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

最後一支隊伍出來的時候,允熥自己都沒心情看了,轉過頭對金純說道:“講武堂的學生練習的不錯,值得嘉獎。金純,這些二年級的學生,若是從現在開始到畢業時沒有犯什麼錯誤,原本該一年撤銷但時間不夠無法撤銷的處分,都撤銷了吧;一年級的學生,身上揹着的處分減一等;領隊的人,朕聽你說是鄭軒?”

“是,陛下。”金純答道。

“司務從正七品到從九品的都有,鄭軒的司務朕記得是從七品,升爲正七品。”允熥道。金純應諾。

允熥又道:“朕還有一件事情要交給你,……”

他正說着,忽然見到金純的臉色有些變化,眼睛盯着下面的校場。允熥好奇,轉過頭也看向校場,這一下子,就看到了令人無比吃驚的一幕。

只見正在行進的這支隊伍所有人腰板挺得特別直,就是兩支講武堂學生的隊伍也略有不及;這也罷了,可橫排也十分整齊,腳步聲略微凌亂,卻也比其他的衛所隊伍強得多。

踢正步腳步聲也不怎麼齊,也和講武堂學生的隊伍差不多,只是最後的轉圈有些亂。

整體上來說,這支隊伍與講武堂學生的隊伍可以說是不相伯仲。

允熥問道:“這是哪個衛的隊伍?”

侍立在他身邊的侍衛李波也十分驚訝:他並未去教導上直衛選出來的百戶,但也聽說教導他們十分不易,誰知竟然能有一支隊伍達到這樣的水準。

他聽到允熥的話,忙答道:“陛下,是府軍右衛的隊伍。”

“夫君右衛?指揮使是宋瑄?朕還記得有一個指揮同知是李增枝?”允熥自言自語。

“宋瑄和李增枝呢?快讓他們過來。”允熥對李波說道。

李波馬上去找。他們二人並未在臺上,而是與自家的隊伍在一起,李波只能下了臺前往檢閱完畢的隊伍那裡去尋找。

……

……

宋瑄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對李增枝說道:“最後的轉向有些亂,要不然就能超過講武堂的學生了。現在綜合來看,恐怕是比不上。”

李增枝也放下了手中的千里眼,恨恨地說道:“怎麼最後這樣不好!”

“你待會兒可別斥責他們。他們表現的已經不錯了,咱們本來就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解決轉向混亂之事,昨日的排練不過是碰巧了那樣好,能當做常例的。”宋瑄說道。

“可是,”宋瑄的話李增枝當然明白,心裡其實也覺得是對的。但他一心讓府軍右衛的隊伍壓倒其它所有隊伍,但就因爲最後有些亂而功虧一簣,他不甘心。

但宋瑄是指揮使,他雖然出身較高,但也不能不敬上官,只能壓下火氣。

宋瑄對自家的隊伍誇讚了一番,正當李增枝也要捏着鼻子誇讚一番時,李波走了過來,對他們說道:“宋指揮使,李同知,陛下召見你們二人。”

李增枝完全不願意誇他們,聽到陛下召見馬上答應,隨着李波前往主席臺;宋瑄雖然覺得不妥,但也不能說什麼,囑咐了百戶幾句,也跟着去了主席臺。

允熥見到他們,笑道:“十一支上直衛的隊伍,只有你們表現的不錯,幾乎可以與講武堂的學生相提並論了。”

“不過,朕想要要你們爲朕解惑。你們到底是如何訓練的,讓這些士兵能夠表現的這樣出色?”

“陛下,臣與宋指揮使想到了一些竅門。”李增枝說道。

“什麼竅門?”允熥問道。

宋瑄開口介紹起來。

原來宋瑄和李增枝在看了五天挑選出來的百戶的訓練後,就斷定:到了一個月之後肯定無法成形,若是地上有豎線,還能保證不會走成蛇形;若地上沒有豎線,走成纏繞在一起的蛇也不奇怪。

他們兩個就開始想辦法。宋瑄忽然想到:‘既然地上有豎線可以保證走直,若是地上有橫線能不能保證走平?’

他隨即實踐起來。依照大多數人一步的距離,他在府軍右衛的校場上劃上了無數道橫線,要求他們每一步都腳尖都頂在橫線上,這樣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還是不特別整齊。這時急病亂投醫的李增枝使出了近似於體罰的一招:命人制造了大量長條的木板,綁在一排四個人的身上,若是木板斷了,就說明沒有走齊,責罰木板斷口處兩邊的士兵。

同時爲了保證他們背挺直,李增枝又花自家的錢買了一百條和後背差不多長短的白杆,綁在衣服裡,這樣他們的背想彎都彎不下去了。今日檢閱時,他們衣服裡都藏着木板。

允熥聽了他們的話,恍然大悟:“朕說呢,怎麼覺得他們的動作十分僵硬,後背也不自然的突起,原來如此。你們可真會想辦法。”

