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

“皇兄所言自然很有道理,可這與設立五城學堂有何干系?”允煕說道。沒有允熥之後的解釋他也能明白,可沒明白與設立這個學校有什麼關係。

允熥又掃視了在場所有人一圈,還是朝着允煕說道:“在講武堂朕雖說也要兼任一門課的先生,可只是爲了讓講武堂的學生知曉朕到底要如何教學,而非重新管着講武堂。”

“兄長真正要親自掌管的,就是新設立的五城學堂與皇家學堂。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兄長過一陣親自教導皇家學堂某一門課時要與你們所說的,今日就先提前告訴你。”

“兄長適才所說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這涉及到集權與分權。”

“集權與分權?”允煕重複了一遍這五個字。

“就是集權與分權。”

允熥說道:“大明是由爺爺所創立,皇位也世世代代由爺爺的子孫後代所傳承;兄長加封藩國,藩王的國君之位也世世代代由你們的子孫後代所傳承。可總有一些人也想爲君。爲了防止被人謀朝篡位,爲君之人總想着將朝廷大權緊緊地攥在手裡。是以爺爺廢除丞相之位,親自處置原本由丞相所處置之事。徹底集權。”

“可就如同兄長適才所言,並非所有的國君都能如同爺爺那般。兄長遍讀史書,從古至今,不論名稱如何變化,丞相之位一直都有。足以見得,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與爺爺一般勤於國事。兄長自己不能,也不認爲你們可以。”說到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自稱雖然仍是兄長,但目光卻看着文垣。

文垣正低頭沉思,沒見到自己父親的目光。允熥看他幾眼收回眼神,重新看向允煕。“是以,歷朝歷代的國君不得不設立丞相之位,將一些朝政交由丞相處置。可本朝,爺爺廢除丞相之位,並且立下祖訓不得設置丞相之職;兄長只能另闢蹊徑,重置四輔官,輔佐兄長處置朝政。”

“但這種官制不能長久。四輔官有票擬之權,凡朝廷各衙門所進之奏摺朕均交給四輔官票擬,由朕最後批答。可依照爺爺定下的規矩,朝廷六部等衙門直隸於朕,奏摺交由四輔官票擬於《大明會典》並無依據。四輔官無確定名目,名不正則言不順,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內閣與六部互爭雄長,怠慢朝政。其實,兄長即位之初六部與四輔官就曾爭過長短,尤其吏部身爲六部中權最重的一部與四輔官十分不睦,只是被兄長壓了下去。可以後的皇帝未必能夠如同兄長一般將內閣與六部之爭壓制下去。兄長之所以在藩國直接設立左右王相,而非如同四輔官的官職,就是如此了。”

“其二,四輔官有票擬之權卻並無最後施政之權,必定奢望施政之權。若是皇帝不放手必定導致皇帝與四輔官產生矛盾,不利於朝廷施政。”

“其三,四輔官與六部互爭長短,四輔官內各副官因無十分明確的權責劃分也會互相排擠,長此以往必定導致激烈黨爭,朝臣以派系區分,凡是另一派系之官提出的建議不論對錯均一概否決,朝廷將深受其弊。歷朝歷代,亡國之禍都與黨爭有關。”

允熥說的這三條理由,就是歷史上明代後期內閣制度的癥結所在。而且允熥還有一個重要觀點沒說:其四,內閣勢大導致皇帝爲了制衡又擴張了司禮監的權力,導致宦官權重。從所有掌權的宦官本意上來講,他們當然比大多數文官更加盼望朝廷好,他們又沒有後代,能掌權的宦官也都和皇帝的感情不錯,自然比文官更親近皇帝。

可司禮監設立後,因必定要與內閣、外朝爭權,而皇帝也不可能用宦官完全替代文官,導致大明的黨爭更加激烈。文官在對宦官進行反擊的時候,因宦官的權力完全來源於皇帝,使得宦官權力的削弱必定也會導致皇帝權力被削弱。

這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五人墓碑記’事件。魏忠賢派人到蘇州逮捕周順昌,‘蘇州市民’羣情激憤,奮起反抗,發生暴動。事後,魏忠賢一開始不敢追究此事,後來等風平浪靜後才試探着要追究此事。‘市民首領顏佩韋等五人’主動投案,最終被處死。

