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卡通”簡史:歐美的創舉與日本的驕傲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老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對於有一定資歷的動漫觀衆而言,“卡通”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因爲最早的動畫片就是叫做卡通片的。隨着新譯名“動畫片”的流行,“卡通”這個詞開始淡出我們的視野,但她從未退出舞臺。因爲動漫周邊的發行,使得卡通圖案、卡通公仔這類詞語的興起,延續了“卡通”這個詞的生命。而“卡通渲染”遊戲的異軍突起,更是給了她新生。

那麼,究竟什麼是“卡通”呢?

歐美的創舉

“卡通”一詞,最早源於意大利語,是“厚紙”、“紙板”的意思。由於古代的歐洲畫家創作壁畫、彩色玻璃畫、刺繡地毯等大型作品時,爲防出錯難以修改,會先以一比一的比例,將草圖畫在一大張厚紙板上,所以後來將這類紙板草圖,稱之爲卡通。

1843年,《愚言妙語》雜誌發表了莊列遲(John Leech)的一幅畫《卡通》,譏諷當時因火災被毀的西敏宮(英國議會大廈)在新近復建不久就忙於展示歌功頌德的壁畫卡通(紙板草圖)。從此,“卡通”變爲“諷刺畫”的代名詞。

莊列遲(1817-1864)和他的《卡通》

但這只是“卡通”這個詞的起源,而並非卡通這種畫風的起源。而談及現代卡通風格,就不得不提18世紀的英國畫家,被譽爲“諷刺畫之父”的威廉·賀加斯

威廉·賀加斯(1697-1764)《自畫像》(1745年)

威廉·賀加斯在漫畫界最負盛名的作品,是1726年創作的敘事畫《放蕩一代記》。這份作品由8張帆布所組成,每張分述一段情節(圖畫下面有文字敘述),全部拼到一起後就成爲一個完整的故事。後來,在報紙雜誌興起後,這種敘事畫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的連環漫畫。

①繼承遺產,拋棄懷孕的女友;②各種教師、保鏢和僕人,衆星捧月

③妓寨的狂歡;④躲債,昔日被拋棄女友來相助

⑤爲錢另結新歡,再次拋棄帶着孩子的昔日女友;⑥賭到傾家蕩產

⑦鋃鐺入獄,昔日女友傷心欲絕;⑧在瘋人院度過殘生。

注:圖片題注是編者寫的梗概,不是原文

之後,敘事畫、稱作“卡通”的諷刺畫,又或者兩者都兼備的作品開始流行,畫風亦逐漸分化爲寫實和簡筆誇張兩大類。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爲“現代漫畫之父”的瑞士人羅多夫·提科(1799-1846)。由於父親是位畫家,所以羅多夫·提科自小就受到薰陶,並受到浪漫主義畫派的影響。在留學巴黎並返回瑞士日內瓦後,1823年,羅多夫·提科開了一所寄宿學校,秉承浪漫主義取材於生活,同時發揮創作精神的主張,他爲孩子們畫了一系列敘事畫。這些在1827年創作完成的畫,後來集結成冊,命名爲《薯頭薯腦》,於1837年在日內瓦出版。

羅多夫·提科創作於1827年的《薯頭薯腦》

①薯頭先生上吊,但沒有意識到繩太長,於是一直站着在等死。

②突然,他聽見心上人的聲音,於是衝出去,但是忘記了繩子,差點勒死。

③結果一用力,扯下了橫樑,於是拖着橫樑在路上橫衝直撞找心上人。

注:圖片題注是編者概譯,不是原文。

這本敘事畫冊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整本畫冊有着完整的情節,每頁則由一到四幅畫組成。如下圖,無論是簡約的畫風、每頁由若干分格組成的風格,或是圖文結合的形式,都可以看出羅多夫·提科的作品有明顯的現代四格漫畫痕跡(當然,還沒有對話泡等元素),真的是稱之爲分格漫畫也不爲過。1993年,美國出版的《走進漫畫:無形的藝術》,將此書譽爲史上第一本漫畫書

