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李家——驚呼

自始至終,李詠琳始終沒有說話,也沒有看丹青生。

“爹,這!”丹青生指着李家的大門,一臉不滿的對自己的父親說道。他一開始就反對前來參加李家舉行的慶賀自家渡過難關的宴飲。在他看來,休妻之事已經將李家得罪到死,無論如何關係是彌補不回來的,以後與李家不打交道就是了。可他多次與父親爭辯,丹墨卻毫無採納他建議的想法,今日還執意帶着他來參加宴飲。不出他預料,他們父子被反覆羞辱。

“這什麼!”丹墨心情也不太好,但不敢發泄在李家人身上,哪怕只是一個奴僕,只能對自己的兒子呵斥道:“還不快進去!”

“李家這樣羞辱咱們家,咱們還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丹青生氣急之下說了個民間俗語。

“你再敢違揹我的話,這樣的話你再說一句,我就將你逐出家門!”丹墨喝道。

“爹!”丹青生不敢相信的看了他一眼,注意到他父親的表情並不是在說笑,雖然心裡仍十分不滿,也只能按捺下氣,跟在李家的奴僕身後走進李府。丹墨也跟上。

“這裡就是你們坐的地方了!”李家的奴僕帶他們向府裡走了幾步,來到一個小院落中,指着桌旁的兩個空位說道。

“這裡!”丹青生好不容易按捺下去的情緒幾乎就重新爆發。李家身爲蘇州第一商戶,家資鉅富,院落當然也極爲廣大;但再廣大,畢竟不是鄉下,是寸土寸銀的蘇州城,李家也不敢佔的地方太大惹得官府忌諱,何況還有作爲裝飾的各色花圃,頂多只能盛下一百桌左右。

可今日蘇州城中除了官員之外,稍微有點兒地位、有點兒錢的人都來了,哪怕家裡只開一間裁縫鋪的人都半是賀喜半是蹭飯來了,還有自家在這段時間表現良好的夥計,院子根本裝不下。李家不得不將前院周圍的房子都清空,院牆打通,將許多地位較低的賓客安排在這些小院落中。而丹家就被安排在了一個小院中,而且還是非常偏僻的小院。

丹青生看了看空座兩旁的人。這兩個人他恰好還都認識,其中一個是香燭鋪的東家,另外一個是他們家附近的二流子,有三五個弟兄,平日裡除了偷雞摸狗就是哄騙外地人幾個錢,連他們家看門的都能呵斥幾句。讓他們父子坐在這樣的人中間,比在大門前的羞辱還大。

“咳!咳!”丹墨這時咳嗽了兩聲,走過來按住丹青生的肩膀,將他強按到座椅上,自己也坐下。兩旁的人顯得非常惶恐,站起來表示不敢與他們並排坐。丹墨十分溫和的說了幾句話,稍微減輕了他們的害怕之意,又被李家的下人瞪了一眼,只能坐下,但也做好了隨時站起來的準備。

丹青生一臉怒容的坐在椅子上,爲了不惹怒李府的下人只能低頭看着自己的手;丹墨仍然是雲淡風輕的表情,還四處張望起來。

‘今日宴席至少安排了六百桌,按每桌十人、每戶賓客兩人來算,就是三千戶人家,中產以上基本都來了,這次宴飲規模真是不小!’

‘如此看來,我今日是來對了。現在李家在蘇州的影響這樣大,李詠琳又是李泰元的親生女兒,若是之後處處針對我丹家,我家的秘密必定暴露。只有對李家忍辱負重,主動湊上來被李家反覆折辱,才能讓李家消了這口氣,不再針對我丹家。我丹家才能平安。’丹墨在心中想着。

他曾祖父當年就是明教教徒,還曾跟隨過朱元璋打天下,可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立刻開始清洗軍隊中的明教徒,宣佈明教爲邪教。當時大多數所謂的明教徒其實只是爲了混口飯吃,看着元末明教起義聲勢最大混進來吃飯而已,朱元璋的禁令一下馬上宣佈脫離明教;可丹墨的曾祖父是個虔誠的明教徒,不得不從軍中逃亡。

他本欲逃到山東,但江邊看守森嚴,他也不會游泳,只能在江南逃竄。正好他之前曾經在蘇州打仗,就逃到了當時剛剛經歷戰亂、戶籍混亂的蘇州,改名換姓隱藏起來。又因他想要找到自己的組織,而農戶不可能有合適的理由四處走,就做了商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出身來歷不被查出,他又認了當地一個姓丹的小家族爲親族。

又過了幾年,他成功找到了組織,與江北已經改名爲白蓮教的教友聯絡上。他當時本欲帶着妻兒離開大明控制極爲嚴密的蘇州,前往相對鬆懈的山東或陝西,可白蓮教的高層覺得他們家已經在蘇州紮下根來,不宜妄動,就讓他在蘇州潛伏下來。

後來他們丹家出了幾個極有商業頭腦的人,將家族的買賣做的很大,成爲蘇州排名前五的大商戶。丹家後人雖然覺得這樣太招搖了,但已經到了這種規模也無奈何了。

雖然自家是白蓮教徒之事極爲隱秘,只有極少數人知曉,但若是有人持續不斷的針對他們家,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到那時他們家所要面對的就不是李家,而是朝廷的錦衣衛了。爲了不讓李家一直針對他們家,丹墨就決定主動上門求辱。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

