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

‘楊中書,指的是楊子榮吧,這次隨行而來的中書舍人只有他一個姓楊的。是京裡有了急事麼?’允熥一邊想着,一邊對黃路說道:“宣楊子榮覲見。”

隨後允熥穿好衣服,等楊子榮走進來後問道:“可是京城有什麼事情麼?”

雖然只是私下裡,並非公開場合,但楊子榮仍然一跪三叩之後才站起來說道:“陛下,臣剛纔聽聞陛下今日午後欲遊玩獅子林園,可是確實?”

“確實。怎麼,你也要進諫阻止朕遊玩不成?”允熥皺着眉頭說道。

朝中的大臣進諫幾句也就罷了,就當沒聽見;你楊子榮可是內閣大臣,在外朝大臣尚未進諫之前就進諫,不太合適吧。

楊子榮當然聽出了允熥話語中的不耐之意,趕忙說道:“陛下,臣並無進諫阻止陛下游玩蘇州名勝之意。當年唐太宗東征高麗路上,雖是軍國大事,卻也遊覽了一路上的風景名勝;陛下現在不過是出巡體察民情,遊覽蘇州府名勝有何不可?”

楊子榮不僅沒有勸諫允熥不要遊玩,反而找出了歷史上明君的例子證明皇帝可以遊玩,也不知是早有準備,還是剛纔緊急之下想出來的。

允熥聽了楊子榮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嘛!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在帶兵打仗的路上還遊覽名勝,自己就不行?就是,‘李世民這個人物舉的不好,兒子貪戀母妃,最後才差點兒三世而亡。不過楊子榮能夠在這短短的一瞬之間想到這個例子也算是才捷敏達了。’

想過了這些,允熥才問道:“那楊卿來見朕是爲何啊?”

楊子榮聽到允熥又用‘楊卿’而不是‘你’來稱呼自己,鬆了口氣,說道:“陛下,雖然遊覽名勝無礙,但陛下巡視蘇州府、縣二級學校,當爲首先。”

對啊,允熥聽了楊子榮也明白過來了,作爲皇帝,到了一個地方怎麼能先遊玩呢,當然要巡視當地的學校,勉勵學校的生員,親自提拔幾個人到國子監讀書。

並且蘇州府的衛所官員尚未接見過,也要接見。畢竟論理蘇州衛的指揮使是正三品,比蘇州知府還高一品二級。

允熥不由得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自己之前在鎮江府和常州府也是依照規矩接見過了府衙官員後就接見衛所官員的,怎麼到了蘇州府就忘了。

不管爲何,幸好現在還可以補救,允熥說道:“既然如此,宣蘇州知府、府同知、兩縣知縣到行在。你去找濮嶼,讓他準備巡視學校之事,並且派人到蘇州衛、鎮海衛、太倉衛和幾個所兒,傳主官明日早上面見朕。”

“是,陛下。”楊子榮領命而下。

楊子榮退下後,一邊走着一邊擦了擦汗。他今日前來勸諫允熥並非是爲了允熥着想,或者說並非全是爲了允熥着想。皇帝出巡到一府之地,遊覽名勝他們幾個跟隨而來的舍人阻止不了也就罷了,若是先遊覽再巡查學校,他們幾個會被御史的吐沫星子給淹了!就算允熥保下他們幾個,他們的名聲也毀了。

名聲毀了,雖然也可以做官,但之後十四道(設立淮海省後新增一道)的御史定然會專門盯着他尋他的錯處。他楊子榮還想着‘賺’些錢補貼家用,若是讓御史們盯上了事情就難辦多了。

不說楊子榮,昀芷歡歡喜喜的換好了衣服又來找允熥,允熥卻告訴她今日下午不能遊玩了,最早也要到明日下午。

昀芷當然不太高興,仗着平時允熥寵她鬧了鬧,允熥好言安撫了她幾句,才把她勸下去了。

下午在蘇州府官員的陪同下巡查三個學校,勉勵了教授、教喻一番,還和稟膳生員交談了幾句,親自提拔六個生員入京城國子監。

這些人當然都十分激動。其一當然是因爲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激動,其二是因爲允熥洪武三十一年下旨將教授提拔爲從八品,教喻、訓導提拔爲從九品。

允熥看着這些激動不已的學校官員,心中想到,若是在這次出巡的時候宣佈提拔他們的品級,恐怕效果會更好。當時一口氣頒發的旨意太多,這個可以讓天下的官員交口稱讚的旨意被淹沒在了一堆聖旨之中。

之後是接見當地的鄉老。

朱元璋很重視地方耆宿作用,設了老人一職,專門處理鄉間糾紛,擁有簡單的的司法權力。並規定地方官定期舉行鄉飲之禮,與本地耆宿里老聚會討論施政得失。地方耆宿甚至可以聯名上疏朝廷,保舉或者彈劾地方官。

