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

朱孟炯聽了方鳴謙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半晌說道:“那本王和扶桑太政大臣與徵夷大將軍商議一下此事?”他現在不想和關東大名、扶桑朝廷任何一方關係太差。

這裡畢竟是扶桑的領土,當地的武士野蠻又兇悍,百姓愚昧對上位者又服從,他知道在他來橫濱前以及現在,都有很多扶桑的武士激烈反對將橫濱借給大明,即使是作爲公主的嫁妝。這些人只是暫時被壓下去了而已,若是有地位較高、實力不弱的人鼓動他們,很可能會鬧出事來。他相信允熥不會對扶桑服軟,但若是事情鬧到京城的皇帝都不得不出手了,他肯定會被看做沒有本事,這對他來說可不是好事。

“王爺,估計陛下和扶桑太政大臣都預估到此事了,多半正在談論,等有了結果會通知王爺。”方鳴謙說道。他纔不相信對於經濟即重視又精明的允熥會不預見到此事。

朱孟炯一想也對,允熥對於財稅之事十分重視,不可能不記掛着。但他思量了一會兒後說道:“不管如何,現在陛下還沒有旨意,還是不要讓這些商人與扶桑人直接交易。你讓那個陸師的千戶整治一下,等陛下的旨意有了以後再按照旨意行事。”

方鳴謙對於這個中規中矩的決定絲毫不覺得意外,沉聲答道:“是,王爺。”

朱孟炯又和他說了幾件事情,讓他退下了。

等方鳴謙退下了,他從抽屜當中拿出了兩本書,自言自語道:“看來在橫濱做總兵,不能如同在京城當一個郡王那樣只懂得打仗和理政了,必須懂得些財稅方面的學問。”

然後他打開其中一本書看了起來,將另外一本放到了身邊。通過屋內明亮的日光,可以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着:《商賈之事》,作者無名氏。

封面最下邊還有一行小字:本書僅限於宗室子弟內部翻閱,禁止讓其他人看到,違者重罰。

他放到身邊這本書封面上寫着:《財政學》,署名作者朱允熥,同樣有那一行小字。

……

……

“都收起來,都收起來!永安王爺有令,現在不許你們私自同扶桑人做生意,違者嚴懲。你你你,再不收起來我們就要把東西拿走了。還有你,……”

十幾個橫濱千戶所的士兵手裡拿着棍子,到集市上驅趕商人。

“你,說你呢,還不快把東西收起來!”一個士兵看到有一家收東西十分遲緩,上去說了幾句,並且推了一箇中年男子一下。

一個年輕的漢子對他怒目而視,這個士兵看到了,冷笑道:“呦呵,還挺狂。”他隨即一腳踢壞了一個瓷瓶,又道:“狂你麻痹啊狂,再他媽不收,就把你們的貨物都踢壞了!”

剛纔被推的中年男子忙轉過來陪笑道:“小孩子不懂事,軍爺恕罪。”又拿出一疊錢要遞給他。

這個士兵四處看了看,沒敢收這錢,但表情仍然大爲舒緩,說道:“還是年紀大的人明白事理。不過這貨物也得快點兒收。”

他又打量了中年男子幾眼,說道:“我看你不像是做買賣的人,雖然皮膚很黑,但神情不像,倒像是讀書人。”

“軍爺,我一個讀書不成的童生而已,年紀不小了只能出來做買賣補貼家用。這些貨物我們馬上收。”他一邊說着,一邊督促其他人快收。不一會收完了,返回岸邊。臨走前他回頭看了看,這個集市裡的不管是華夏人還是扶桑人,都被驅趕走了,遲緩些的不少人都捱了棍。

等回到了岸邊自家紮下的帳篷,剛纔那個年輕漢子狠狠的說道:“爹,這些朱家的狗子,真不是玩意兒。”

“禁聲!”中年男子對他嚴厲地說道。

等年輕漢子閉嘴了,他才說道:“看來若是想和扶桑人做生意,不能這麼賣了,只能找這裡有勢力的人整賣了。那樣他們肯定壓價,不過咱們運到這裡的貨物都是緊俏貨,就是壓下幾個錢也能大賺一筆。咱們是跟着朝廷的水師過來的,一路上既沒有遇到風暴也沒有遇到海盜,完全沒損失怎麼都是賺的。問題是怎麼聯繫到在這裡有勢力的人。平日裡來扶桑的商人只能去長崎做生意,沒有人來過關東這邊。”

“爹,既然這麼不好乾,咱們還是去長崎賣吧,平平安安的做買賣。”年輕漢子說道。

“這不行,咱們家之前有人從未從過商,沒有門路到哪都會挨欺負,只有橫濱這種新地方纔可以不挨欺負。”中年男子說道。

“可是這種新地方風險也大。”年輕漢子說道。

“風險不大,咱們怎麼賺錢?這兩日賣出去了一半的貨物,掙的錢已經是本錢的好幾倍了;若是去長崎,咱們沒關係沒門路,貨物堆在貨棧裡都賣不出去,只能低價賣給市霸,根本掙不來幾個錢。要想跑關係,沒有幾年下不來,咱們家現在什麼情況,哪兒還有幾年時間?”中年男子說道。

聽到這話,年輕的漢子低下頭。他們傢什麼情況!他們家姓嚴,是嚴震直的族人。建業元年底嚴震直被以附逆之名下了大獄,直系親屬流放西北,他們這些稍微遠一些的被廢除功名三十年不得參與科考。

緊接着他們又被仍舊能參加科考的族人逐出家族,生活困頓,五十多唸了一輩子書的老人爲了節省糧食自盡了。做買賣的本錢還是向當年受過嚴震直恩惠的人借的。利息到不高,半年三錢利(30%),可是除了做風險大的買賣,幹什麼半年能掙出三錢利來?

看着兒子低頭不語,名叫嚴修的中年人溫言說道:“快去安排存放貨物之事吧,海邊的地總是很潮溼,很多東西都要小心保存,你去看看別讓夥計偷懶。找門路賣剩下貨物的事情交給爹來做就好。”

名叫嚴廷敬的年輕漢子低頭離開了帳篷。

看着他離開了,嚴修站起身來,向另外一家的帳篷走去。那一家是從前在長崎做過買賣的人,或許能有些門路。

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5章 賜名朝鮮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62章 撫慰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256章 多疑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472章 類比第1234章 足球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557章 我來也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953章 婚姻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675章 出診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533章 府試第199章 四輔官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213章 發福利第1195章 何爲人第165章 送行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600章 三家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698章 說湘王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185章 什麼菜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143章 戰——安全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49章 對話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633章 出門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