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

“哦,入國子監之前就已經是現在的名字了?”允熥陷入了深思:‘在國子監風評不錯也沒什麼,但入國子監之前他就名爲慕天顏就很奇怪了。除非,他在入國子監之前就知道自己將要進入國子監。’

“這個慕天顏家境如何?在朝中有什麼親朋故舊麼?”允熥忽然問道。

“啓稟陛下,慕天顏此人有一族叔,曾在朝爲官,洪武三十年獲罪被貶,然後致仕回家了。”常瑞江說道。

“原來如此。”允熥覺得他已經明白緣故了。

然後允熥又問了幾個問題,讓他下去了。

此時已是亥時初,這個年代已是深夜時分,允熥打了個哈欠,招呼隨行的宦官。

王喜帶着兩個小宦官走進來,指示他們收拾桌子並且服侍陛下歇息。

允熥躺到牀上,在睡着之前,忽然覺得貼心的秘書有多麼重要,也忽然明白了爲何歷朝歷代皇帝多有重用太監的。

貼心秘書的重要性就不多說了,後世很多官員調職時都會帶着用熟了的秘書;皇帝日理萬機,一個合格又忠心的秘書非常必要。而一般的官員進出後宮頗多忌諱,最適合當秘書的就是宮裡的太監了。就連允熥,實際上也讓王喜等人承擔了秘書職責,並且教他們識文斷字了。

‘司禮監的出現和壯大說到底還是文武勢力不平衡,皇帝需要一個勢力平衡文官。朕一定不會被逼得這樣做的。’允熥腦海中劃過了這個念頭後就睡着了。

……

……

第二天,允熥詳細瞭解了一下蘇州城的農業發展情況。

他翻出了前幾年蘇州府和錦衣衛的檔案,與今年的統計相對比,發現蘇州種植經濟作物的田地多了些。雖然仍遠遠少於種植糧食的,但比洪武三十年已經多了兩成,這才僅僅過去三年。當然官府收稅不收經濟作物,他們用賣掉經濟作物的錢購買糧食交稅。

當然知府向寶很討厭這種情形,所以火耗大多加在了這些農戶身上,致使他們現在與種植糧食的農戶收益也差不了多少。但不是每一任知府都是向寶,他們將來總會獲得比種植糧食更多的收益,江東地區糧食產量萎縮、逐漸淪爲經濟作物的主產地是必然的。

若是歷史上的大明,估計會想方設法阻止這一進程,但最後仍然阻止不了,致使糧食不足糧價大漲。但允熥不會。

允熥一直對於一件事情非常奇怪,爲什麼歷朝歷代一直盯着中原這塊地方,而從未想過征服南洋呢?尚之信、耿精忠、鄭克塽之流,在完蛋之前爲何不帶着少量親信部隊逃亡南洋呢?以華夏軍隊的戰鬥力,帶着兩三千軍隊在南洋地區打下一個地盤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困難吧?非要被抓到北平丟了腦袋才高興?

不管別人能不能理解,反正允熥理解不了。正因爲有南洋,他絲毫不擔心江浙一帶糧食減產。只要大明有強大的海軍,即使不在南洋封王也可以買到足夠的糧食填飽整個大明百姓的肚皮,價格還比國內的糧價要低。

所以他雖然不會直接干涉江浙一帶的農作物種植,但隨着經濟進一步的發展,早晚經濟作物會成爲主流。

允熥還看了有關於蘇州的其它資料,譬如青樓行業的規模現在多半也是僅次於京城的全國第二,不過隨着上滬開海有被上滬超過的趨勢;另外東南地區的人入京基本上都會經過蘇州,使得蘇州的旅遊業雖然仍微不足道,但在全國也算得上是一致獨秀了;等等。

另外允熥還要抽時間安慰因爲不能去逛集市而鬧脾氣的寶慶和賢琴,一天的時間呲溜一下就過去了。

伴晚時分用膳的時候,昀芷不停的說着在蘇州集市的所見所聞,讓寶慶和賢琴極爲眼熱,賢琴還不敢,但寶慶一個勁的抱怨允熥。

昀芷說道:“蘇州府的集市真的比京城還繁華的多,很多我在京城都沒有見過的貨物都有,我買了不少東西呢。”

“還遇到了一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孩子,並且珠寶首飾的品味也與我相仿,我們兩個聊得非常開心。若不是我的身份不能暴露,我就和她約爲姐妹了。”

“對了,我還看到了幾個看起來不怎麼窮、身邊還帶着侍女的女子臉上沒有戴面紗,蘇州府的風氣這樣開放麼?不對,爲何還有很多臉上帶了面紗的人?況且那幾個女子的氣質好像也與一般的女子不太一樣。”

允熥感覺這幾個女子八成是妓家,還不是那種頂級的名妓——頂級的名妓一般不出門,多半是一些中等妓館的頭牌或者高檔青樓的次等妓家。京城畢竟是京城,遠離秦淮河的集市妓家不會去也不敢去,所以昀芷沒見過。不過這樣的事情就不必和昀芷說了。

最後昀芷說道:“明日我還要去逛集市。”

“昀芷,待一天吧,隔一日等後日再去逛集市。”允熥害怕她每天都去逛集市引起注意,雖然綁架公主的後果在大明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謹慎些好。

“那好吧,皇兄。”昀芷不情不願的答應了。

但昀芷其實在心中偷笑呢。她能夠出去逛集市一次已經覺得很滿意了,剛纔說‘明日我還要去逛集市’其實是在試探允熥,若是允熥此後不讓她出去也沒什麼;可是允熥竟然仍舊允許她出去,她高興壞了。

第二天允熥仍舊是研究蘇州的詳情。一直到這一天伴晚,蘇州錦衣衛主事馮先章來到行在,對允熥說道:“陛下,臣已經與李家訴說此事了,李家願意談一談,但心中仍然有疑慮。”

“李家還有什麼疑慮?就算你不報朕的名號,他們也不敢小瞧你吧?”允熥說道。

“陛下,距離開國才三十餘年,沈,的故事纔過去沒多久,李家還是害怕。”馮先章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允熥也沒辦法徹底消除他們的疑慮,半晌說道:“只能慢慢的轉變他們的想法了。朕是絕對不會卸磨殺驢的。”

==================================

謝謝書友板塊飄移、其四七七的打賞。

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1135章 實話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536章 拜訪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616章 齊步走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616章 齊步走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297章 命婦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番外13:大辯論上第414章 勸降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2章 太子將死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291章 家族宴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538章 求娶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515章 目的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474章 下旨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73章 張彥方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281章 安排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75章 常母密談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472章 類比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65章 送行第775章 醒來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206章 目的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95章 新位置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125章 傅安(二)第195章 新位置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136章 上陣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562章 滿江紅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