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甘州城內

“臣徐暉祖見過肅王殿下。”徐暉祖跪在地上說道。

“魏國公快起來。”肅王朱柍向前走了一步,扶住了徐暉祖的胳膊說道。他們二人又推讓幾句,徐暉祖方纔站起來。

徐暉祖在妙錦生過孩子後,四月二十一日從京城出發,半路去滁州馬場帶一千匹馬順便送到西安的衛所;到了西安與知府的夏原吉商議過後,決定先在三秦都司、三秦行都司轉一轉再論其它,所以就來了甘州,拜見肅王朱柍。

朱柍比允熥大一歲和允炆同歲,十六歲就被派到甘州爲王。朱元璋本來是想將他派到肅州的,但當時肅州還有些亂就暫時留在了甘州,不想這一暫時就成了永久。

敘過國禮,接下來就是私禮了。朱柍在朱元璋的兒子中算有些本事的,在京時和徐暉祖的關係還不錯,況且徐家三個女兒嫁給王爺當正妻,一個嫁給了皇帝當妃子,朱柍也不敢得罪他,所以不敢擺親王的架子,何況他還有求于徐暉祖,和他私禮寒暄。

寒暄完畢,分賓主落座,徐暉祖說道:“殿下,臣被陛下派到西北的用意殿下也知道,臣要在三秦行都司轉一轉,殿下身爲這裡的地主,就要多多拜託殿下幫忙了。”

“孤知道,預備對帖木兒的戰爭孤也義不容辭,孤又不像三秦行都司的都指揮使吳傑那樣忙碌,定然會配合你。”

“不過孤有件事要拜託允恭兄了。”朱柍說道。

“殿下若是有事讓臣辦,臣義不容辭,只要臣能辦到。”徐暉祖說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你能不能在打敗了帖木兒後和陛下說,讓孤回京?”朱柍道。

“啊?”徐暉祖有些驚訝。朱柍就這麼不願意在西北待着麼?

“若是你覺得不好開口,就和陛下說:孤私下裡和你說想要回京,實在不行該封到稍微富裕一些的地方也成;請求陛下改封孤到潼關以西之地。”朱柍又道。

西北這個地方實在是太爛了!這是,朱柍到了西北以後最大的感受。尤其是他還是就藩甘州不是西安、漢中這些三秦還算是富庶的地方。

他在這裡待了九年,無時無刻不想離開這裡。在他看來,論起封地,沒有比他更差的了,雖然他在三秦行都司這個地方實際權力類同於實封,他也不願在這裡待着。

“好,殿下,等將來同帖木兒的戰爭結束後,臣一定向陛下進言請求允許殿下回京。”徐暉祖不敢拒絕,只能說道。

“多謝允恭兄了。”朱柍說道。

“臣豈敢接受殿下的謝字。”徐暉祖馬上說道。

“孤說你當得起,你就當得起。”朱柍道。

說過了這件事,今日天色已晚,朱柍也沒有說其他的,將徐暉祖安置在了自己的王府,吃過了晚飯就此安歇了。

第二天一早,徐暉祖起來先習武一番,感覺肚子餓了,卻不見朱柍派人過來請他吃飯。

他心中十分納悶,前往朱柍的書房去拜見他。

朱柍聽了他的話,以手扶額道:“孤忘了,你剛從南方過來,一天要吃三頓飯。孤馬上讓他們做飯。”

“殿下現在一天也只吃兩頓飯麼?”徐暉祖問道。他知道北方很多地方一天只吃兩頓飯,可他之前也在北方練過兵,那些封到當地的王爺仍舊一天吃三頓飯。

“孤在這裡待久了,慢慢也就習慣了。何況這裡糧食極少,差不多三四成的糧食都要從漢中或河套之地運過來,運轉極費。爲了節約糧食,孤也得以身作則。其實在孤看來,他們之所以一天吃兩頓飯,還是因爲土地貧瘠,太窮。若是有錢了會和南方人一樣吃三頓飯。”朱柍道。

徐暉祖有心也同朱柍一樣,但肚子確實有些餓,話就說不出口。朱柍也看出他的爲難了,笑道:“三秦的軍隊打仗時也是一天三頓飯,百姓農忙的時候晚上也多吃一頓,南方人初到北方不習慣也正常,你不必非要和孤一樣。”

徐暉祖也就不糾結了,躬身感謝。

“你不必謝我,孤讓你說的也餓了,這幾日就和你一起吃三頓飯吧。”朱柍又笑道。

西北之地面食爲主,雖然也有從巴蜀等地轉運過來的大米,但數量太少,朱柍自己平時也捨不得多吃,他打算中午和晚上再招待徐暉祖吃大米,早飯爲麪食。

過了一會兒,二人一起吃過了早飯,出了肅王府,在城內轉了起來。

甘州是三秦行都司的第一大城,在整個三秦也算是有數的城池,但在徐暉祖看來還比不上江南的一些縣城繁華,不管是飯館、旅店、雜貨鋪還是其他的店鋪,數量都十分少。

城裡的百姓也少,朱柍說不算軍戶一共只有幾千戶百姓,所以即使城裡的店鋪不多,可店鋪的客人更少。

徐暉祖一邊轉着,看着道路兩旁行走的人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殿下,甘州的色目人多麼?”