羅多夫·提科創作於1830年的《新歡舊愛》手稿

1842年,也就是《薯頭薯腦》在日內瓦出版五年後,該書被盜版到美國出版。美國人迅速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並開始創作自己的敘事畫。

由於當時的敘事畫一般都帶有幽默的元素,因此美國人將之稱爲“comic strips”,“comic”源自拉丁語“comicus”,表示與“cōmoedia(comedy,喜劇)相關”,直譯過來就是“多幅幽默的條狀圖畫”(儘管箇中有些並無幽默元素)。後來,又由此派生出“comics”(這種類型的畫)和“comic book”(全部都是這種畫的書)。1891年,日本人將“comics”譯爲“漫畫”——“comic book”即“漫畫書”(包括漫畫雜誌),“comic strips”即“連環漫畫”(故事漫畫,尤指報紙雜誌連載的那種)。

至此,“卡通”和“漫畫”都可以用於指代單幅的諷刺畫(常帶有幽默元素)外,或指多格多幅的敘事畫(不論有沒有幽默元素),但“卡通”一般指前者,而“漫畫”則一般指後者。

1894年,華特·麥杜戈和芬德遜在約瑟夫·普列扎的《紐約世界日報發表了首部彩色連環漫畫《一隻好心遭雷劈的狗》。從此,漫畫開始進入彩色創作階段。

約瑟夫·普列扎(左),《黃衣崽子》(中),理查德·費爾頓·奧特考特(右)

1895年,《紐約世界》日報爲理查德·費爾頓·奧特考特開設了一份名爲《賀根巷》的彩色增刊,講的是貧民窟的故事。《賀根巷》的角色米奇·杜根,就是後來引發美國新聞界輿論戰,黃色新聞起源的《黃衣崽子》主角(注:原文標題kid帶有貶義,所以不譯成“孩子”)。從此,報紙和雜誌所連載的連環漫畫及在連載後整輯出版的漫畫書,使繪畫這一藝術正式作爲日常的娛樂消遣走入千家萬戶。由於連環漫畫與小說一樣具備故事性,所以美國人又將漫畫稱爲“圖畫小說”(視覺文學)。

1929年,比利時《二十世紀週報》的青少年增刊《小小二十世紀》連載了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這一時期的漫畫開始成型,現代漫畫中的分格、對話泡等元素都已開始使用。同年,美國《國王特刊》日報連載了埃治·斯格的《大力水手》。同時,小佐治的笛路出版社發行了一本名爲《滑稽》的漫畫週刊。美國漫畫家於這一時期的畫風,已與現代的畫風日漸契合。

1930年美國漫畫,可以看到明顯的現代迪士尼動畫片風格。

解剖學的研究,使得寫實派的歐美畫家對人體結構有了深刻的理解,畫起人物得心應手。到了20世紀初,以《四大自由》蜚聲國際的美國畫家諾曼·洛克威爾又另闢蹊徑進行錦上添花——用攝影輔助繪畫。他的作品主要分爲生活情趣、似水流年、歷史印記、節日慶典、衆生百態及社會縮影這六大類。其中,又以社會縮影影響最大,流傳最廣。他的作品主題明朗,形象生動,情節有趣,容易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會心一笑。他兒子對他的評價是,“一個有靈魂的畫家父親”。

諾曼·洛克威爾(1894-1978)(左),和作於1948年的《八卦》(右)

《男孩的一天》(左),《女孩的一天》(右),諾曼·洛克威爾作於1952年

最早的動畫源自於翻頁動畫,或是一面畫籠一面畫鳥,然後快速抽線使其轉動從而使鳥困入籠中的小戲法。

時間回到1877年,法國人查爾斯-艾米路·雷諾發明了光影鏡,並於1892公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光影鏡是一部類似於走馬燈的設備,受限於轉盤大小,可以播放的內容非常有限。

查爾斯-艾米路•雷諾(左),光影鏡(右)

