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李家慶賀

“恭喜李老爺了!”

“多謝,多謝。”

“安玄兄,這次逢凶化吉,必有後福!”

“多謝,多謝。”

“李老爺,……”

此時在蘇州府城中李家宅院,李泰元正滿面春風的站在大門前迎接來賓,接受衆人的賀喜,又對賓客道謝。

默認分章【2李詠琳】此時李案已經做出最終判決一個多月,但因爲發還李家產業,以及清點涉案官員貪腐等事情,五日前李泰元才被放出來。他被放出來後,家族衆人均覺得李家渡過了這麼一個大劫難,須得好好慶祝一番,就定下五日後的今日爲慶賀之日。

既然要好好慶賀,李家不惜血本,將蘇州城所有的煙花、爆竹都買了下來,又用綢緞圍成帳幔,從自家大門口一直圍到前廳,又從前廳的後門圍到後院;四面牆上每隔三五尺就懸掛一個燈籠,晝夜不息;宅院更是反覆裝飾,……,種種花費讓人瞠目結舌。

李泰元又命人制成請柬,對全城所有有頭有臉的人除了官員,都派子侄送去請柬,請人家這一日來自家赴宴。在家中更是準備了數百桌上好的宴席,等待客人前來。

蘇州凡是有些見識的人都能猜到,這次的事情必定是李家向朝中一位大人物求救才能渡過這次的大劫難。各家收到請柬的人一邊在心中感嘆李家真是深藏不露,這麼大又靠得住的靠山竟然一絲口風都沒有露出來,一邊嘴邊含笑接受了邀請。雖然李家貌似不會輕易動用這張大家還不清楚的底牌,可最好也不要得罪他們家,何況又不是鴻門宴,自然要去。所有人家都是這樣想的,所以這一日全城有頭有臉的人都來李家赴宴。

李泰元對這種情況也早有預料,一大早就站在門前迎接客人,不論財勢高低都和煦待人,又引得衆人交口稱讚:“不愧是我蘇州第一商戶的家主,瞧着氣度,就算是世代官宦之家也未必能及得上。”

李泰元就這樣迎接賓客從早上一直到午時,聲音都嘶啞了,但還站在門前迎接。他長子李孝行安排過了一批客人,來到門前見父親已經這樣了,忙說道:“爹,您先下去歇歇吧。反正客人大多已經來了,您也不必繼續接待客人了。而且過一會兒宴席上您還要說話,一直這樣恐怕支撐不住。”

“尚家還沒有來人,如何能說客人都已經來了?何況咱們家的大功臣還沒有回來,爹爹已經要迎接到她!至於能否支撐的住,你放心,你爹雖然已經年近五旬,但還支撐的住,不會過一會兒宴席上昏過去的。”

“尚家的人這個時候還沒來,可見是沒將咱們家放在心上。至於她,爹爹親自迎接豈不是折煞了她!”

“可不能亂說!我與伯甫兄一向較好,尚家這次雖然沒有幫上多大忙,但也盡力幫助咱們家,你怎麼能這麼說他!他定然是有事耽擱了,才現在尚未到來。我一定要迎接到他。至於……”

“是,爹,父親錯了。”聽李泰元嘶啞着嗓子說話,李孝行爲了讓他少說幾句話沒等這句話說完就說道。

李泰元又要說話,忽然聽不遠處的小廝大喊道:“尚家家主拜見!”忙止住話頭,小跑着迎了上去。李孝行也連忙跟上。

他遠遠的就看見尚銘走過來,正要說話,卻被尚銘搶在了前頭:“安玄兄,你怎麼還親自迎出來了?”

“伯甫兄前來,我自當親迎。”李泰元笑道。

可因爲他聲音太嘶啞了,尚銘絲毫沒有聽出笑意來,反而因爲他的聲音又驚訝的說道:“你這是迎接了多少客人?今日來的客人都是你親自迎接?這哪裡使得!行孝,還不快將你父親攙扶回去休息。”

“不怪行孝,是我自己要迎接。”李泰元道。

“哎,你這才從衙門裡面出來幾日?就這般操勞。”尚銘嘆道。李泰元微微一笑,並未說話。

嘆過這句話,尚銘又道:“今日我來晚了。不過我可不是故意拖到這個時候,是爲了等這件禮物。”他隨即從身後的下人手中接過一個盒子,打開來將裡面的東西遞給李泰元,又道:“前些日子沒能幫上忙,心懷愧疚,只能以此物相贈了。”

