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燒千萬幫公益組織找資源 他說:做讓自己感動的事

▲NPO Channel 創辦人張幼霖致力公益組織籌措資源。(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臺灣高齡問題嚴重,光靠政府無力解決,這時,非營利機構(NPO)的力量,更顯重要。NPO Channel(社會網絡公司)創辦人張幼霖,致力替公益組織籌措資源,4年來,已「燒掉」1,000多萬元,他強調,「人生不是隻想着賺錢,是做讓自己感動的事!」

曾在喜憨兒基金會擔任行銷總監的張幼霖發現,臺灣的公益組織在資源取得上,非常辛苦,若缺乏資源,公益組織就失去了協助弱勢功能,「等你我70歲的時候,誰幫你推輪椅?NPO不懂如何和社會溝通,怎會有資源?」

公益組織的收入,來自政府補助款、社會捐款、社會福利事業等3方面。張幼霖指出,所謂社會福利事業,就是「公益組織自己做生意」,但風險非常高,一般企業要做生意,都有很多挑戰,更何況是資源匱乏、人才專業度都不足的公益組織,「這裡沒有專業經理人,幫忙規劃、執行。」

張幼霖舉例假設公益組織想經營麪包店,要有資金、專業能力市場定位生產、出貨流程規劃,「客人買麪包,是買他喜歡吃的麪包,不是買1個同情的麪包。」

衛福部資料顯示,全臺約有1萬4,000多個公益組織。張幼霖說,公益組織要獲取資源,光靠媒體報導,效果有限,但在網路時代,NPO就獲得「經營自媒體」的機會;而NPO Channel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強化公益組織「說故事」的能力,截至目前爲止,已創造出4,500多萬元捐款的成績

4年來,NPO Channel共投入約1,000萬元資金,這項公益投資,也創造出一定程度影響力,從2012年平臺募集到400萬,逐年增加至2015年,當年就募得超過1,400萬元的捐款,平臺效益倍數成長。

張幼霖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B型企業」(B Corp)的觀念,「B型企業」強調,企業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同時,也應關心環境員工,以及顧客權益;「我們本來就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認同這種價值,所以就申請加入B Corp。」

「我們在做的事情老梗,但這是社會上很重要的力量。」張幼霖認爲,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人世,如果人生能選擇,我不會只想着賺錢,「而是做讓自己感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