‘李家此時對我們丹家侮辱的越厲害,消氣也就越快,這樣折辱三五個月的,也就消氣了,以後就不必太過提心吊膽了。唉,都是祖上一時糊塗。’丹墨無奈地想着。他們家對於這個白蓮教徒身份其實很不喜歡,一直想擺脫,但誰叫祖上當初找到了組織呢?若是沒找到組織大可當做沒有這個身份,可找到了組織,就退出不得了。

‘幸好當初有人提議除掉李詠琳的時候我思來想去否決了,不然恐怕李家緩過來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靠山將我丹家除掉。’他又有些慶幸。

丹墨正想着,只聽外面傳來爆竹之聲,又見煙花在空中飛舞。丹墨忙收斂心神,恭坐在椅子上,又與人換了一個能看見門外的位置,等候一會兒李泰元的說辭。

可此時從大院裡忽然傳來喧譁聲,似乎是發生了一件十分不可思議之事。丹墨站起身一邊向院內看着,一邊心想:‘發生了什麼事?莫非是蘇州的新任趙知府前來拜見?不會,文人都是要臉面的,本地的文人也就罷了,鄉里鄉親的也說得過去,外地來蘇州做官的文人可拉不下這個臉面。但若不是這件事,何事會讓衆人這樣驚訝?’不僅是他,這個小院內的所有人都很好奇,向大院內巴望着。可這個小院的角度,只能看到一些賓客正一臉驚訝的議論,其他什麼也看不到;由於太過嘈雜也聽不到他們在議論什麼。

“衛大哥,院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這麼驚訝?”坐在丹青生身旁的那個二流子問剛剛走進來的李家的一個下人道。

這下人也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二流子招呼他兩遍,他才反應過來,說道:“大老爺將三小姐安排在了席面上,而且就坐在他身旁。”

“怎麼會!”衆人也都紛紛驚呼起來。三小姐就是李詠琳,她雖然是李泰元的長女,但在家族裡是這一輩第三個女兒,所以下人都叫她三小姐。雖然明初社會風氣還不像後來那麼封閉,但女子在宴請賓客的時候上席仍然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更不必提還不是家中已經有年歲的長輩,而是一個年輕的小輩。李泰元讓自己的女兒上席之事估計得讓整個蘇州的人議論半個月,甚至官府都有可能對李家進行斥責。

更令衆人驚訝的是,李詠琳竟然坐在了李泰元身旁,而且其他李氏族人似乎沒有反對的意思。李泰元一人這樣胡鬧也就罷了,整個李氏一族的人都陪着他一起瘋?

“這必有緣故!”坐在大院內的李行檢經歷了最初的驚訝後,馬上說道。

“我也覺得必定是有什麼咱們不知道的事情。”他二弟李行孝也說道。饒是他不怎麼聰明,也不如大哥懂得人情世故,也知道事有反常必有妖。

他們這樣想了好一會兒,等蘇州城所有的鞭炮都爆完了,剛剛休息了一小會兒、已經來到席面上的李泰元端着酒杯站起來,向四周團團一詣,說道:“感謝諸位參加我李家的宴飲。我李家不過一介商戶,這次卻能將全城士紳請來,是我李家的榮幸。”

“李老爺不必如此客氣/您太客氣了/哪裡如此/……”衆人紛紛說道。

李泰元待他們說完了,才繼續說道:“諸位就不必過謙了,我李家是什麼人家鄙人清楚的很,全憑諸位照顧纔有了這一點點體面。”

“不過,”李泰元忽然轉了話頭:“前不久,我家的這點點兒體面被人完全剝開,數人也幾乎性命不保。那幾個人不僅要剝開我家的體面折辱我李家,還要將我李家完全生吞活剝,不留一絲活路。”

“他說這做什麼?”李行孝十分不解。今日是慶賀渡過劫難,卻這樣渲染當時遇到的困難似乎沒什麼必要;而且蘇州的各個家族,不管與李家關係如何,全都沒有幫上忙,他這樣說好像在諷刺他們似的。

“認真聽!不要說話!”李行檢呵斥道。李行孝見不僅他大哥呵斥他,其他人也都對他不滿,也不敢再說,認真聽着。

“……,當時我李家真是危難到了極致!”李泰元嘶啞着嗓子大聲說道。

“可正當求告無門的時候,我的女兒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使朝廷懲治了貪圖我李家產業、誣陷我李家的官員,使得我李家渡過次劫難。所以,她就是我們李家的大功臣,功勳最大的大功臣!沒有她,我們李家就完了!”

“爹,”李詠琳有些不安的要說什麼,可沒等她說完,就聽李泰元又道:“所以,我今日要當着衆人之面,以家主之身,向拯救全族的大功臣道謝!”

第1088章 內亂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680章 崩塌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965章 工業第145章 卡廷——截第495章 殿試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012章 母女第651章 岷州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716章 新錢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124章 傅安(一)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372章 燕周浙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753章 南巡——擴散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335章 去孝陵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00章 後續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937章 其它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