“怎麼不多?”朱柍指着道邊上的人:“這不都是色目人?”

“這,他們是佛教徒啊,怎麼會是色目人?”徐暉祖驚訝道。

“佛教徒就不能是色目人了?你這話說的不對。”

朱柍說道:“當年蒙古人劃分四等人,蒙古人爲一等,西域、西夏、極西之地、烏斯藏等地的人都是二等色目人,金國境內的人是三等漢人,宋國和大理境內的人是四等南人。”

“三秦行都司之地是河西,當年是西夏國內,西夏崇信佛教,在河西之地大規模建造佛寺,我甘州的寶覺寺(張掖大佛寺)就是西夏人建的。這裡原本沒有你所謂信仰天方教的色目人。所有信奉天方教的色目人都是蒙古人西征返回後留在這裡的,人數並不多。”

“中原之地的色目人都是眼睛爲其它顏色、長相與漢人差異很大的人,你對於當年蒙古人劃分色目人的標準或許也沒有了解過,所以以爲你眼前的這些人都不是色目人吧。”

“確實如此,我一直以爲只有眼睛不是黑色的人才是色目人。不過這些人雖然在蒙元是色目人,但也比較好管吧,不像中原的色目人一樣爲虎作倀。”徐暉祖道。

“這倒是,只要籠絡好了寺廟的主持,這些百姓很好管很聽話的,比不信佛的漢人還聽話。可就是沒什麼進取心,不像漢人幹活賣力氣。”

“打仗也不行,把他們招進衛所戰鬥力太差,但因爲此地的漢人太少,所以只能部分任用他們爲兵。”朱柍說道。

“那些回回色目人怎麼樣?”徐暉祖問道。

“他們不太好管,其它的也還罷了,但就是成天吆喝着吃牛肉,還總偷偷摸摸的要傳天方教。”

“孤哪有那麼多牛肉給他們吃?孤只能下了個命令,發現他們私自宰殺耕牛的一律處死,才讓他們不在吆喝着吃牛肉。”

“讓他們傳天方教也不成,都信了天方教,孤還怎麼管理他們?就讓當地的佛寺盯着點兒,若是有回回色目人敢私自傳教,稟報給孤,孤派兵去抓人。”

“陛下弘揚佛教之事真的很好,百姓若是信了佛教,就不會再信天方教。”朱柍道。

二人邊走邊說,走到了城門處。甘州城雖然荒涼,但作爲西北重鎮,城池修建的很宏偉,從規模上來說比得上中原的州城。

徐暉祖擡頭看了看,發現了一些與中原的城池不同之處,指着問道:“殿下,這些東西是做什麼的?”

朱柍順着他的手看過去,說道:“噢,是那些回回色目人指導着建造的,是西邊兒的築城之法,孤覺得還有些道理,就讓他們建了。”

徐暉祖提出要上去看一看,朱柍自然不會阻止,帶着他上去轉了一圈。

下來時,徐暉祖說道:“沒想到西方的人也不都是蠻夷,這築城還頗有獨到之處。”

“孤聽曾經去過西邊的人說起過,越過了荒涼的地方,他們其實還有些繁華之處,也有文明,不完全是蠻夷。”朱柍道。

二人繼續漫步,不一會兒走到了甘州寶覺寺面前。

朱柍介紹道:“甘州寶覺寺初建時爲西夏佛教寺廟,與中原的佛教、喇嘛教都有所差別;蒙古滅了西夏後,爲籠絡藏人,將這裡變成了喇嘛教的寺廟。”

“蒙古滅西夏時,因西夏人害死了鐵木真,所以蒙古人下手極狠,幾乎屠盡了西夏人,所以它變成喇嘛教的寺廟並未有什麼阻礙。”

“宋恭宗被蒙古人俘虜以後也被他們安置在了這裡當喇嘛,其子趙完普後來也繼續在這裡做喇嘛,在韓山童起兵要推翻蒙元后被殺。現在寺裡還有當年宋恭宗和其子當喇嘛時留下的一些東西。”

“寶覺寺是西北第一大寺廟,就是中原也少有寺廟能比。”

徐暉祖擡起頭看向寶覺寺的門面,確實十分壯闊,當得起西北第一大寺的稱號。

他們二人在內遊覽了一番,出來時已經是午時了,朱柍帶他回王府吃飯,吃過了下午再轉。

第1012章 母女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201章 定年號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番外14:大辯論下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213章 發福利第561章 鬆綁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464章 光榮答覆本章說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95章 新位置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458章 求封第1516章 抓人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817章 大結局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633章 出門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424章 驚動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1377章 妹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426章 好奇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366章 收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