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橫濱

“今日可累死我了。”朱孟炯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說道。

“夫君,之前還從來沒有大明的王爺來過扶桑,所以這些大名對於夫君都很好奇,過於熱情了些,並且有些扶桑的風俗夫君也沒接觸過,自然很累。明日夫君就不要這樣有請必去了,在家休息一日。”雖然永安王妃明子也很累,但仍然強撐着站在朱孟炯的身後一邊爲他揉捏肩膀,一邊說道。

“這是當然的,若是再這樣下去,我非猝死不可。解縉編纂《元史》時,就有抄寫之人累死了,我可不能累死。”朱孟炯說道。

“明子,你今日也挺累的,也靠着休息一會兒,揉捏肩膀讓下人來。”朱孟炯又道。

“是,夫君。”明子甜甜地笑了笑,讓下人進來給他服務。

今日是朱孟炯來到橫濱的第五日了,頭一天他以路途勞頓爲由休息了半天,從第二日開始宴請當地的大名或者參加宴請。

誰知這一開始就剎不住了車了,關東地區大名多如牛毛,既然接見了其中的一個,其它的人就不能不見;若僅是如此也還罷了,這些大名互相之間還各有仇怨,是萬不能一起宴請的,並且當地大名的關係錯綜複雜,就是義滿派來幫助他的關西扶桑人也搞不明白,怎樣宴請或接受宴請要慎之又慎。

在國內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事情的朱孟炯這樣過了兩日後就受不了了,決定在家休息一日。反正他是大明的王爺,量這些扶桑土包子也不敢做什麼。

‘就是和他們的關係鬧得很僵,又如何?量他們也不敢對我如何。’朱孟炯心想。

明子對於朱孟炯的心思很瞭解,所以主動提出了在家休息一天的建議。

他們夫妻在椅子上坐着休息了一會兒,起身洗了個澡,然後熄燈睡覺。

第二日朱孟炯果然謝絕了所有大名的邀請,在府裡待着。不過他也不是什麼事情也沒幹,他把方鳴謙叫了過來,對他說道:“方都督,運到扶桑的東西,都已經押下船放到倉庫裡了吧?”

“是,王爺。倉庫也已經着人看守了。”方鳴謙說道。

“士兵的住處也都安頓好了?”朱孟炯又問道。

‘尼瑪,我又不是你的王相,陸師士兵的住處本來應該是你自己安排吧,竟然也交給我。’方鳴謙在心裡吐槽道。

但他肯定不敢將心裡話說出來,低頭道:“王爺,都已經安排好了。扶桑人本來預備的房屋並不足夠,臣又從當地的百姓手中買下了一些房屋供士兵們居住。”

“這扶桑人辦事也太不靠譜了,明明已經囑咐了他們預備足夠一千多人的房屋,怎麼房屋還不夠。買這些房子花了很多錢吧。”朱孟炯說道。

“錢倒不太多。從當地人的臉色可以看出他們覺得已經佔了大便宜,但價錢也並不高,比應天府鄉下的房子便宜多了。看來扶桑這裡的物價極低,百姓非常窮困。殿下不如多買下一些地方和房子,將來一定能漲價很多。”方鳴謙答道。

方鳴謙自己已經出錢在橫濱附近收購了一些地皮,就等着升值了。他們方家從元末起就是半商半匪,對於商機非常敏感,雖然不知道陛下派人鎮守橫濱到底是爲了什麼,但認爲一定有深意,也必然會讓橫濱經濟發達起來。這麼一個賺錢的機會他可不會放過。他本想多買一些,但在收購了一段時日後就發現已經無地可買。

關東當地的一些大商人當然也預感到了這裡會有所發展,也在悄悄地收購土地。只是這些當地的大商人太貪婪,對於橫濱能發展成什麼樣心中也不怎麼有底,出的價錢只比市價高一成,因此百姓賣地,即使無法耕種也不是港口的土地也異常慎重,所以進展緩慢。

但很快出現了擾亂市場的人,這些人火冒三丈,本想懲罰一下不懂規矩的人,但調查之後發現是大明來的人,就不敢炸刺了。不過這也提高了他們對於這裡發展前景的預期:大明來的武將都大肆‘高價’收購土地,顯然將來這些土地的價格遠遠不至於此,他們也馬上提高了收購土地的價格。很快,這裡的土地能買的土地被他們買光了。

朱孟炯自然不知道方鳴謙私下裡還收購了不少土地,聞言說道:“你說的有道理,本王也買一些土地,此事就交給你了。”

“是,王爺。”方鳴謙躬身說道。他打算將自己買來的土地分一半給朱孟炯,省得他發現自己買了不少土地後生氣,進而想方設法整治自己。這些土地就在橫濱附近,朱孟炯若是以此做文章他毫無辦法。

朱孟炯又想起一事,對他說道:“那些從大陸一路尾隨過來的商人到了這裡都做什麼了?”

“王爺,他們將帶來的貨物拿出來賣給本地的扶桑人。”方鳴謙說道。

“哎,這,違背了扶桑朝廷的規矩啊。”朱孟炯嘆氣道。

依照義滿的規矩,外國商人只能到長崎去做生意,不能私自在其它地方做生意,違者一但被他們的人發現,一律沒收全部貨物;允熥其實也不願意扶桑太開放,這種與外界稍微有些交流的現狀是他最喜歡的,所以也就同意了義滿的條款。

“王爺,扶桑朝廷的規矩被違背是早晚的事。大明派了您來當橫濱總兵,將來對橫濱必然是會大用,雖然多半是轉運站,但轉運站也需要很多物品,比如糧食、布匹、綢緞、茶葉等。”

“這些東西雖然扶桑本地也產,但量不足價也高,根本不足以完全供應橫濱所需。所以這些貨物只能從大明運過來。爲了方便,陛下定然不會採取朝廷集中採購運送到橫濱,而是會讓大明的商人自己將貨物運過來由橫濱鎮收購。”

“既然大明的商人回來,那誰能保證他們一定會只和橫濱鎮做生意?只和這裡的漢人做生意?他們定然會偷偷帶來扶桑人喜歡的貨物私下裡與扶桑人做生意,管是管不過來的。”方鳴謙說道。

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66章 新一年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973章 訓話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77章 端午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264章 驚險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600章 三家第840章 升龍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249章 烏龍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37章 戰——初戰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26章 內宮之患第531章 帶誰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51章 會見前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1817章 大結局第173章 張彥方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403章 偷屍體第152章 追悼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733章 海盜們第1211章 再等等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