競爭對手,不過由於研發難度較大,目前該機器人還沒有正式量產使用。

Swisslog

Swisslog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自動化倉庫和配送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該公司最出名的莫過於其自身的倉儲管理系統Click&Pick,與Kiva等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貨架式存儲+移動機器人運輸的倉儲機器人系統不同的是,Click&Pick系統採用的是一種三維的立方體網格架系統,每個立方體內有一個標準尺寸的箱子裝着待處理的貨物,機器人會在網格中移動,處理這些箱子,如果裝着所需貨物的箱子埋在別的箱子下面,機器人會把上面的箱子拿起來堆在旁邊,拿到貨物後再放好。據Sisslog官方稱,Click&Pick一小時能處理一千張訂單,速度是人類作業的4-5倍。

不過這種方式需要對倉庫進行全新的架構,可能不太適合有些電商的倉庫需求。

總體來說,Swisslog在倉儲領域還是被十分看好的。而該公司也像Kiva一樣抱了巨頭的大腿。2014年,工業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的KUKA斥資3.35億美金收購了Swisslog,而去年,KUKA又被美的收購。今後,Swisslog的倉儲系統能夠給美的帶來什麼,還是值得關注的。

Locus Robotics

目前做倉儲機器人的產品邏輯大多數讓其搬運物品,解決貨物的位移問題,而Locus Robotics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

Locus Robotics是一家美國的倉儲機器人初創企業,他們研發的機器人主要的邏輯並不是在貨物位移的方面提高效率(當然,這方面也做了工作,所有機器人能做的基礎體力活,該機器人都能完成),該機器人旨在讓工作人員減少大量無意義步行、出錯率高等導致工作低效的行爲。簡單來說,客戶在網站下單之後,其訂單信息會直接傳輸到Locus Robotics機器人上,機器人就能夠自動的去倉庫的某一個位置進行貨物的接收工作,機器人可以跟隨人類也可以獨立運行,但是總體上還是需要人類的協作。

值得一提的是,Locus Robotics是美國第三方物流公司Quiet Logistics的子公司,而在昨天Kiva的文章中,新智造就提到過,Quiet Logistics是Kiva的第一個客戶。

Magazino

倉儲機器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取代人類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目前大部分倉儲機器人公司都致力於研發自動運輸貨物的機器人,而如何讓機器人具備智能挑選商品的能力是倉儲機器人領域最難攻克的部分。

德國公司Magazino去年宣佈,已經研發了一款名爲TORU的機器人,它不僅能運輸貨物,還能直接從貨架上分揀物品,這大大減少了人員在倉庫內的走動,並減輕了員工在分揀貨物上的工作負擔。

TORU可在普通貨架、箱子中運行,它一次性能抓住並移動多達8個鞋盒大小的箱子,並將它們遞送到指定位置或者根據需要進行替換。

在行動方面,TORU具備視覺導航功能,用兩個激光傳感器掃描高出地面15釐米左右的環境,創建二維地圖,這個地圖可以幫助它檢測周圍環境,從而推斷自己所處位置,從而精準的自動運行。

目前已經有幾個TORU機器人投入使用了,以後該公司還會對該機器人進行完善。

小結

以上就是國外比較知名的倉儲機器人玩家,從上面可以看出,這些公司多是在Kiva興起之後纔開始正式進軍該行業的,並且都在這個領域裡面進行差異化的摸索,不過,雖然很多機器人看上去比Kiva更高端,但是在量產和實際應用上,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顯現出即將超越Kiva的趨勢。

另外,上面幾家中,已經做出成績的,比如GreyOrange、Swisslog等等,不是拿到鉅額投資就是抱了巨頭的大腿,所以說,在這方面,資本還是決定其前進速度的。

在倉儲機器人領域,國外已經做的風生水起,那麼國內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新智造倉儲機器人專題的下一篇報道,將爲大家說說國內的玩家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