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

“爹,爲什麼要新建立這麼一個學校,還要將一些兄弟送到這所學校讀書呢?”文圻十分好奇的問允熥道。

“夫君,妾前幾日聽聞夫君要新設立一所學校,還要所有的勳貴將年紀在十二歲至十四歲之間的孩子送到這所學校。莫非是妾聽錯了,這所學校也是爲宗室子弟所設立的?”熙怡聽到文圻的問話,也好奇的問道。

這時允熥與文圻等人早已不在五城學堂,而是返回了宮裡,來到了坤寧宮。熙瑤已經吩咐御膳房做飯,衆人正坐在一處等待飯菜送上來。文圻在五城學堂的時候就對允熥設立這麼一所學校十分好奇,在馬車上就想問。但允熥一上車就開始閉目養神,敏兒忙阻止文圻問問題。文圻憋了一路,直到此時終於問了出來。

不僅是他,阻止他打擾父親的敏兒和文垣也都對這個問題十分好奇,就連對於留在坤寧宮用飯很不習慣文垚也擡起頭看向允熥。

允熥正要說話,忽然從身側傳來腳步聲,隨即熙瑤坐在他身旁,掃視一圈見幾個孩子都正看向允熥,熙怡也好奇的朝允熥看去,笑道:“夫君,這是與孩子們說什麼呢?”

“正好瑤兒你也來了。這件事你也聽一聽。”允熥說道。

熙瑤臉上也顯現出驚訝的神色,但沒有多說什麼。允熥擡起頭,對文圻說道:“你也聽到了父親對那些學生的講話,可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文圻搖搖頭。那段話無非說的是他們祖上的榮光,告訴他們已經也會爲大明效力,鼓勵他們認真學習。但他雖然想不明白,可也知道允熥問的一定不是這些。

“敏兒,文垣,文垚你們呢?”他又問另外三個孩子。

他們也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哎呀皇兄,他們都還小呢,體會不了皇兄的意思。還是不要這樣問了。”今日又拉着昀蘊來蹭飯的昀芷說道。

允熥卻不爲所動,又看了一眼坐在昀芷身旁的昀蘊,和今日特意被他叫進宮裡的允煕,對他們說道:“兄長重複一下適才那段話,你們猜一猜兄長的意思。”說着,他重複了幾句話。

昀芷臉上露出迷惑的神情。“皇兄這句話的意思,妹妹好像在哪裡聽過。”昀蘊、允煕和她一樣,表情有些疑惑。

可這時忽然從允熥身旁傳來一聲驚呼,他們擡頭看去,就見到熙瑤捂着嘴看向允熥,帶着一臉的不可思議之情。

“皇嫂明白皇兄的意思了?”昀芷馬上問道。

聽到昀芷的問話,熙瑤遲疑了一下,見允熥對她輕輕點頭,說道:“夫君,妾想到了宋代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你說對了,朕的意思就是共治天下。不過大明,不會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與,”允熥說道這裡忽然卡殼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反正你們只要知曉,朕打算與那些在五城學堂讀書之人共治天下就成了。”

“皇兄,爲何要共治天下?”允煕問道:“如同爺爺般乾綱獨斷,不好麼?”允煕出生於洪武二十四年,基本沒親身經歷過朱元璋時期,只是年紀漸長以後聽身旁的宦官、看朝中大臣的奏摺知道爺爺當年十分強勢,因此對朱元璋非常崇拜,想着以後封國了在封地也要如同朱元璋一般,所以對允熥要與那些人共治天下十分不解。

允熥掃了一圈屋內,見昀芷和昀蘊,甚至文垚臉上也露出迷惑的神情,吩咐所有下人:“你們都出去!”待他們都離開這間屋子後,看向允煕,其實是對屋內的所有人說道:“今日我就與你們說一說這件事。”

“允煕,你年紀小,沒親眼見過爺爺時候。你可知曉,那時皇爺爺廢除丞相之位、乾綱獨斷後,每日要花多少時候來打理朝政?”

“四個時辰?”允煕根據允熥每日工作時間判斷到。

“爺爺每日最少處置朝政六個時辰!這還是最少的情形。爺爺最多一日處置朝政十個時辰!即使不說這種極端的情形,爺爺平均一日也差不多有七到八個時辰用來處置朝政。”

“十個時辰?”允煕被嚇住了。一天一共只有十二個時辰,然後十個時辰是用來處置朝政,合着吃飯睡覺一共只用了兩個時辰?不要說十個時辰,就算最少的六個時辰他也受不了啊。

不僅是他,在場的人除了熙瑤都面現驚訝之色。他們要麼年紀太小不知道當時的情形,要麼沒有注意過,只有熙瑤當時身爲太孫妃對朱元璋日常有些瞭解。

“文垣,你覺得你是否能做到?”他忽然問文垣。

文垣皺起小臉,搖搖頭。他今年八歲,對於朝政也略有些瞭解。那和讀書可不一樣,單純的讀書他能做到,可處置朝政,他做不到。

允熥又看向除熙瑤姐妹外的其他人,也都搖頭,昀芷還說道:“我可不能與爺爺相比。批答那麼多奏摺,還每日都是如此,總有一日妹妹會將所有奏摺都燒掉的。”

“今日面對你們,兄長也承認此事,兄長比不上爺爺,做不到如同爺爺那般每日都處置七八個時辰的朝政。若是偶爾一日還行,但每日都是如此,兄長也會如同昀芷所說的,某一日會想將所有的奏摺都燒掉。”

允熥在這裡開了個玩笑,昀芷等人笑了起來,允熥也跟着一起笑。過了一會兒他才繼續說道:“既然如此,兄長就需要將一些事情交給別人處置,以便讓兄長不至想燒掉奏摺。” шшш ▪TTKдN ▪co

“是以,兄長設立四輔官,並且改變了中書舍人的職責,將一些小事交由四輔官單獨處置,大事他們票擬後由兄長批紅,再由專人蓋印下發。”

“正是有了四輔官與舍人的輔助,兄長才能騰出時間來。省出來的時間一是用來休息,二是與你們這些兄長的家人多說話,三是用來琢磨現下朝廷的制度到底哪裡還有需改革之處,以及如何改革。”

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55章 ……陰謀——誤事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633章 出門第670章 攻緬——殺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682章 “勸降”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682章 “勸降”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012章 母女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304章 水師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216章 家話第260章 鍊鐵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288章 追捕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844章 治傷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588章 宗喀巴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86章 故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515章 目的第1475章 恭賀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435章 還有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141章 善後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5章 各自盤算第90章 除夕宴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481章 改任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273章 家話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