可允熥雖然誇讚了他們,心裡卻不怎麼高興。他是想問出他們訓練的訣竅好推廣,但除了在地上劃橫線這一條可以推廣外,剩下的不具備推廣價值。

若不是允熥給出的賞格太高,若不是李增枝自家有錢能買這些東西,若不是宋瑄在府軍右衛威望甚高,若不是府軍右衛本來就是精銳軍隊,若不是最近京衛的伙食有了極大的提高,李增枝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一般情況下如他們這樣等同於體罰的做兩日,士兵就敢抗命不尊,這完全是特例中的特例。

不過宋瑄和李增枝還是值得讚賞的,允熥又誇讚了他們二人幾句。

李增枝十分高興。從小所有人都覺得他沒什麼本事,包括他親愛的父親和大哥,這讓他十分不服氣:我也不是酒囊飯袋。這次他總算是證明了一把。

在一旁的李景隆也替弟弟高興:他剛纔聽了宋瑄和李增枝的講述,同樣認爲他們的做法不具備推廣價值;但李增枝畢竟差不多完成了陛下的任務,肯定會有獎賞。

果然,“傳朕口諭,府軍右衛百戶聶榮,加世襲千戶銜,賞賜白銀百兩;試百戶加世襲百戶銜,賞賜白銀三十兩;總旗、小旗,加試百戶銜,賞賜白銀十兩;普通士兵賞賜白銀十兩。”

“至於你們兩個,宋瑄加昭勇將軍階,李增枝加懷遠將軍階。等哪個衛出缺了,朕命你爲指揮使。”

“臣宋瑄(李增枝)謝陛下恩賜。”他們二人跪下說道。

“不用這麼跪來跪去的,起來吧。”允熥說道。

等他們二人起來了,允熥忽然想到了什麼,將金純叫了過來,說道:“朕剛纔有事情想吩咐你,不想被打斷。你可看過《詩經》?”

金純覺得允熥的這句話十分輕視他,當文官的哪有沒看過《詩經》的?但還是答道:“臣看過,詩三百首基本都能背誦。”

“那《秦風·無衣》這一首,你覺得好不好?”允熥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金純在心中將這首詩過了一遍,說道:“在《詩經》中,算得上不錯的詩了。”

“那你背一遍。”允熥道。

金純不解,但開口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允熥轉向在場的武將:“你們覺得,這首詩若是配上曲子,士兵們能不能聽懂?會不會喜歡?”

“陛下是要如同秦國一般將此詩作爲軍中吟唱的歌曲?”藍珍忽然說道。

其他人恍然大悟:原來陛下的用意爲此。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華夏自古以來也是有軍歌的,流傳下來最早的就是《秦風·無衣》這一首;南北朝時柔然國有過一首頗爲大氣的戰歌;之後唐代邊塞詩十分流行,戰歌也有不少。

唐代以後,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曾親自創作軍歌,能讓將士高歌,在戰鬥中英勇殺敵,捨生忘死,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戰歌,可惜其詞曲都沒有流傳下來。

再然後所有有關於戰爭的詩詞歌賦都是事後奏凱之歌,一直到清末纔再次有軍歌出現。

允熥前世所有國家都有軍隊的軍歌,這些軍歌或強調紀律,或鼓舞士氣,比文縐縐的官話要有用得多。所以他也要創立軍歌。

“陛下,這首《秦風·無衣》或許在先秦之時通俗易懂,是普通士兵都能聽懂的歌曲,但現在的士兵大多聽不明白這首歌什麼意思。”李堅說道。

“朕剛纔檢閱這些隊伍時,覺得號子聲很乾巴巴的,忽然就想到了《秦風·無衣》這首詩,覺得士兵們行軍途中歌唱軍歌是不是能提振士氣?反正朕有時唱歌能提振精神,所以想設立軍歌。既然這首詩士兵們聽不懂,就不作爲軍歌了,朕令讓他人編寫軍歌,供士兵歌唱,用來鼓舞士氣和強調紀律。”允熥道。

他自己其實也知道這首《秦風·無衣》現在不太適合當做軍歌了,但他爲了表明華夏有軍歌是自古以來,自己只是在恢復傳統而不是創新,所以必須提出這首詩來,等他們否定後再順理成章的創立自己的軍歌。

說完了最後的話,允熥結束了今日的檢閱。

第107章 成親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411章 北撤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143章 懸賞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529章 喜脈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177章 演戲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411章 北撤第1266章 想法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098章 遺書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249章 烏龍第103章 應酬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387章 喜歡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958章 拜祭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138章 陳立傑第269章 驚動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651章 岷州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979章 要不要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675章 出診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212章 在人市第687章 白帳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308章 反應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273章 正名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849章 僞軍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