“《快雪時晴帖》!”李孝行馬上驚訝的叫道。

“就是《快雪時晴帖》!”尚銘道:“爲恭賀安玄兄,我特意四處搜尋珍貴之物,最終見到此物,就要買下送與安玄兄。可藏有此貼之人卻不願賣,我想盡辦法,今日上午纔得到這幅書卷,匆忙趕過來。此貼是宋代黃魯直(黃庭堅)的摹本,並非原本,更非唐代的摹本。我本想蒐集到唐代的摹本,但始終搜尋不到,只能罷了。”

‘即使只是黃魯直的摹本也很珍貴了。《快雪時晴帖》的原本早就失傳了,據說是放在了唐代某一位皇帝的陵墓中,也不知真假,現存最古老的摹本就是唐代的摹本。黃魯直的摹本雖然不是唐代摹本,但其本人就是一代書法大家,其臨摹的書卷與唐代摹本的價值也相差不遠,堪稱十分珍惜之物了。’

‘何況《快雪時晴帖》的文字爲:‘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爲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還隱約表達了愧疚之意,更是一件十分應景的禮物。’李孝行想着。

李孝行能想到的,李泰元自然也能想到,馬上就要對尚銘說什麼;可尚銘馬上阻止了他:“你什麼也不必說,咱們這個交情,就該如此。若不是我也有族人要照顧,當時定然會,哎。”

李泰元沒有再說話,只是將書卷重新捲起來放進盒子裡遞給兒子,拍了拍尚銘的肩膀,讓長子陪他入府。

“怎麼?還有其他身份貴重的客人要來?”尚銘有些驚訝的說道:“莫非是朝廷官員?”

“朝廷官員怎敢接受一戶商人的邀請?至多打發下人來送一份禮物罷了。我是在迎接我們李家這次的大功臣。”李泰元道。

“誰?”尚銘好奇起來。李泰元這麼說,自然是他們李家本族人了;既然是功臣,那李家在朝中的靠山應當也是這人聯絡,那這人可十分重要,他想要瞧瞧是誰。尚銘於是就沒有跟隨李孝行入府,而是陪着李泰元等在門口。李泰元勸了幾句,他不聽,也只能任他去了。

又過了一會兒,只聽從遠處傳來馬蹄踏地之聲,似乎是有幾人正以極快的速度驅馳馬匹。那聲音越來越近,又在長街的另一頭顯露出身影,顯然目的地是李家大門口。

“來了!”見到身影,李泰元臉上一喜,小跑着出去迎接,李孝行緊隨其後。尚銘更加好奇,一邊想着:‘李家誰能承受得起李泰元這般迎接?’一邊也跟上去。

那幾匹馬跑的極快,很快來到李家大院門前,領頭之人“籲”了一聲,止住座下的馬匹,從馬上跳下來,才向前張望,就見到李泰元與李孝行迎了上來,忙跪下說道:“爹,兒如何能得父親親迎!”

“當得,你當得!這次咱們家的危難全憑了你才化解,如何當不得!”李泰元嘶啞着說道。

“兒萬萬當不得!”那人又道。

二人就這樣推讓了好一會兒,才由李孝行出言勸解,跪下這人方纔站起來,一家人轉過頭來,就要向府邸走去。

可李泰元才轉過頭,就見到了尚銘呆滯的眼神,笑道:“伯甫兄,怎麼,連小女都不認識了?”

“安玄兄,你說的功臣,就是你的大女兒?”聽到李泰元的話,尚銘纔回過神來,出言道。

“正是!”李泰元笑道。

“這,這,這!”尚銘不知道說什麼好。他萬萬沒有想到,老朋友所說的大功臣,就是大女兒李詠琳。

這人正是李詠琳。李詠琳在李案結束後,仍留在京城,想要與昀芷聯絡,直到接到了李泰元回家、又要大肆慶賀的書信後,才以最快的速度將京城的事情交代完畢後,趕回蘇州,正於今日此時趕到家門前。

