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蕭卓說

“爹,蕭世伯走了?”李詠琳與李行孝一起湊上來問道。

“嗯。”李泰元滿臉心事的答應一聲,頓了頓,對李行孝說道:“你先回去,我有事要與你妹妹說。”

“爹!”李行孝驚訝的叫了一聲。剛纔李泰元與蕭卓談到一半忽然把他趕出來他就很不理解。這也罷了,或許是蕭卓要說些機密事不能讓他知道。可他不能知道的事情,憑什麼他妹妹就能知道?

“回去。”李泰元沉聲說道。

“是。”見父親這樣說,李行孝不敢違背,只能轉身離開。

“詠琳,丹家是白蓮教徒?”待他走了,李泰元馬上問道。

“陛下竟然將此事告訴了蕭卓?”李詠琳一臉震驚。這麼重要的事情,應當只有皇家和負責調查丹家的人知道纔對,陛下爲何要將此事告訴蕭卓?

“蕭卓並不知曉。他帶來了一封信,也不知是不是陛下寫的。但即使不是陛下親筆所書,也是陛下允許。上面只有幾句話,大意是丹家是白蓮教徒,錦衣衛調查此事需要咱們家配合。這麼說,丹家確實是白蓮教徒了?”李泰元道。

“丹家確實是白蓮教徒,此事是前年我不小心知曉的,就連丹青生大約也不知曉。因事關重大,一直沒敢告訴任何人。這次爲了求咱們家能脫罪,就將此事告訴了公主殿下。”李詠琳道。

“你做得對。”李泰元馬上說道。絲毫沒有因爲女兒沒將此事告訴自己而不滿。這麼重大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何況他也能理解女兒的私心。

“以後此事你切不可再告訴別人。任何人也不能告訴,即使是你大哥也不能。”李泰元囑咐道。雖然以李詠琳之前的謹慎,告訴其他人的可能很小,但他還是忍不住囑咐了一句。

“之後協助錦衣衛調查丹家之事,也都是由你,不,你要去京城,就由我來親自安排。”他又道。

“是,女兒知道了。”李詠琳答應道。

說到這裡,忽然颳起了西北風,李詠琳忙拿起一件大衣披在李泰元身上說道:“爹,起風了,還是多穿一點兒。而且既然客人已經走了,就先回去,等到了暖和的屋裡再說。”

“也好。”李泰元答應一聲,父女二人在下人的簇擁下向後院走去。過不多時他們走到了自家住的院落,李泰元掃了一眼見他兒子屋裡的燈還亮着,囑咐下人:“你去與行孝說,讓他馬上安歇。”又見自己房屋的燈已經滅了,妻子應當已經睡下了,爲了不打擾妻子休息父女兩個就去了李詠琳的屋子。

“詠琳,有關丹家是白蓮教徒之事,只有這麼多,旁的也沒什麼好說的,錦衣衛要求咱們家協助的時候聽人家的話協助就罷了。可他說的另外一件事,讓你爹我也不知該怎麼辦。”

“什麼事?”李詠琳一邊問,心中想着:‘生意上的事情,爲什麼先與我說?’

“蕭卓說,讓咱們家與他蕭家配合,探查西方。”李泰元道。

“咱們李家與蕭家配合,探查西方?”聽了這話,李詠琳一愣,隨即道:“爹,咱們家從未派人去海外生意做過生意,都是由大明或番國的商人拿咱們家的貨賣出去。蕭家纔是多年在海上做買賣,咱們家能配合蕭傢什麼?”

