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身爲家主

“爹,”李詠琳有些不安的要說什麼,可沒等她說完,就聽李泰元又道:“所以,我今日要當着衆人之面,以家主之身,向拯救全族的大功臣道謝!”一邊說着,他彎腰對李詠琳行禮。

李泰元當然知道自己對女兒行禮很不合禮儀,甚至有違綱常,但他還是要這樣做。她女兒當初被休回家受了委屈,家族中人卻多有對她冷嘲熱諷的,就連他都因爲擔心族中大事對女兒的關懷不夠。可他的女兒卻絲毫不在意這些,仍然盡力爲家族謀劃,又冒着危險離開蘇州府去京城求救,整個家族的產業,家族十數人的性命和家族的未來,都是她挽救回來的。他覺得只有身爲族長的自己當衆對女兒表示感謝才能聊表謝意,就不管不顧的行起禮來。

“爹!”李詠琳馬上站起來避開他,不敢受這一禮,同時有些手足無措的說道:“爹,你這是做什麼,女兒豈能受爹爹的禮!”又站在原地愣了一下,才忙彎下腰要扶李泰元起來。

整個院落內也譁然一片。李泰元讓自己的女兒上席面已經讓人非常驚訝了,可李泰元竟然又做出了更加讓人驚訝的事情。全場數千人一時間都驚呆了,呆愣愣的坐在原地。

但隨即,場內彷彿火山噴發一般,滾滾聲浪響起。無數人與坐在身邊或認識或不認識,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大聲議論起來,似乎要靠說話派遣心中的驚訝。

“我還是想錯了。我本以爲李泰元讓女兒上席就已經夠令人驚訝,會讓大家議論半個月,但現在看來,我還是低估了李泰元。他對自己的親女兒行禮,足夠整個江南議論大半年的,甚至十幾年以後還會有人提起。”李行孝大聲喊道。

“是啊,是啊。”李行檢也拍着胸脯說道。

不過他很快就關心起了別的事情:“李泰元適才說大女兒是他們李家的大功臣,看來這次李家能夠絕處逢生,就是她起了作用。此事非得京中的高官才能翻過來不可,看來這個高官是她的熟人。”

“莫非,……”李行檢很快想到了與尚銘一樣的事情。他嘴上不敢說出口,在心中說道:‘以後李家得罪誰都可以,萬萬不能得罪她。’

場中的聰明人不少,在逐漸冷靜下來後,都想到了這一點,人人都在心中暗道:‘以後萬萬不能得罪了李家這位姑奶奶。’

看着臉上浮現出恍然大悟神情的賓客,李家衆人心中又羞又惱。同李泰元坐在一桌的人當然都是李家嫡支或旁支的話事人,當然都知道真正出手幫助他們家的人是誰。可公主是後臺之事除非已經隱瞞不住了,不然他們家是絕對不會吐露的;可不說實情,在場賓客又必定不會相信李詠琳沒有出賣色相,他們李家女兒的清譽都會受到影響。李家衆人不由得對李泰元與李詠琳父女惱怒起來:‘李泰元你讓李詠琳上席也就罷了,竟然當衆說她是咱們家的大功臣,又當衆要對她行禮,倫理綱常都不顧了,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李詠琳你也是,也是讀過書懂得道理的,當初李泰元讓你上席的時候,怎麼不推脫?難道李泰元還能違揹你的意思?’

可不管他們心中怎麼抱怨,面上絲毫也不敢露,都彎下腰要將李泰元扶起來,同時勸道:“大哥/大伯,天下間豈有做父親的對女兒行禮的道理?你這樣做,恐怕要折三侄女/三妹的壽數,快起來快起來!”

“她有貴人保佑,福壽必定在我之上,我豈能折了自己女兒的壽數!”李泰元仍說道。可他雖如此說,但腰上原本緊繃的力忽然不使了,在族弟與侄子的攙扶下站直身子。

又過了好一會兒,待在場賓客都安靜下來,重新坐好,李泰元繼續說起來:“自然,這次我李家能夠渡過難關,也有家族內部團結一致,無人屈服於那幾個人的緣故。這也無暇細說,可我李家各處產業的夥計,也大多與我李家共渡難關,即使被威逼、被嚴刑拷打也不背叛我家。他們既然對得起我李家,我李家也絕對不會虧待他們!”

“老路,”他看向旁邊桌子上坐着的一位臉上還帶着傷痕的人說道:“爲了蒐集對付我李家的證據,你因是數家店鋪的管事,被那狗知府抓去,嚴刑拷打,甚至雙腿都被打斷了,手指都被夾斷了,後背沒有一塊好肉。又在監牢裡被關了一個多月,背上的肉都成了腐肉,生了蛆蟲。……”

“但即使如此,你也不背叛我李家。我李家只是個商戶人家,不是士大夫,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你爲我李家做到這種地步,我要是再薄待了你,還算是個人麼!”

衆人聽到這番話,都有些動容。一個人受到這樣的折磨,真是生不如死了。可這個叫做老路的人仍沒有背叛,即使在鐵石心腸的人也要動容。而且衆人紛紛想着:‘我手底下,可有這樣的下人?’

“大老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豈有下人背叛主家的道理。”被叫做老路的人說道。

李泰元卻不搭理他的話,徑直說道:“老路,你管着的那幾家店鋪,以後都是你自己得了!我再給你黃金一千兩,城中三進的宅院一套。我還聽說路滿庭(老路的兒子)今年十八歲,尚未成親?我的二女兒今年十四歲,就許給他!”