1914年,現代動畫片之父珍那斯·麥奇將動畫片帶到了美國,這一年,他所創作的《恐龍嘉蒂》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賽璐珞片創作的動畫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角色的動畫片(關於賽璐珞詳參下文)。但這時的動畫片還是默劇,沒有聲音。直到12年後,美國的墨硯工作室才推出全世界第一部有聲動畫片《我的老家肯德基》。此時,迪士尼終於意識到動畫片這塊大蛋糕,於是在1928年,也在動畫界打出了自己的招牌,米老鼠。1932年的《花與木》,1934年的《三隻小豬》,1937年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標誌着彩色動畫片的興起,標誌着動畫片工業化,並一舉奠定了迪士尼在動畫界的大哥地位。

珍那斯·麥奇(左),肯德基(中),華特·迪士尼(右)

八十年代後期,繼在獲得了紙板草圖、諷刺畫、連環漫畫之後,卡通一詞又有了第四個含義——動畫。

至此,美國的現代卡通風格基本奠定,並形成了動畫片產業鏈。而遠在大洋彼岸的島國日本,則對這種新興的娛樂方式進行了另一番演繹。

日本的驕傲

用“漫畫”這個詞去表達繪畫,最早見於日本浮世繪畫師“山東京傳”在寬政十年(1798年)發行的繪本《四時交加》的序文。文化十一年(1814年),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亦稱自己的畫集爲《北齋漫畫》。但這些畫,並不是指現代意義的漫畫,而是指漫筆畫、戲畫。

葛飾北齋影響深遠的《神奈川衝浪裡圖》

受前人影響,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4月27日,畫家今泉一瓢在《時事新報》將西方的“caricature”和“cartoon”譯爲“漫畫”。隨後,後來被稱爲“日本近代漫畫鼻祖”的畫家北澤樂天又將“comic”譯爲“漫畫”,並與岡本一平及手塚治蟲二人,一起將漫畫發揚光大及使“漫畫”這個詞得到廣泛認同。

漫畫,並不是日本原有的詞彙,而是和制漢語。過去的日本,崇尚漢字,習慣提煉漢語古籍中的既有字詞語句賦予新意,去表示新生事物,這就是和制漢語。“漫畫”就是這樣的詞。

關於這個詞的來源,一種說法是由古語“漫筆”引申出“漫筆畫”,繼而引申爲“漫畫”而來。而另一種說法則指出,該詞來自“漫畫鳥”(這裡的畫是動詞)。

今泉一瓢作品

漫畫鳥,已知最早見於宋朝晁說之的《嵩山文集》。兩段原文如下,括號中內容爲編者注:

①黃河多淘河之屬(淘河:鵜鶘)。有曰“漫畫”者常以觜畫水求魚;有曰“信天緣”者常開口待魚。感之,賦三詩。(日本人認爲是琵鷺。琵鷺捕食的習性就是用嘴在水中來回划動攪動,而非依靠眼睛直接捕食。)

②漫畫復漫畫,河尾沙軟。

喙一尺,天生剛喙,不解頹倦。

魚薄淺,幸有得。

謀拙力百費,何處有金翅?

飢腸倚暮煙,慚愧信天緣。

後來宋朝的洪邁,也在其著作《容齋隨筆·瀛莫間二禽》中提及:

其一類鶩,奔走水上不閒。腐草泥沙,唼唼然必盡索乃已,無一息少休。名曰“漫畫”。

1902年,北澤樂天在引進漫畫後,開始創作一種由4幅畫所組成,呈田字形的日式漫畫,他稱之爲“四格漫畫”,並依照漢人絕句起句、承句、轉句和結句的章法,將四格漫畫的四格依次稱爲起、承、轉、結。後來田字形的四格變成縱向排列並延用至今。

也有“6格”的表現方法: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除四格的起承轉結外,日本漫畫還沿襲古風,遵循由上到下,由右到左的閱讀和書寫順序。由於漢字和日本的假名都可以橫寫和豎寫,這一特性,使得日本漫畫的文本安排相對於歐美更爲靈活,對話泡更能適應縱向的紙張,文字和畫面的比例更加合理。

如果說“日本漫畫之父”北澤樂天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那麼說“漫畫之神”手冢治虫受他影響,就可以比較直接地感受北澤的地位了