李泰元瞥了一眼已經回過神來,但仍一臉懵逼表情的尚銘,微微一笑,讓長子李孝行扶他進去,自己由女兒攙扶着,向府內走去。

“琳兒,這段日子,你辛苦了。”一邊走着,李泰元還說道。

“不辛苦,沒有爹爹辛苦。”看着頭上的白髮又多了許多的父親,李詠琳鼻子一酸,說道。

“爹爹這叫什麼辛苦!這次咱們家渡過危難,全憑你在京城的動作,若是沒有你,咱們家這次必敗無疑!何況你要聯絡的人的身份,必得小心翼翼對待,恭敬到極致。你才辛苦。”

“不,爹,女兒不辛苦。那位雖然身份貴重,但十分平易近人,而且還記得當年與女兒的那段過往,對女兒的態度極其和善。……”李詠琳道。

‘身份貴重,與她有過過往,莫非是朝中某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當年曾在蘇州,與她兩情相悅,但家中又已娶妻不能迎娶她,但仍顧念舊情,所以出手幫忙?這也能解釋爲何李家被逼到絕境才向這人求助。’尚銘聽到他們的對話,心中思索,並且思索歪了。

不過也怪不得他,大明不是公主們張揚到極致的唐代,李詠琳又年輕漂亮,挑一百個人,估計一個聯想到靠山是公主的都沒有,肯定都和尚銘想的一樣。

‘這樣一來,就不能讓我的侄兒迎娶她了。我本來想着她十分能幹,又極討人喜歡,被休回家也不是自己的緣故,正好我的侄兒喪偶,又只有一女尚無兒子,打算兩家再做一門親事,這下看來是不能了,總不能讓親侄兒帶綠帽子。’他又想到。

李詠琳纔不在意尚銘正想什麼。她在京城這兩個月一直掛念着父兄,此時回到家裡攙着父親的胳膊覺得十分高興,對周圍的事情完全不在意。

可馬上,一件令她無論如何也不能不在意的事情,一個無論如何不能不在意的人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影響了她的好心情。

“見過安玄兄。恭喜安玄兄,此次逢凶化吉,必有後福!青生,還不過來拜見岳父!”一個大約四旬上下,長相頗爲富態的人對李泰元笑着說話,又對自己身旁的一個年輕人吩咐道。

那年輕人聽了父親的命令,上前一步就要行禮問候,話還沒出口就被李泰元打斷:“丹青生,我不是你的岳父,你不要這麼叫我;丹墨,你今日是來做什麼的!”語氣極其不好聽。

“安玄兄,某今日來,是恭賀安玄兄來的。”

“你還有臉來!”李孝行怒斥道。李泰元也沒有阻止。

“你這哪裡是對長輩的態度。”丹墨這樣說了一句,又對李泰元說道:“咱們兩家作爲姻親,今日李家慶賀,我豈能不來!”

“免了!”李泰元說道:“李某人有不起你這樣的姻親。何況當初婚書已經退還,你兒子親筆寫的休書我家還完好的保存着,咱們可不是姻親。”

“那不過是小兒一時糊塗,……”

“呵呵,一時糊塗,你當李某人是三歲孩童不成!”

丹墨胡攪蠻纏了一會兒,李泰元不耐煩的說道:“你今日到底是來做什麼的!若是想要讓我李泰元的女兒重新嫁給你兒子,萬萬做不到!你就死了這條心吧!這樣的話,你也不必再說,你再說一句,我就叫人將你亂棒打走!”

“今日某是來祝賀的。某想着咱們兩家是,那個,關係非同一般,雖然沒有接到請柬,仍趕來恭賀。”丹墨說道。

“不要臉之極!”李孝行又道。

李孝行對於丹家人是非常痛恨的,而且他們家見自己家渡過危難竟然又舔着臉湊上來,更添了十分鄙視。

不過當他想要繼續訓斥丹家的時候,卻被李泰元攔了下來。“今日是我李家高興的日子,既然來了,我李家也不會拒之門外。進來吧!”李泰元甩下這句話,在女兒的攙扶下走進府內。自始至終,李詠琳始終沒有說話,也沒有看丹青生。

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489章 胥史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508章 幻彩閣第851章 忘了第311章 楊栽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278章 相第100章 後續第1195章 何爲人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363章 吃飯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後記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62章 撫慰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1234章 足球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412章 合圍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402章 吳橋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021章 **主義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473章 親子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6章 首抄詩詞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