在場賓客又都驚呆了。老路這樣被折磨,還是被官員折磨卻仍不背叛,大家都知道當然應當重賞,可這樣重賞還是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大老爺,……”老路趕忙推辭。可李泰元堅決要給他重賞,他實在推脫不得,只能接受了。

之後李泰元又說了許多話,其中包括對所有沒有背叛的夥計的厚賞,包括種種熱熱鬧鬧的慶賀,等等。可衆人在經過了開頭的幾個刺激性消息後對這些已經麻木了。包括開飯後的美味珍饈,除了小商戶因從未吃過而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其他人都思索起以後應當如何對待李家,以及李詠琳。

大家思索的結果高度一致,於是就見到所有賓客在宴飲結束,告辭離去的時候神態更加恭敬,而且特意同李詠琳告別,但只說一句話,並不多說,並且嚴守禮儀。內堂的女賓客出來時,更是親熱的拉着李詠琳的手說話不已,離去前多半要送一件東西。李詠琳推絕了一些禮物,但有的實在不好推絕,只能接受。很快,她身上就沒有能裝禮物的地方了,就連身後丫鬟的衣服都滿了。

“李老爺。”丹墨來到李泰元面前,恭敬的行禮說道:“小人多謝李老爺款待。”

“我只希望以後聽不到你說這句話。”李泰元冷冷地說道。

“……,小人與犬子本就是不速之客,能得到李老爺如此招待真是銘感五內。”丹墨絲毫不在意他的嘲諷之語,繼續說道。在將自己想要說的話說完後,他又用充滿後悔之意的眼神看了李詠琳一眼,嘆了口氣,轉身帶着兒子離開李府。他兒子丹青生似乎要說什麼,但最終沒有說出口。

“總算他還識相,若是他敢對三妹說一句話,我就讓下人把他和他兒子扔出去!”李孝行冷笑道。

李泰元正要說什麼,就見到李行檢、李行孝兄弟已經走過來,笑着對他行禮道:“多謝李老爺款待。今日這飯菜我們兄弟可從未吃過,有些菜甚至只是聽說過,都沒見過。要不是李老爺的款待,我們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吃到。真是多謝李老爺了。”

“這可不敢當。二位的前程遠大,將來這點兒飯食豈會放在二位眼裡?我只不過是佔了二位年輕的便宜而已。”李泰元微微行禮,笑道。

“怎麼不見成老兄?莫非是因在京裡受了折磨,生了病?”他又問道。

“李老爺,若是旁人,我們兄弟定然說是家父生了病;可既然是李老爺問,我們可不敢用這樣的虛言欺瞞。”

李行檢說道:“家父雖然因在京裡坐牢時間長了些,身子較爲虛弱,但還不至於無法來參加宴飲。主要是分署裡新來的穆縣尉,是個才從國子監結業不久的書生,又只在鎮江府的警察署歷練過半年,還是個書呆子,覺得身爲官員,參加治下的百姓的宴飲有貪腐之嫌,因此不來。你說他只不過是個正八品官兒,哪裡就有這麼多忌諱了?”

“可不管怎麼說,穆縣尉不來,家父也不敢來,只能託我們兄弟來參加宴飲,聊表寸心。”

“哎呀,我給忘了。成老兄升任錄事,還未恭賀。李孝行,你馬上去挑一份禮物,明日我親自去府上恭賀。”李泰元道。

“可不敢讓李老爺親自上門恭賀,禮物我們兄弟帶回去便好。”李行檢道。

“這可不行!”李泰元道:“禮物讓你們帶回去像什麼樣子!明日我一定親自去府上恭賀。”李行檢與李行孝兄弟推脫不得,只能答應。他們又說了一會話,李行檢與李行孝兄弟才告辭而去。

李泰元站在自家大門口恭送了好一陣,纔將所有的賓客都送走。李泰元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嘀咕一句:“總算將客人都送走了。”隨即招呼兒子李孝行與女兒李詠琳扶他回去。同族兄弟子侄對他行禮後也各自返回各自的院落。不過有一部分人也出了府。他們原本住的院落因靠近前院被拆遷了,一時半會兒搬不回來,只能仍住在外面。

“爹,您今日怎能當衆對女兒行禮?”李詠琳仍然想着這件事情。

“你是咱們李家的大功臣,我如何對你行禮不得?”

“爹,你還是女兒的爹爹呢。”

“這不一樣。若是不在衆人面前對你行禮,若是不讓旁人知道這次咱們家渡過難關全憑你,父親就覺得對不起你,整個家族都對不起你。”

“可父親還是疏忽了。這樣一來,你的名聲估計不太好聽,不大好說親了。你才這個年歲,可不能守寡。看來只能在外地給你找一個合適的丈夫了。”李泰元又有些惋惜的說道。

他對李詠琳行過禮後,忽然就想到了這點,但也已經沒法將自己說過的話收回,只能心中暗暗想着補救的辦法。

“就算一輩子再也不嫁人,也沒什麼。”李詠琳只是淡淡的說道。再找一個丈夫,未必不會與丹青生一樣。若是遇到這樣的人,她寧願自己過一輩子。

“你怎麼能孤獨終老。父親一定要爲你找一個好夫婿。”李泰元道。這個年代不嫁人沒有孩子的女人結局幾乎沒有好的,他的女兒怎能這樣。

李詠琳心知此時無法勸服父親,只能閉口不言。但心中暗暗下了決心。

李詠琳與李孝行扶着父親回到自家的院子,返回自己的寢室倒頭便睡。不僅李泰元又忙又累,李詠琳與李孝行也都忙壞了累壞了,此時實在只撐不住了。

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844章 治傷第974章 問題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0章 後續發酵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悼念金庸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711章 要求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486章 惦記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446章 說話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579章 舅爺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98章 議婚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415章 降與死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7章 戰——初戰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343章 安王府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78章 祭祖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384章 秦與浙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512章 供詞第490章 薛氏第1020章 救援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470章 對聯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258章 車軌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53章 慶功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