現在距離開國也沒幾年,地方上鄉老也算是一號人物,並且能擔任鄉老的最少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出於敬老傳統,允熥得比接見官員和學校生員更加和藹。

允熥面對鄉老首先詢問了蘇州府的年景如何,又問了鄉土人情,還問了對於本地官員的看法如何,最後賞賜了他們一些東西。

第二日上午接見了衛所的武將。蘇州也算是一個重地,所以境內衛就有三個,還有所四個。

這些衛所中最爲重要的蘇州衛指揮使允熥也認得,曾國勇,算是鄭國公門下之人,洪武十七年晉升蘇州衛指揮使,後來又立下功勞得以世襲。

雖然是允熥外祖家的門人,但他也不會有所偏袒。不過之後在蘇州的事情或許還用得到蘇州衛,所以允熥溫言撫慰了幾句,讓曾國勇有些摸不到頭腦。

當天下午允熥並未接見任何人,也未去任何地方,在屋子裡不知道寫了些什麼。

之後,需要接見之人全部接見過了,允熥也可以毫無顧忌去遊覽了。

第三天上午允熥先去了獅子林,遊覽一番,還題詩一首: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小橋西。

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亂雲深處啼。”

這可把現在獅子林所屬的獅子林寺的主持高興壞了。獅子林在蘇州名勝中的名聲遠遠比不上寒山寺和虎丘,來遊覽的人也少,他們寺廟的收入也少;而朱元璋並寺之後寺內的僧人又多了不少,所以他們極爲苦惱。

這下好了,有當今詩詞大家、當今陛下的詩詞,不愁人們不願意來。

允熥遊覽了一番,打算離開時,見到一個有些眼熟的畫師正坐着畫畫,昀芷站在一旁,問道:“這是在幹什麼?”

“自然是在畫畫了。二姐年紀大了,出行多有不便;三姐陪着二姐也沒有出來,妹妹就帶上了幾個宮廷畫師,將一路上的美景都畫下來帶回去讓二姐、三姐看一看。”昀芷說道。

允熥覺得昀芷的心是好的。只是,她們看到畫上的美景,恐怕會更加遺憾沒有跟隨允熥出京吧。

下午允熥去了玄妙觀。爲了表示對於佛道不偏不倚,允熥只能去過寺廟後去當地的道觀參拜。

允熥一律是在大殿拜一拜,上一炷香,就從殿內退出去了。玄妙觀的道長見到允熥沒有題詩,有些失望。但是道觀的景色確實一般,允熥還記着的詩詞也不多了,得省着點兒用,只能不題詩了。

第二日上午去寒山寺。其實寒山寺的景色也就一般,只不過當年唐代的著名詩人張繼題《楓橋夜泊》此詩在此,所以後來的文人墨客多來此裝逼而已。

允熥同樣是來此裝逼的,所以也題詩一首:

“寺樓直與衆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巖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允熥題詩的時候,忽然見到了高啓的那一首《賦得寒山寺送別》,忽然想起來高啓好像就是蘇州人,遂問道:“高啓後人可在?”

知府向寶說道:“陛下,高季迪後人在其被先帝處死後,遷居城外的青丘。”

允熥思索片刻,說道:“當年有小人向先帝進高啓讒言,致使高啓被處死,甚爲可惜。今朕爲其平反,許其家人入國子監讀書。”

高啓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又是吳中四傑,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赦免他的罪過可以爭取這裡的士子之心。

並且高啓當年被處死完全是無妄之災。洪武初年有人誣告當時的蘇州知府魏觀有反心,高啓給他寫過文章,所以高啓被牽連處死。這樣的罪過就可以赦免。若是其他的罪過,允熥就不敢隨意赦免了。

下午去了太湖邊上欣賞太湖美景。允熥還僱傭了一艘大船和昀芷她們在船上蕩遊太湖。伴晚回城之前,允熥仍舊題詩一首: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

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第二天上午去了虎丘。虎丘的景色也很美,但是允熥離去之前卻並未題詩。他實在是想不起來有關於虎丘的詩詞了,其它記得的寫景詩詞也都貼不上,所以只能罷了。好在之前允熥已經寫過了三首詩詞,至虎丘寫不出來衆人倒也理解。

之後允熥又遊覽了蘇州其它的美景,雖然並未再題詩,但爲之後蘇州的名勝留下了無數的傳說。

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414章 勸降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291章 家族宴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65章 送行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29章 過山東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427章 長大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424章 驚動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136章 上陣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139章 戰——血戰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651章 岷州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1512章 供詞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289章 生擒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583章 親人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5章 各自盤算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204章 彌勒佛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584章 奴僕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43章 戰——安全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646章 衛徽150章 挖坑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685章 行刑第1395章 結果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25章 立儲之兆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61章 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