魏忠賢是不是一個壞人?他當然是一個壞人,做了很多壞事,他派人抓捕周順昌也是一件混賬事。蘇州市民反抗,也是做了一件好事。但這件事的後續影響對大明來說卻極壞。

對於地方上的大戶來說,通過此事,他們恍然發覺:原來反抗朝廷的旨意,打死朝廷派來的官員,朝廷竟然不敢認真追究,或者說已經沒法認真追究,隨意找出五個人來頂罪就能了結。那他們凡是見到朝廷下發的對他們不利的旨意,都可以仿效這次的例子來對抗,若是朝廷派出官員催逼,指使‘普通市民’將這些官員打死打殘就好了嘛!反正之後隨便派幾個人頂罪就好。而且此時輿論已經完全被他們掌控,沒準在朝堂上發動輿論抹黑一下被打死的官員,抹黑一下發布的旨意,連頂罪的人都不需要。

簡單的說,在‘五人墓碑記’事件後,大明朝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江南地區的掌控,類似於滿清末年八國聯軍打進北平後東南互保之後的江南一般。朝廷還能任命這一地區的官員,還能收上來正常的稅賦,但想做其它事情,對不起,做不了。

中國歷史上,只有明清兩代發生過這種沒有正式叛亂也沒有阻隔交通,甚至官員還能朝廷任命,但朝廷卻失去了掌控的事情。滿清是因爲外國入侵,明代就是因爲宦官之制的誕生。而宦官之制又是爲了制衡內閣而誕生的。這也是內閣制度的弊端之一。

從根源上講,之所以內閣制度會有這麼多的弊端,根本原因是由於丞相被廢除,而歷任皇帝又無法完全擔負起丞相的權力,致使出現權力真空,而皇帝又不願意正式任命一個官職來填補這個真空,導致所有的衙門爭奪原屬於丞相的權力所導致的。

正因爲實行內閣制度有這麼多的弊端,所以允熥絕不會實行內閣制度,現在實行的四輔官之制將來也必須進行改革。

允熥剛剛繼位的時候還沒有想明白,所以設立了四輔官。但隨着他當皇帝的年頭越多,讀過的史書越多,他終於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不過允熥卻並未說出這個根本緣故。不論是昀芷、昀蘊、允煕還是文垚,年紀都還小,自己即使拋出根源他們也未必能夠理解。至於年歲更小的文垣和文圻就更不必說了。

而且他說出的這三條緣故已經足夠了。允煕雖然讀書不認真,昀蘊、昀芷雖然是女孩,但都是讀過史書的,而且在允熥的強迫下至少《資治通鑑》讀過好幾遍。適才允熥的解釋也很通俗易懂,能理解他說的這三條理由。

不過,“皇兄,可這與你設立五城學堂並且將一些兄弟子侄送到這所學堂讀書到底有何干系?”昀芷又問道。不僅如此,她心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想問:‘妹妹只是女孩,和妹妹說這些做什麼?’

“不要着急。兄長馬上就說到了。”允熥笑了笑,繼續說道:“既然四輔官之制不能持久,兄長只能重新設置能爲君分憂的官職。真正將一部分朝政交給他們處置。”

“總而言之,兄長必須要交出手中的部分權力,分權。既然如此,兄長爲何不從小親自培養與兄長想法類似的人呢?從小培養與朕想法類似之人,就能保證他們長大後擔任朝廷官職能按照朕的想法處置事情,保證朕的各項政令傳到下面不至走樣。”

“而且他們既然從小被兄長親自教導,必定比國子監或科舉出來的學生與兄長更加親近,也會更加忠誠。”

“這就是兄長爲何要設立這個五城學堂的緣故。”

在場的人聽完後一時沒有說話。允熥適才可不僅僅是說了設立這個學堂的緣故,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大道理。他們需要些時間來消化。

這時門口一個小宦官輕聲說道:“官家,娘娘御膳房把飯菜送來了。”

“快讓他們進來。”允熥吩咐一聲,又對允煕等人說道:“先用飯,邊用飯邊想。”

衆人聽他這一說回過神來,也發現自己已經餓了,就要端起飯碗開始吃飯。忙端起飯,等允熥動筷子後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熙瑤爲緩和氣氛說了幾句玩笑話,衆人賠笑,慢慢的氣氛不那麼嚴肅了。

可這時文垚卻忽然問道:“父親,還有一事兒子不明,爲何要將幾個叔叔或兄弟也送到五城學堂讀書,而不是繼續留在皇家學堂?”

========

感謝書友一劍68的打賞。

有關於‘五人墓碑記’事件的觀念是本人原創,若是有類同的,真的是純屬巧合。

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464章 光榮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258章 婚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378章 禮物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70章 砸玻璃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981章 本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308章 封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98章 議婚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981章 本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715章 她答應了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076章 決戰——擋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感謝和求訂閱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315章 齊夜話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81章 安頓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426章 好奇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373章 重力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81章 下基層下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993章 樣子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507章 秦淮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311章 楊栽第428章 下線遁第1167章 曙光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697章 永問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980章 唱戲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561章 鬆綁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973章 訓話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251章 讀書第601章 競買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