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

允熥回去以後就吩咐羅貫中讓文宣司的文人創作歌曲。

允熥和他強調道:“軍歌最重要的是鼓舞起士兵的士氣,讓他們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要求,歌詞不能太長,太長不容易記住;語句不要太複雜,太複雜不容易記住;內容不要太高大上,士兵們不會喜歡。”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通俗易懂,一定要讓士兵明白歌曲中的意思。現在你們的編制不是在五軍都督府?有人寫出了歌詞,先和陳性善找一支軍隊讀給士兵們聽,看他們是不是能聽懂,再配曲報到朕這裡來。”

羅貫中應諾。他見到允熥對此如此重視,決定將這件事的重要性等級調到較高的級別。現在他們文宣司的任務也不少,無數人卯足了勁要寫《大明英烈》,還有日常對老百姓普法、抹黑蒙元、歌頌朱元璋等工作,寫軍歌這樣後來的活計若是他不表示非常重要,指不定排到猴年馬月纔會有人幹。

允熥自己也在回想前世的歌曲有沒有適合於這個年代當做軍歌的,‘《歌唱祖國》?這個年代好像不太適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一下可以作爲軍紀歌,不能作爲鼓舞士氣的軍歌;《瀏陽河》?更不適合這個年代……’

允熥自己想了想沒有想到太適合的,就放下此事,轉而吩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長安郡主的婚禮。

既然尚炳願意將親妹妹嫁給宋琥,允熥也不反對,那麼雖然宋琥現在跟隨宋晟在西北,但宋瑄在京城,也就可以開始行六禮了。

當然,允熥作爲骨子裡尚殘存一些現代意識的人,雖然長安郡主已經暗地裡表示了不反對,但他還是覺得在婚前讓他們見一面的好:他召見宋琥,讓長安郡主藏在帷帳後面偷偷看一眼。所以他已經給西北去信,找了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宣宋琥回京。

允熥此時正想着:‘我記得宋琥的長相併不難看,算得上英俊之人,妹妹應該不會見了面後堅決反對,要不要讓熙瑤現在就操持起來?’

他正想着,暴昭將又票擬過的一疊奏摺輕輕放到允熥的御桌上。

允熥隨手拿起來頭一份奏摺,是應天府的,目的是請求增加應天府的巡警,大意是應天府爲天下第一大城,隨着巡警們負責的工作越來越多,巡警已經不夠用了,請求從三千二百多人增加到四千八百多人。

‘應天府竟然需要增加這麼多巡警?’允熥有些驚訝,隨後將應天府的奏摺舉起仔細看起來。

“數據寫的還很詳實,看來黃淮沒少費心思。從奏摺上來看,沒什麼問題,那就準了。不過過幾日出宮時順便在宮外看一看。”允熥自言自語,在奏摺上寫下幾個字,要將這份奏摺放到一邊。

但就在將奏摺放到桌角時,允熥掃了一眼奏摺第一頁下邊的聯名上奏之人,手忽然頓了頓,纔將奏摺又放下。

“李貫這個人已經當了一年多的上元縣令了,也幹了不少‘君子’們不願意做的事情,給他一點兒獎賞吧,就加治中銜。”允熥當然對於李貫的爲人很不齒,但這樣的人也有用處。

“倒是這個叫做周元的人,也是去年的新科進士?他怎麼當上的江寧縣令?”允熥有些疑惑。他記得當時沒有任命任何一個新科進士擔任實職正職。

他隨即讓王喜翻閱吏部的奏摺,尋找其中有周元這個名字的。

王喜翻了半天,找到了幾份,遞給允熥。

“原來是這樣,當時江寧縣丞涉及庇護黑社會被罷官,所以讓他擔任了江寧縣丞;後來江寧縣令岳忠綿被升爲兵部員外郎,他就順便被升爲了縣令。”允熥道。

“不過,這個名字我怎麼覺得熟悉?是,是,是,啊,是建業元年我去遊玄武湖,正好見到了一次文人集會,我還順手寫了首詩詞,但最後被黑了沒能成爲第一,但妙錦當時也在湖上聽着集會的詩詞,出言訓斥他們,讓他們好不尷尬。那次文人集會的主持人就叫周元。”

“王喜,查一下這個江寧縣令周元的籍貫。”允熥吩咐道。

“陛下,江寧縣令周元是應天府溧陽縣人,舅父爲上元縣人,長期借居上元。”王喜查過後道。

“果然是他。”允熥嘀咕了一句,提高聲音道:“宣應天府尹黃淮進宮。”

過了一會兒,黃淮入宮,對允熥行禮道:“陛下,宣臣何事?”

“京城真的需要這麼多巡警?”允熥拿起這份奏摺,對他說道。

“陛下,現在京城巡警所需做的活計十倍於之前的胥吏,三千多人實在捉襟見肘,首先,……”黃淮長篇大論了一番。

“朕知道了,”允熥打斷道:“那朕就準了,上直衛現在應該是沒有幾個能調出來的人,朕回頭吩咐五軍都督府,配合你從其他的京衛中找人撥入巡警。”

黃淮應諾。

“這個周元,在江寧縣令上表現的如何?”允熥在說過將給李貫加銜後,問道。

黃淮對於允熥給李貫加銜並不驚訝,但對他詢問周元表現的如何有些疑惑,說道:“啓稟陛下,此人接任江寧縣令八個多月已來,將江寧縣治理的井井有條,並且並無任何干涉屬官差事的事情。表現非常好。”黃淮說道。允熥將縣令原來的權力中稅賦、刑獄和治安三塊內容分別交給了三個屬官來負責,但很多人一時半會不習慣,總覺得縣令總覽一切,干涉屬官的行政,所以如同周元這樣表現值得嘉獎。

‘他表現的竟然還不錯。’允熥當時對於周元的人品很不齒,可工作幹得還不錯,莫非是李貫一類的人?

“可他是溧陽縣人,違背了相去五百里爲官的制度。”允熥道。

“陛下,這江寧縣雖是地方,但江寧縣令應該算是京官吧,……。”黃淮說到一半,忽然覺得這麼說很不妥,又道:“臣有些疏忽,請陛下治罪。”

“你有何罪?這是吏部的事情。並且既然他已經當了江寧縣令,就讓他幹下去吧,等幹滿三年以後再說。”允熥道。

第45章 武德衛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509章 官員勳貴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39章 戰——血戰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64章 新的開始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2章 太子將死第1680章 崩塌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83章 準備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720章 退休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278章 相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646章 衛徽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777章 解惑(二)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76章 走進科學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680章 三清第766章 發現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384章 秦與浙第98章 議婚第1479章 囑咐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81章 安頓第424章 驚動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583章 親人第947章 買首飾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382章 聯繫前文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696章 孩子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68章 海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531章 帶誰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569章 扶桑船隊答覆本章說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1249章 解釋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01章 玻璃第246章 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