“需要咱們家做的事情也不多,就是將賣給大明內的綢緞與賣給大明外的綢緞花色做出區分,能分辨出來。”

“他的意思是,讓上好的綢緞都留在大明內,賣到番國的都是此等的?”李詠琳這樣理解。

“不,蕭卓不是這個意思。他只是讓賣在大明內的綢緞與賣給大明外的綢緞花色有不同,而不是在等次上有所區別,從前咱們賣的是什麼等次的,以後還是什麼等次的。他還說,若是哪一年哪一批出產的也能做出區分,就更好了。”

“這,倒是能夠做到。只是這有何用處?這和探查西方又有什麼關係?”李詠琳不能理解。

“爹也不明白,不過既然是蕭卓說的,多半是皇上或公主的意思,既然這能做到,我想着也不會太費事,也就不細究到底有何用處,就答應了。”李泰元道。

“好奇怪。”李詠琳又想了一會兒,還是想不明白,嘀咕一句。

“既然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爹和你說下一件事。”李泰元說道:“這件事倒不是蕭卓提的,而是與他說話時爹想到的。”

“淮南公主殿下不是說每年如果想要新首飾了,就讓咱們家的銀匠打首飾?爹想讓你把咱們家所有打首飾的工匠都帶到京城,開一家大點兒的銀樓。這樣一來,等公主吩咐的時候,咱們家所有的工匠都能馬上爲公主打首飾,備公主挑選。至於古董鋪子,就不必開了。東西都送回來。”

“那咱們家的人想要首飾了,”李詠琳話沒有說完,就聽李泰元接話道:“那就派人去京城告訴你,你再讓工匠打。咱們家的人遲一日早一日用上首飾也沒什麼關係,一定要讓公主滿意。”

“是,爹。”

說過此事,李泰元又道:“他還說了第三件事,讓我覺得很奇怪的一件事。他說過幾日,會從京城來咱們蘇州幾個官員,要去咱們家的田間地頭看看,還要取一些蠶種、最好的生絲、最差的生絲、桑葉帶回去,還要看如何繅絲。他們在從京城趕來蘇州前,會與你和你弟弟先接洽,你到那時問問他們這麼做到底是什麼目的。”

李泰元對這幾個要派來蘇州的官員很好奇。身爲官員,就脫離了農工商這些勞力的等級,就算家裡也是經營生絲的,但也不會自降身份去繅絲的人家偷師學藝。可如果不是學習更好的繅絲的法子,他們來看這些做什麼?李泰元無法理解。

“他們大概是格致監的官員吧。這個當今陛下設立的衙門裡的官員總是研究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李詠琳倒不是很在意。她在京城住了這些日子,對格致監已經耳熟能詳了。文官們在不同場合詆譭過這個衙門靡費財帛,應當撤銷;宗室、勳貴和武將倒不會詆譭,但也不認爲有什麼用處。她想的與他們也差不多,覺得格致監研究的都是無用之事。但陛下很在意這個衙門,這次應當又是這個衙門的人要研究什麼,就來他們家看看。

“不管他們要做什麼,咱們家的秘密不能讓人家看走,至於其他的,咱們管不了也不必管。”李泰元道。

說完此事已經很晚了。李詠琳打了個哈欠,說道:“爹,可還有旁的事情?女兒有些困了。爹你今日也忙碌了一整天,也該歇息了。”

“還有最後一件事,罷了,這件事等你回去以後,由公主親自與你說吧。”李泰元話說到一半,忽然止住了,只這樣說道。

“爹,什麼事情?與女兒有關?”李詠琳問道。

“你回去後,聽公主殿下吩咐吧。”李泰元只是又道。同時在心裡說道:‘公主殿下願意給你安排夫婿,真是極好的事情。不過我還是不多說了,等詠琳親耳從公主口中聽得此事,面露驚喜之色,公主殿下應當會更高興。’

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249章 解釋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5章 各自盤算第996章 玉佩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733章 海盜們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971章 年輕人第1178章 安排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733章 海盜們第1155章 出征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3章 初到兵部第812章 四王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680章 崩塌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231章 比武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307章 張無忌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141章 善後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248章 龍潭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26章 內宮之患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969章 計算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279章 杭州事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365章 對陣第1383章 事情第82章 抓海盜第1088章 內亂第958章 拜祭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525章 見面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377章 妹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515章 目的第1299章 簡化字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246章 接旨悼念金庸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66章 新一年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150章 挖坑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後記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