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出門

甘州除了喇嘛教,也有漢傳佛教,下午在城內轉的半路上也轉過了漢傳佛教的寺廟,進去看了看。

不過信封漢傳佛教的人並不多,當地存活下來的西夏百姓和留在這裡的蒙古人都信了喇嘛教,只有遷居到這裡的漢人因爲蒙元時期喇嘛教的番僧太過於囂張而對喇嘛教很反感,所以供奉漢傳佛教。不過隨着大明扶持漢傳佛教,並且當地的原西夏人本來就是漢人,也開始信奉漢傳佛教。

第三天一早,徐暉祖練過了武藝,前往前廳去找朱柍。他剛到朱柍的書房,就見到他屋內有一個人,身穿大明正二品官服,正和朱柍說着什麼。他一愣神後說道:“吳傑,你從肅州回來了?”

這人正是現在擔任三秦行都司都指揮使的安陸侯吳傑。吳傑和徐暉祖不是特別熟悉,但都是大明的勳貴,自然認識。

“肅州那邊的事情弄完了,自然要回來。”吳傑說道。

“正好,我有事情要找你,……”徐暉祖說道。

“吳傑,你剛從城外進來也沒有吃早飯吧,允恭也沒吃呢,先吃過了早飯再說其他。”朱柍打斷了徐暉祖的話,說道。

徐暉祖也忽然反應過來自己太心急了,忙接道:“那就先吃飯。”吳傑連夜從肅州趕回來,自然也餓,笑道:“那就勞煩肅王殿下破費了。”

吃早飯時,朱柍問吳傑道:“肅州那邊兒的事情解決了?”

“解決了。”吳傑道。

“肅州那邊發生什麼事情了?”徐暉祖問道。他只知道吳傑去了肅州,不知道肅州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個番衛有譁變的勢頭,我去平定了。秦王殿下原本駐紮在沙州,雖然是時刻準備進攻伊吾,同時也震懾了那裡的番民。秦王殿下搬到了伊吾之後,軍隊也都到了伊吾,缺乏對當地番民的震懾,他們於是又蠢蠢欲動了。”

“這次我帶着一個千戶去,軟硬兼施,處死了幾個鬧事的人,總算將他們鎮撫下去了。”吳傑說道。

“當地的番衛如此麼?”徐暉祖說道。

“番民大多畏威而不懷德,現在三秦行都司除了甘州、西寧一帶大明的勢力還強一些外,其它地方都不怎麼樣,番民自然蠢蠢欲動。”吳傑道。

不一會兒飯吃完了,三人來到朱柍的書房,說了幾句閒話,朱柍對徐暉祖說道:“徐暉祖你有何事要見吳傑?”

“我要見吳傑,就是爲了當地的番衛。陛下有言,現在大明的漢人不多,隨便死掉哪一個朕都心疼,所以打仗要多用番民。”

“所以我就想着聯繫一下這裡的番民,看看能不能讓他們聽話,打仗時能拉上去。”徐暉祖說道。

“允恭兄,這裡的番民使用他們打仗是可以的,但別指望他們會拼死效力。若是看情況不對,他們出工不出力、甚至逃跑的可能都不小。”

“所以指望他們當主要軍隊是不成的,必須還得是咱們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軍隊壓陣,能讓番衛敲敲邊鼓,或者追擊是痛打落水狗。”

“要讓他們使出吃奶的勁,除非是威脅到了他們的部族,那樣他們纔會拼死效力。”吳傑說道。

“我在東邊,兀良哈三衛的蒙古人打仗可是很賣力氣,雲南、廣西有幾個土司也作戰勇猛。怎麼西邊的番衛就如此?”徐暉祖說道。

“這我哪裡知道?反正這裡的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吳傑說道。

“你剛纔說西寧一帶因爲咱們的勢力較強,所以當地的番衛還安分?我要去西寧一趟,親眼看看那裡的情況。”沉默了半晌後,徐暉祖說道。

“這,好吧,我安排一個千戶護送你過去。”吳傑說道。

“孤和你一起過去。”朱柍馬上又解釋道:“反正既然吳傑回來了,這三秦行都司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他了,我也沒什麼大事,就陪着你走一趟。”

“可是,西寧一帶到底是蠻夷雜居,有些危險。”吳傑道。

“有軍隊護衛,不會有什麼危險;當地的百姓也不敢害孤,他們總算知道孤上邊還有朝廷,害了孤對他們一點兒好處也沒有,不會有什麼事情的。”朱柍笑道。

話雖然如此說,道理吳傑也明白,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還是竭力阻止朱柍去西寧,並且提出自己再去西寧陪着徐暉祖走一趟。

可朱柍堅決要去,吳傑和徐暉祖都阻攔不住,只能讓他去了。

朱柍準備了兩日,交待王府中的事情,計劃六月十五日要出發前往西寧。

……

……

六月十四日伴晚,從甘州的北門一隊風塵僕僕的馬隊走進了甘州城。自從伊吾歸了秦王已來,這樣的馬隊有很多,有些是去伊吾碰運氣的商人,有些是朝廷的馬隊。

這一隊顯然是朝廷之人組成的馬隊,在進了甘州城後直奔當地的驛站。當地的驛站覈對了一下身份,確認是從秦藩派往京城的隊伍,給他們安排住的地方。

但爲首之人安排手下住下後,卻又從驛站出來,直奔肅王府,對門子遞上一副名帖道:“秦藩伊吾左衛指揮使宋琥求見肅王殿下。”

此時朱柍正吩咐着王妃事情,忽然聽到了宋琥求見之事,有些納悶:尚炳向朝廷派人通報消息而已,竟然讓宋琥帶隊回京?

不過宋晟是秦藩的王相,宋琥本人也很能打仗,當然要接見。他馬上宣宋琥入府。

不一會兒朱柍在客廳見到了他,行禮寒暄過後朱柍直接問出了疑惑:“宋琥,不過是去京城送信,怎麼讓你跑一趟?”

“秦王殿下在伊吾獲得了一匹汗血寶馬,讓臣帶着進貢給陛下呢。”宋琥道。

“汗血寶馬?”朱柍驚道。

“是,純種的汗血寶馬,亦力把里人不知道怎麼得到了五匹,送給秦王殿下兩匹。殿下自己留下一匹,這一匹要送到京城給陛下。”宋琥道。

朱柍羨慕的眼睛都冒出了火氣,但也不敢半路節流,坐在椅子上半晌無語。

“殿下,秦王殿下也知殿下是愛馬之人,特意送了一匹用汗血寶馬當種馬和吐谷渾馬混血而成的馬給殿下。”宋琥趕忙說道。

“哈哈,我就知道尚炳侄兒不至於忘了我嘛!等你回伊吾了替孤謝謝他。正好明日孤要出門,就騎這匹馬吧。”朱柍笑道。

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88章 內亂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20章 拿人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588章 宗喀巴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979章 要不要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231章 藉口第518章 爲什麼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415章 降與死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418章 蕭卓說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969章 計算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後記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427章 長大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88章 喪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992章 關注點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012章 母女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556章 獻女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205章 勸諫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99章 通知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202章 小說家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1098章 遺書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68章 四名太監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576章 封賞第219章 技術發明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