與美漫不同的還有劇情。日本漫畫的題材相當廣泛,涵蓋兒童、少男、少女,成人四大類別,校園、熱血、推理種類繁多,天馬行空的世界觀非常多樣、大膽。由於日本漫畫的編劇主筆通常都是同一人,所以較少會像美漫那樣因爲同一作品有多個作者而出現讓人理不清頭緒的多個平行世界的情況。也由於日本漫畫的編劇和主筆是同一人,很少出現多個作者處理同一角色的情況,所以通過作品,讀者可以慢慢感受漫畫家的思想,而極少會出現聽不同的人講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的感覺。

日本漫畫不但與美國漫畫有區別,而且與以圖爲主、文字陪襯甚至沒有的繪本不同,與中國連環畫(公仔書。其實也是漫畫的一種)圖文分離、佔比各半也不同。日本漫畫的文字和畫面結合得非常緊密,看文字和看畫面的過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兩者並不會脫節,看起來非常自然。

中國的連環畫(公仔書)

日本還發展出各種獨具特色的漫符。例如對於睡覺,美國人是用一連串的“Z”這種音喻去表示的,而日本則用從鼻孔吹出的氣泡這種形喻去表達同一概念。

《多啦A夢》,冰袋漫符·生病(左),鼻泡漫符·睡覺(中),湯氣漫符·發怒(右)

日本漫畫角色是唯美的,畫面注重細節,所以有時候會顯得非常複雜(例如《聖鬥士星矢》的聖衣)。此外,日本人還爲二次元發明和帶動了不少極具創造力和魅力的流行元素:貓耳、水靈靈大眼睛、女僕、娘化、痛車(用動漫角色作爲車身裝飾圖案的車)和服飾扮演(cosplay)……

鬆井珠理奈

而這一切日本特色的濫觴,除了北澤樂天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日本被尊稱爲“最偉大漫畫神”的手塚治蟲。1947年,手塚治蟲的《新寶島》發行。在這部作品中,他開創性地將電影的處理手法帶入到日本漫畫中並引領了潮流,使得日本漫畫得以體現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一段劇情就可以畫很多頁,大大增長了篇幅,也使得日本漫畫單行本的厚度直線上升。同時,細膩的慢節奏劇情亦給予了作者接受讀者反饋和思考劇情走向的時間。

當然,亦有人批評這造成劇情拖沓冗長,最廣爲詬病的就是某些漫畫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結局。而由於劇情進度放慢,亦使得視角切換(同一時間同一場景,經由不同人的視角畫出不同的畫面)被廣泛應用到日本漫畫當中,加強了臨場感(美漫節奏緊湊,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切換)。

和月伸宏《浪客劍心:明治劍客浪漫譚》,同一時間同一場景不同視角切換

至於動畫片方面,日本的聲優(配音演員)也是非常出色的,他們注重各種細節,令觀衆代入感強,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另一類非常出色的東西就是,音樂。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遊戲,日本音樂都是一絕!日本音樂揉合了古典和現代,既有東方的悠揚,又有西方的激盪。某些經典的音樂,你根本不用知道那是什麼劇集,也不用看畫面,僅僅靠聽就會有所感觸。

日本除了有各種動漫展之類的活動,還建立了多個動漫博物館和美術館,例如寶塚市立手塚治蟲紀念館,川崎市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秋留野市的少女漫畫館……甚至還有漫畫寺(常樂寺),萌寺(了法寺)這樣的寺廟。而了法寺更是將神像二次元化(當然,寺內同時還供奉着一代代傳下來的神像)。

了法寺痛車(左),了法寺辯才天佛像(右)

由此可見,日本的動漫並非照搬歐美的模式,而是獨具特色的。日本動漫是東方文明在二次元的完美演繹。現在,日本動漫已銷往世界各地,其中漫畫銷售額穩坐全球第一把交椅,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漫王國!日本值得爲此而自豪!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想不出寫什麼?百萬選題板能幫到你:詳情請點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訂閱愛玩APP《百萬投稿每日精選》,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